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024年11月17日 04:32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有“四治”,即“仁治”、“德治”、“礼治”、“人治”。

一、仁治:“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

二、德治: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地接受统治。

三、礼治: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在《论语》一书中有74处记载论礼。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而要耕地一样。

四、人治: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后人把这种主张叫做“人治”或“贤人政治”。

扩展资料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网友(2):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主张对以往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新的领域,形成以“仁”、“礼”为中心的政治主张。

孔子政治主张下的“仁”:仁者爱人。仁者的爱,是大爱,包含一切的美德。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平友善,大家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仁”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在享受到别人关爱帮助的同时,也要学会对身边的人进行回馈。最重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施仁的同时不能把自己不想要的、不好的事物或思想强加于人。

扩展资料

孔子到了晚年,偏偏喜爱上了《易》,其痴迷程度,常常看了三遍也不厌烦,并且从中获得众多启发。

说明孔子是一个学到老,活到老的人,这种人能够在二千多年前存在,真的是稀缺,至少当今社会一直提倡这个,也没看有多少人可以保持下来。

网友(3):

  孔子的政治主张:
  1、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
  2、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3、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的教育思想 :
  1、创办私学, 广收门徒。
  2、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3、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4、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网友(4):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

网友(5):

大要说来,其政治主张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治仁政,回复周礼,回复井田,兴灭国,继绝世,完全回复到周代的礼制社会去;其社会架构主张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孝悌仁本,完全回归严格的礼制社会;其处世理念是:忠恕中庸,文行忠信,完全回归礼制社会温柔敦厚的人际关系;其对社会阶层分工的主张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等等,完全的维护礼制社会的构成基础;其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六艺教人,始于诗书终于礼乐,回归以上古经典为归宿的王化教育。当然,在儒家获得文化霸权之后,孔子的种种理念被生发得庞大无比,任何一句话都成了说不完的学问,这是后话。就其本来面目而言,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初始儒家的社会主张大体就是这五个方面。
在孔子提出的社会主张中,最为社会所关注的,是其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