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风俗之一。男女青年情意相投,男方先提亲后,再到女方家中作过礼,男方必须有个叫:(“乳金”利是 )那个乳金代表是什么呢,请解释。谢谢! 属于“婚姻六礼”中“聘礼”中的一项 聘礼首先是红包,即现金,但是,却不是简单地封一个红包就可以解决。最主要的红包包括以下几个:“礼金”、“乳金”、“步金”。“礼金”是最大单的现金支出,从古代的“女钱”演化而来。“乳金”感谢丈母娘以乳汁喂养女儿,也就是“奶粉钱”。“步金”则感谢媒人从中穿针引线。还有“开眉”、“梳妆”、“开酒”、“点烛”、“力使”、“开书”等红包,感谢女方家中帮忙筹办婚礼的其他人。其次,聘礼还包括猪肉、面条、糖果、香烟等物品。最有意思的是必须送一块猪肚和一副猪心猪肺。猪肚乃是感谢丈母娘怀胎十月的辛劳,猪心猪肺则是意味着生养出来的女儿有心有肺,懂得孝顺父母。女方只收猪肚,猪心猪肺作为回礼送还男方,意思是女儿从此全心全意侍奉公婆。此外,聘礼必须在婚期前一天送到,必须在指定的时间、从制定的方向到达。 现在这些习俗有些地方还有,有些地方不完整了,有些地方类似但是名字不一样 参考资料: “六礼”,在西周时候,也就是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确定了。第一步是“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翩翩公子在河边看到窈窕淑女,就该四处打听这女子是哪家小姐,向其父母提亲。第二步是“问名”,即女方同意婚约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娶妻回家,当然不希望引来婆媳不和、克夫克子、败家败德。然而古时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怎么知道配不配?只好问问无所不知的老天爷、老祖宗了。如果八字不合,自然须得另行物色。如果八字相合,旺家旺夫,就该走第三步“纳吉”了,即卜得吉兆后与女方订婚。一旦订婚,在古代就有相当强的约束力。如果不发生极其恶劣的事件(如通奸、私奔等),任何一方不得悔婚。订婚之后,男方择吉日送聘礼到女方家,就是“纳征”,后世俗语则称为“下聘”。这聘礼至关重要。以什么为聘,数量要多少,都有学问。若是下得不对,泰山大抵不肯给女婿好脸色。如果公子思念小姐得紧,那么很快就会携礼至女方家商定婚期,此所谓“请期”。当然,这日期也是要占卜的,选择所谓的“黄道吉日”。最后,就是“亲迎”,即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回家。这六礼程序看下来,全是男方主动;若女方主动,难免被世人笑话。纵使小姐看上翩翩公子,心暗许之,也必须通过父母,再通过媒人去旁敲侧击,由男方提出订约事宜。林黛玉就曾经因为无人能够替自己向宝玉表明订婚之意而伤心憔悴。 今天,家乡婚俗仍然保留着“六礼”中的许多礼节,尽管或有所简化,或意义变迁。首先,媒妁之言不可少。在农村,尽管双方是恋爱,但是办婚礼之时,仍要请姑姨伯母婶娘之类做媒人。譬如姐姐和姐夫,明明是高中同学,恋爱十年,但是妈妈仍然坚持让姑姑做媒人。姑丈说:“有媒人,才是明媒正娶,否则是私奔,要被人瞧不起”。这分明就是礼记中的话啊:“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其次,生辰八字一定要经过占卜算命。其实,妈妈自己都说:“就算不合适,又怎样?能叫她不嫁人么?”但是,她还是要算上一算,否则不能安心。再次,婚期必须是黄道吉日。姐夫家爷爷是四十年代的游击队员,坚定的无神论者,家中连祖宗牌位都没有一块,他们自然也就不知道黄道吉日是什么东西。妈妈对此深感不满:“怎么可以对这些东西都不懂呢?这么重要,老天爷在上呢!”看来,每一个人的“天经地义”相差甚远。