浅谈小学体育课堂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2024年11月23日 03:52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是每一位小学体育教育研究与工作人员的常新话题。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业已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完成教学目标的直接技术保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方法是最富有活力的环节,是教学改革中最有潜力发挥的领域。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教学一线的工作经验,阐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生动直观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运动能力的提高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启发性、虚构性和趣味性。
1.针对性。主题性情境教学以确定主题为先决条件,以往的体育情境教学,虽然也有标题设计,但在教学内容编排中并不注重内容与主题的关联。而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一切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和操作都是围绕着中心主题展开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虚构性。体育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设置情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情境和体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编成紧扣主题的情境教学内容,赋予体育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
3.启发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好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情绪领域。
4.趣味性。情境教学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情境教学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识和体育教学技术技能个性教学特点相结合进行综合设计,因此,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二、情境教学法能满足小学生体育教学的需要
根据我的观察,相对于大中学体育教学而言,情境教学法更适合小学生体育教学。因为,从适应对象和教学内容侧重点两方面来看,情境教学法的确是一种切实有效且能较好地调动小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1.从教学对象特征上看,情境教学法主要适合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充满趣味、生动活泼的教学。通过教学实践的体验,我认为不是因为体育必须模拟一定的情景才能教学,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一些枯燥的身体练习时,能提高他们对练习的兴趣。情境教学法主要遵循儿童认知、情感变化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假设一个情境,如“抗洪抢险”“夏令营”“过独木桥”等,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进行积极的学和练。
2.从教学内容侧重点上看,情境教学法侧重于学生基础动作,基本技能的学习,通过创造快乐、活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小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是侧重于学习基本技能、培养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塑造其健全的人格,从这个角度来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生体育课堂中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三、情境教学的程序及应用技巧
过去的教学过程是:教技术动作―学技术动作―完成技术动作,但很少考虑技术动作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会的,有时还要带些惩罚因素。现在看来,学生多是在比较沉闷、压抑的环境气氛中学习的,这种学习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而情境体育教学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发运动兴趣―体验情境―运动乐趣―还原。其采用诗情画意进行诱导,在游戏玩耍中学习,比如:队列训练―学解放军;快速跑―学鸵鸟;练跳远―学小兔。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并能体会到自豪、快乐、惊奇、赞叹等情感。
1.创设情境:体育情境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情境。情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然而情境教学如何设计,如何将学生引入“诗情画意”的美景之中呢?通常情境的创设有以下方式:
(1)运用动作模仿创设情境:即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动。如学习立定跳远,采用“袋鼠跳”的形式,突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从而便于学生尽快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2)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教师条理清晰的讲解,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体育活动情节、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通过自编口诀创设情境: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的认知水平,把技术动作要领编写成通俗易懂的口诀。朗朗上口,使朗诵与意念相结合,学习与锻炼相结合,尽快领会动作要领,便于掌握动作技术。
(4)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如在做准备活动时,放段音乐,音伴操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随着音乐节拍,动作就会有力到位。在课的基本部分,学生练习跑步或组织学生竞赛活动时,放首《亚洲雄风》,无形中会激励学生斗志,会收到一定效果。到课的结束,做放松活动时,来上一段柔和舒缓的音乐,能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及时消除疲劳。
2.引发运动兴趣:在课的准备部分,通过模仿各种劳动、生物活动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的目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把思维―动作融为一体,在预设的情境中锻炼身体。准备活动一般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完成的,也可由小干部带头进行。如在做音伴操时,学生可随着不同的音乐节拍创编各种动作组合,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达到热身的目的。又如教师说:“春天来了,小树长高了”,学生可做伸展运动,也可做提踵运动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使学生的智能和体能结合起来,在教师预设的情境教学中,吸引学生去主动参与,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让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预设有一定情趣的教学方法。
4.还原:在课堂的结束部分,为了使运动中产生的疲劳尽快消除,使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得到适当抑制,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地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这部分教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创设适宜的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四、一个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案例
根据我的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十分乐于模仿动物的动作。为此,提出了运用仿生心理进行情境教学:
教学主题:立定跳远
创设情境:依据教材的特点,编写了“大袋鼠”的动作特征和歌谣,帮助学生学习立定跳远。“大袋鼠”采用学袋鼠跳的形式,突出双脚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并设计了“大袋鼠”歌谣:“大袋鼠,长得怪,肚上长个大口袋,双脚起跳双脚落,连蹦带跳真是快。”
引发运动兴趣:上课前,选3~4人当“袋鼠”,每人胸前挂一个空书包。内装一个小排球,当小袋鼠。动作口令:“屈膝,两臂前伸弯曲,前脚掌着地向前跳20 m,转向再跳20 m”。通过这几组有趣的动物模仿动作的演示,已经大大激起了学生立定跳远的欲望,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我把事先根据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编写的通俗易懂的歌谣口诀介绍给大家,使背诵和意念相结合,学习和锻炼相结合,帮助学生尽快领会动作要领。
还原:到课堂结束,做放松活动时,播放一段柔和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平复心情,放松身体,及时消除疲劳。
五、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几个注意事项
1.加强“教”与“玩”的结合。在小学生体育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规的教学手段。但目前的情境教学中存在过分注重情境的设计,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的误区。因此,在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上,应加强“教”与“玩”的结合,使情境最终服务于教学目标。
2.促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在情境教学中,怎样充分利用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活动行为,并利用时机及时进行教育。例如,以奥运会作为主题创设情境,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又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既锻炼了身体,又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有人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提倡以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教学为主题的今天,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例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
4.做好师生互动,拉近与学生距离,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在情境教学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特别要关心那些智力和体力较差的同学,及时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教师也要参与进去,自己要以身作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多和学生广交朋友,使师生在活动中关系融洽,以此提高其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利于其运动习惯的养成。这正是小学体育课堂所要达到的核心目的之一。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总之,在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社会和生活环境,创设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情境,融“激趣、练身、益智”于一体,不断使学生产生“欣赏―向往―思维―操作”的心理与行为的连锁反应,从而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更好地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