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2、出自《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这首诗的大意是:南京突然遭受了革命风雨的袭击,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地势优异的南京已改变了往日的模样,天地翻覆,感慨而激昂。应该从项羽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消灭掉,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统治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多指巨大的变化,这里比喻的是革命的道路艰难曲折。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见葛洪《神仙传》)。
人间正道是沧桑 或者 月如无恨月长圆。
这句话原本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原文是: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后来被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化用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做对子,看谁对得好。后来就有个宋代就有个叫石曼卿(石延年)的人,一语既出,惊动四座,众人皆五体投地。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石曼卿对的是: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曾经有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引喻生长、兴衰,石氏用“月如无恨月常圆”作对句,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说老天如果有感情,有喜怒哀乐那么他也会老!李贺用这句表达了他对他所处时代的无奈及悲天悯人的情感,而毛主席也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骨子里已少了无奈!这句诗很巧妙,用反证,间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怀!而"月如无爱月长缺"是改编的句子,是说月亮如果没有感情也就没有阴晴圆缺。
出处: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离怀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解释:老天倘若有感情,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以求下联。
传统对句-宋初石曼卿对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宋·万俟咏·《忆秦娥》: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
宋·孙洙·《河满子·秋怨》: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近现代·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近现代·施蛰存·《题沈本千西湖长春图卷》:天若有情天亦老,长春请用无情始。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此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创作于1949年,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全文如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此诗气势恢宏,语言铿锵有力,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