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别称

请问眼睛除了双眸还有什么别称?
2024年11月17日 14:38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眼睛的别称还有“目”。

目(拼音:mù)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目的古字形像人的眼睛,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本义指眼睛,引申表示看,用作动词。由眼睛又引申为孔眼。

目是汉字部首之一。用目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两类:一类与视觉器官有关,如:眼、睛、瞳、盲;一类与视觉有关,如:看、盯、睹、瞥、瞻、瞩。

/iknow-pic.cdn.bcebos.com/09fa513d269759ee68769aeabdfb43166d22dfe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9fa513d269759ee68769aeabdfb43166d22dfe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9fa513d269759ee68769aeabdfb43166d22dfe9"/>

扩展资料:

文字溯源:

象形字。商代甲骨文的“目”是根据人的眼睛形状创造而来的。眼睛形状多为横向,也有的是斜向。眼珠内或添一点表示瞳孔。西周金文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字形一般为横向,无瞳孔。

战国时的主要变化是将原来横向的目变为竖向的目,椭圆的眼眶为平行对称的方框取代,眼珠变成两横,脱离了象形变成笔划,是为主流变化。其他的主要是诡异写法,带有六国文字开放、草率、新奇的特征。

《说文解字》小篆据主流变化整理。隶书、楷书笔势化,形体渐渐变得方正。

网友(2):

眼睛的别称还有“目”。

目(拼音:mù)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目的古字形像人的眼睛,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本义指眼睛,引申表示看,用作动词。由眼睛又引申为孔眼。

目是汉字部首之一。用目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两类:一类与视觉器官有关,如:眼、睛、瞳、盲;一类与视觉有关,如:看、盯、睹、瞥、瞻、瞩。

扩展资料:

文字溯源:

象形字。商代甲骨文的“目”是根据人的眼睛形状创造而来的。眼睛形状多为横向,也有的是斜向。眼珠内或添一点表示瞳孔。西周金文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字形一般为横向,无瞳孔。

战国时的主要变化是将原来横向的目变为竖向的目,椭圆的眼眶为平行对称的方框取代,眼珠变成两横,脱离了象形变成笔划,是为主流变化。其他的主要是诡异写法,带有六国文字开放、草率、新奇的特征。

《说文解字》小篆据主流变化整理。隶书、楷书笔势化,形体渐渐变得方正。

网友(3):

“招子”

“招子”:指眼睛。古代指招贴、告白。
《永乐大典》:“今早挂了招子,不免叫孩子出来,商量明日杂剧。”
眼睛为一个人的招牌,故引申而称“ 招子”。

眼睛别称“湖”。

“唇典”

唇典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中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亦
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在三教九流社会中,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餐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姿态相互辅用,都表达着主、客双方一定的心愿与意图。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透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网友(4):

“招子”

“招子”:指眼睛。古代指招贴、告白。
《永乐大典》:“今早挂了招子,不免叫孩子出来,商量明日杂剧。”
眼睛为一个人的招牌,故引申而称“ 招子”。

眼睛别称“湖”。

网友(5):

心灵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