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起源是什么?

^.^
2024年11月19日 09:40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起源:1、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译文:真龙在田间,看到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会肃然起敬。 天下将出现文明和平的盛世,此卦泛指世间将出现英明的领导或者是有涵养品德得道者领导天下教化万民。)

2、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

文明,是有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文明与文化这两个词汇有含义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并不意味“野蛮”。

扩展资料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本质区别,正在于各自对于部落文明、族群文明的不同处理方式上体现出来的。

中华文明以血缘等级制度彻底解构了部落组织的基本结构,块状的部落组织结构分化瓦解为颗粒状的家族式组织结构;

而西方文明则在较多地传承了部落式组织结构的同时,又在族群竞争中彻底改造了部落文明的基本结构。

回望西方文明发展史,所看到的,正是族群文明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和主体。欧洲的历史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始终是一个战乱纷飞的历史,仿佛一直处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这种族群、国家间无休止的冲突与合作,是形成西方文明特质的根本原因。与中国部落文明被彻底征服不同,西方文明构建在一个个别具特色的“饱满”的族群文明实体之上,避免了中国式那种大一统专制社会千年不变的基本风貌和构成社会基础单元的每个个体人“千人一面”的模式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明

网友(2):

华夏文明

古代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华夏是中国和汉族的古称 。“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
新石器时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前者是以手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上具有彩绘和绳纹为特色,称为彩陶文化;后者以轮制黑陶为特色,称之为黑陶文化。一个是代表原始农业的母系氏族社会,一个是代表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冶铜业已有明显发展和开始的奴隶社会 。它们分别出现于公元前5000 ~ 前3000年与公元前2900 ~ 前2000年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是该阶段后期的代表人物,表示已转入父系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初期国家阶段。传说人物来源不一,反映各氏族部落的融合过程 。它代表华夏文化核心区的出现。
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它使黄河支流的汾、伊、洛、渭至河济之间及附近地区不同部落经过接近、交往、斗争、融合,形成华夏文化的核心区,并作为凝聚核向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地区与北方的红山文化地区扩散并逐渐进行整合,最终纳入华夏文化。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兼并封建诸侯造成的长期纷争而留下的六国 ,统 一 了诸夏 ,开创了以后延续了2000 多年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由于秦采取了车同轨、书同文、立郡县和确定度量衡的标准等政策,对华夏文化扩散与华夏文化圈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从秦把岭南收入版图以后,汉民多次大规模地向长江 、珠江以及云贵地区移民,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华夏文化。当地的土著民族,由于与汉族混居,除西南的山区以外,大多接受中原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成为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北方,由于北面与西北都是干旱的草原与沙漠,当地居民以游牧为主。其南面的汉族则以农为业。由于人口压力、气候变化以及征战和防守的需要,汉人向北垦殖、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牧马,往往产生边境地区的相互斗争与掠夺。但是,双方经济上的互补产生的往来却是基本的。由于游牧民族善骑射、机动性强,往往越长城,进入中原。在东晋、南北朝、五代以及宋代时,游牧民族大量进入边境与北方,并且建立一些不同地域的政权。元、清两代,蒙古与满族还建立全国性的政权。在这种民族与文化的大融合过程中,给华夏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赋予新的动力、形成新的整合。此外,与新疆、西藏地区,从汉、唐以后,由于民族迁移、政治与经济等原因,不仅彼此文化上有密切联系,而且使华夏文化有所扩大。
华夏文化的发展与扩大是在汉族与周边民族不断交流 、融合和整合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它不仅成为中国范围内的主体文化,而且对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文化有深远影响,其共同所在地域被称为儒家文化圈,而且还通过华人的海外移民而带到世界各地。它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春秋战国时有诸子百家,后来有儒释道,但是从汉时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后,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它的以“仁”为中心,对个人要求“一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周围的人,要“孝、悌、忠 、信”;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则要求“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完整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成为华夏文化核心,也是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的重要差别。
汉语和文字亦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特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中包括的方言有北方方言、吴方言 、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尽管彼此互通性较差,但文字的统一却弥补了此缺点,对华夏文化的统一作出了贡献。汉字的方块具有特殊的笔画,而且一字一义、一字一音节、加上声调不同、同音多字使其文学形式丰富多采,在书写上也成为一种艺术。
由于华夏文化包括的地域辽阔,各地环境差异较大,戏曲、饮食、建筑等都在具有共同特征基础上出现各种唱腔与乐器调合的地方戏,酸、甜、咸、辣、风味不同的菜系以及各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在节日上,春节是其文化区内的共同节日。

华夏文明史的六个起源性问题:第一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第二是中国彩陶的起源;第三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宫殿建筑的起源;第四是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五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第六是中国古城的起源。其中旱作农业、彩陶和文字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

网友(3):