接下来,聘礼也大有学问。妈妈说:“连八字、黄道吉日都不知道,哪怎么会知道聘礼啊?我养这么大个女儿,说嫁就嫁了,可怎么得了!”聘礼首先是红包,即现金,但是,却不是简单地封一个红包就可以解决。最主要的红包包括以下几个:“礼金”、“乳金”、“步金”。“礼金”是最大单的现金支出,从古代的“女钱”演化而来。“乳金”感谢丈母娘以乳汁喂养女儿,也就是“奶粉钱”。“步金”则感谢媒人从中穿针引线。还有“开眉”、“梳妆”、“开酒”、“点烛”、“力使”、“开书”等红包,感谢女方家中帮忙筹办婚礼的其他人。其次,聘礼还包括猪肉、面条、糖果、香烟等物品。最有意思的是必须送一块猪肚和一副猪心猪肺。猪肚乃是感谢丈母娘怀胎十月的辛劳,猪心猪肺则是意味着生养出来的女儿有心有肺,懂得孝顺父母。女方只收猪肚,猪心猪肺作为回礼送还男方,意思是女儿从此全心全意侍奉公婆。此外,聘礼必须在婚期前一天送到,必须在指定的时间、从制定的方向到达。表哥结婚的时候,就在路上绕了很久,才到指定时间。他曾感叹说,幸亏有,不然真不知该如何接头。当然,女方必须准备嫁妆。在古代,嫁妆通常是女儿提前继承的方式。由于古代女子出嫁后视为外家人,不能继承父母财产,父母会将某些价值较大的财产作为嫁妆。这种习惯在今天福建晋江一带仍然存在。此外,如果女儿不幸被休,男方应当归还女方一定数量的嫁妆,至于棉被衣物箱笼之类生活用品更应全数归还。这样做,实是保障女性的基本生活。嫁妆通常与生育密切相关。被子之中通常夹上甘蔗、红枣、花生等,取“甜蜜幸福、早生贵子”之意。另有两盏长明灯,婚后三日灯火不灭,取“传续灯火”之意。“灯”、“炉”都是生育男性的象征,本地习惯如果一家有儿子出生,在次年正月必须摆“挂灯酒”。另外,姐姐的婚纱上别上白花,而白花指男子,红花指女子。结婚当天,新郎来了,夫子双全的伯母舅妈带着他们去祠堂,上告祖宗,姐姐今日要“回家”了。古代认为,女子嫁人才是“回家”,《诗经》中就有“子之于归,宜其室家”之说,称女子嫁人为“归”。姐姐结婚时,横批就是“之子于归”。祠堂不幸在老村,姐姐不得不拖着沉重的婚纱走过泥土路,身后扬起的灰尘,实在是惨不睹。钱钟书说,他结婚的时候就像被逮到的小偷,用来形容祭祀而归的新人们,堪称妙极。到男方家中后,由于姐夫祖父是广东人,媳妇入门的第一件事是要给长辈尊亲敬茶,长辈打赏见面红包。姐姐得给爷爷奶奶、公婆、叔婶、姑姑姑丈等一一敬茶。古代媳妇婚后第一天要给公公婆婆敬茶,不知道何时把时间提前了。然后,晚饭开始。姐姐换上旗袍,给二三百亲戚“捧茶”。所谓“捧茶”,是新娘新郎给所有尊亲属敬茶,而亲属给红包的行为。这其实乃是一个告知仪式,省得以后在大街上遇到了互相打架骂人还不知道。第二天早上,新人必须带礼物回娘家,俗称“回门”。然而在古代,三朝回门更为普遍。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今是怎样做法?当然,这些代表家乡传统婚俗。正所谓“十里不同俗”,各地婚礼不可避免存在差异。看到两千年前的传统,仍生动地存留于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奇怪的愉悦感和时空的错位感。这些礼节,尽管使婚礼变得复杂繁琐,但是另一方面却也让婚礼变得趣味盎然、意义丰富。每一个细节,都有其意义,所有礼节的最终指向都在于祝愿新人生活甜蜜,生儿育女,家庭幸福。举办婚礼前,我对传统婚礼颇不以为然,一心想随便酒店请客吃饭就可以了。办完婚礼后,我领会到了一丝古人举办婚礼的神圣与隆重,以及附之于其上的社会意义。传统婚礼,是一场大型的亲属聚会,一场向世人公告儿女成人的宴会,一场使儿女意识到自身家庭责任的类宗教仪式。
当然站在你姐姐的立场上,
祝福他们幸福,
希望他们生活美满,
在家庭婚姻生活里面,彼此互相谦让,
永远相爱了
祝姐姐新婚快乐。婚后幸福,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