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标准: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农村扶贫对象户的识别标准。
贫困户识别程序:
公开贫困户标准到村到组到户;
公示贫困户名单到村到组到户;
公开评议。对有争议的可上可下、可甲可乙的户,村“两委”要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和群众代表参加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
村两委研究决定;
公开公示结果;
扩展资料: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参考资料:扶贫对象识别办法_百度百科
贫 困 户 识 别 标 准
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农村扶贫对象户的识别标准。
贫困户识别程序
1、公开贫困户标准到村到组到户;
2、公示贫困户名单到村到组到户;
3、公开评议。对有争议的可上可下、可甲可乙的户,村“两委”要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和群众代表参加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
4、村两委研究决定;
5、公开公示结果;
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5元的家庭人口统称为弱势群体。
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识别标准(五个优先)
1、国家贫困标准(农民人均收入28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户;
2、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双女户优先;
3、军烈属、因公致残人员、老党员、老军人家庭优先;
4、有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人员、有残疾人家庭优先;
5、家庭有中、高职以上在读学生的农户优先。
贫困户的识别标准就是旗下不可能有任何财产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