  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农耕
  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局面,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除了粟、黍、水稻之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姜寨遗址所呈现的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2、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的形式——炎黄传说
  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近50余年来,一系列考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使中华文明起源的许多具体情境日益变得清晰。我国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普遍存在着大量的精致玉器,墓地和随葬品差别明显,显示出早期社会原始平等的关系已经被破坏,贵贱有别、高下有序的社会等级已经存在。古城、祭坛遗址以及成套的玉质礼器的出土,表明部族间的冲突已经激化,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的政治实体也已经产生。这些考古资料表明最迟在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漫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网友(4):

很多人关心中国文明是什么时候起源的,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文明?但是我们经常不这样直接回答问题,因为我也好,任何别的学者也好,无法回答是哪一个早上我们中国就进入文明了,跑到文明这个门槛里进来了,我们只能说,我们看得出来这个文明是一步一步从一个原始的野蛮的状态,逐步的向文明社会前进。现在我们研究的结果是,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还有一个铜石并用时代,这是考古学划分年代的办法。

二里头文化,就是相当于夏代的文化,很明显是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了,那么,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在青铜时代以前,我们现在看到,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早期,一些聚落、一些村落,那个房子都差不多,你看不出有什么住得很好的房子或者很差的房子,那个时候的墓葬也有很多,这个墓葬里面我们看到的情况是,随葬的东西也好,墓框的修整也好,都差不多,当然是有差别了,但是看不出一种很明显的阶层性的差别。就是一部分人是富人,那一部分人是穷人,根本就看不出来的,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后半,这个情况就开始出现变化,所以就从这些现象看得出来这个社会开始在分层,这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事情,绝对年代大体上相当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但是这种中心聚落在这个时期,仅仅是几个文化最发达的中心才有,所以说这个时期已经普遍的是文明化了,普遍的在文明化的进程中间有相当大的进展了,而且这种文明化的进程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在很多地方,这样文明起源多元论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中国文明起源是以黄河、长江、辽河三大流域为单独发展基础,在多样性的生态环境里造就了不同文化选择的文明起源多元中心。各中心社会复杂化的具体机制不尽相同,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灌溉水利工程大约是社会复杂化的机制,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带的长江流域则以洪水控制体系为社会分层的机制。不论南北地区,由于社会内部分层由来已久,加上中国文明起源主要集中在东部二级台阶以下的平原地区,实际无大的地理阻隔和大的破碎地理单元,政体倾向于至少在文化区内的集权化。所以,中国文明过程更趋向于从酋邦社会向成熟的早期国家过渡,不大有机会进入到两河流域式的“原始民主制”城邦。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面向太平洋,背倚欧亚大陆,幅员辽阔,发展空间绝对比尼罗河和两河流域要宽广的多。因而中国的文明模式更容易倾向于中心辐射型,而不是埃及和两河香肠式的模式。

中国历来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命脉,贸易在古代一直未能占领社会经济主体的地位。因此中国文明进程中,“城市革命”可能不是最首要的。因此中国缺乏形成古印度“城市文明”的土壤。

随着龙山时代尧、舜、禹酋邦在黄河从黄土高原向华北大平原跌落的出口上稳稳地站住脚跟后,黄河在此无法随意摆动又给黄河中游带来可预测的丰富的水利。这个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选择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进。而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下游良渚文化和早先的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因选择了非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先后崩溃或原地踏步,最终促成以黄河中游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中国文明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中国文明蛛网式核心辐射型模式诞生。

中原文明核心形成后,采纳大河文化心态,汇聚千流,吸纳百川,使中原文化具有水一样优良的融合性、渗透性。开禹贡九道,将原各文明起源中心的优秀精华吸纳于中原,集四方成就之大成,方使中国文明生生不熄。禹贡九州的分划、五服、九牧、十八岳的官僚体制充分显示出中原文明核心辐辏八方的外交型行政管理手段,同埃及内向型官僚体制迥然不同。

中国文明起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多样化,造就了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一体化后又长期地充分保留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从文化、政治、宗教、思想、哲学等诸多方面为文明核心源源不断地提供多样化的养分,以保持中国文明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是埃及、两河甚至印度所缺乏的,这也正是中国文明这个唯一一个从诞生之日至今从未被打断的文明成功的秘诀。

总之,中国的文明起源模式是多元一体化的蛛网辐辏模式,从其起源到形成,一直带有集权色彩,完全不同于市民做主的“原始民主制”城邦政体制度。

网友(5):

-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
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
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
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 ^O^)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阶级的起源-

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
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
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
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
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
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
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
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
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
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
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
B、D、E越发的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

这下子阶级也随着道德的起源了

-道德的沦丧-

天变热了,笼子里的猴子们想冲凉却找不到地方。终于出现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

HERO。HERO在无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当然的引来了一顿饱打。但在挨打的过程
中,猴子
们享受到了冲凉的乐趣。等身上的水干了之后,猴子A在无意中碰撞了HERO,使
HERO
又一次接触到了香蕉,于是,猴子们享受了第二次冲凉,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殴。

在此之后,只要大家有冲凉的需要,就会有一只猴子X挺身而出,对HERO进行合理
冲撞。
大家对HERO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在平时大家会对HERO异常温和,以弥补在冲
凉时
为维护规则而不得不对它进行的暴力举动。

一天,在大家冲凉时,饱受折磨的HERO闻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在别的猴
子心
有旁鹜时将香蕉吃了。而且此后没有了新的香蕉来填补空缺。猴子们陷入了另一个
尴尬境地:没有冲凉的水,也没 有香蕉,只有HERO。

于是,另一个规则形成了。猴子在烦躁的时候会痛打HERO出气,HERO不得反抗。
当笼子里的旧猴子被新猴子换掉时,新猴子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学会殴打HERO。

终于有一天,老天有眼,历尽沧桑的HERO被另一只猴子代替了。猴子们失去了发泄

对象,只能任意选取一个目标进行攻击。从此以后,笼子里的猴子们不吃不喝不冲
凉,
唯一的举动就是打架。

这就是道德的沦丧。

-道德的重建-

实验人员对猴子们的争斗不休感到不安。为了重建道德秩序,他们决定继续供应香
蕉。
一天,正在混战的猴子们发现头顶多了一串香蕉,它们其中的一个A不顾身上的剧
痛,把
香蕉摘了下来。于是久违的甘露出现了,未曾尝过甜头的猴子们先是茫然失措,继
而争
先恐后的加入冲凉的行列。香蕉反而被遗忘了。当猴子B、C、D、E发现A在享受淋
浴的同
时还吃着美味的香蕉,嫉妒心使它们暂时团结起来,共同K了A一顿,将A吃剩的香
蕉夺过
来,但是,此刻的香蕉成了匹夫怀里的宝玉,得到它的猴子虽然可以享受美味,但
付出
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实验人员不断放入香蕉,却发现战斗比以前更激烈了。分析清楚原因后,他们用木
头做了
一个假香蕉扔进了笼子。此时猴子们已经学聪明了,它们知道触摸香蕉可以享淋
浴,
而试图独占香蕉则会遭到痛扁。于是,一个新的现象出现了,当猴子们有冲凉的需要
时,会有一只猴子将香蕉拿起来,而当它发现有遭到攻击的可能时,它会马上放下香蕉
逃到一边去。这样,猴子们都能冲凉,但是又不至于再象以前那样N败俱伤。

没有猴子发现那个香蕉是假的。

-信仰的起源-

五只猴子A、B、C、D、E三个阶级快乐地生活了很久
他们精确的给出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阶级、拿香阶级和干看着阶级
可惜猴子A由于长期的水中作业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
一天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业中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
于是实验人员又送进了一只同样孔武有力的猴F
当然他还是对屋顶的香蕉很有兴趣
不幸的是他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被以C为首的群猴再次海K
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时候
猴子C很无所谓,反正他还要吃香蕉,反正他不会被水淋到
真正恐慌的是B、D、E三猴
F是那么的健壮,他们这些媳妇是熬不成婆了 :(
他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谁该去步A的后尘?
猴子B、D、E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讨论谁最应该做下一个拿香阶级
猴子F很奇怪也很好奇,什么叫“拿香阶级”呢?
猴子B、D、E解释道:所谓“拿香阶级”就是猴子界勇敢者的阶级
需具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方能得此殊荣
猴子F闻听不禁有些神往,有些跃跃欲试
当然他最终达到了目的,作了唯一的拿香阶级
再后来,B、D、E三猴陆续被换出局,换来的猴子个个健壮如C
他们继续大大出手,不过目标不是香蕉,而是那个唯一的拿香阶级

于是信仰也出现了

-迷信的起源-

迷信的起源

后来A终于被好心的实验人员拉出了苦海。

新来了猴子F

C觉得有必要维护自己的阶级地位,B、D、E则生怕自己顶了A的缸……
在各种复杂心情的作用下,B、D、E在C的带领下爆扁了F一顿,然后强令F做拿香蕉
阶级。

F开始不乐意,后来慢慢在B等的劝说下等“待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一宿命。

慢慢的老资格的B、D、E猴子渐渐被淘汰,C发现自己在体力上不再占有优势,
很难再通过武力让这一游戏规则继续下去,觉得十分苦恼。

这时,一只最有希望升级为吃香蕉阶级(暨C的理所当然接班人)也是C谋臣的H
向C进言。于是君臣定计。

H开始依靠自己多懂几种猴语而在其他若干猴面前树立的权威形象向其他猴鼓吹:
“每一只新来笼子的猴子都是有罪的,这种罪责来自血统。……只有摘香蕉的猴子才能
被(实验人员)送到天堂。”

事实上,因为被水冲很容易得肺炎病倒而被实验人员淘汰掉,猴子们不知道反而以
为被淘汰的猴子真的进了天堂。

渐渐,猴子都相信了这套理论,并且讲给每一只新猴子听。
然后就这么流传下去越传越神奇。以至于后来摘香蕉阶级的猴子都为了能摘香蕉而
大打出手。……

这些都是C没有想到,H没有看到的,那时他们都已经死了。
然而迷信就这么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