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静静地融合,如同一幅淡彩。这样地和谐着实令我吃惊。整个乐山,三江交汇着,人工与自然撞击着,却不浮、不燥、不烈。只在平和中,以它独特的氛围,撞击着我,打动着我。或许,这世间,再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惊心动魄。这,便是和谐的力量。如同这三江之水,是一种隐隐的撞击、和久远的平静。
真是座奇妙的城市。有热辣的火锅,却也有眼前这一碗清香的盖碗茶。一切都淡淡的,却又有一种隐约的撞击。
草堂就隐没在这一片绿荫里。人工修筑的公园,充斥着整个眼睛。然后,突然之间,路的尽头就是一座小小的茅屋,和一段矮矮的竹篱。推开竹篱,就好像走进一段历史。纷飞的茅草,呼啸的秋风,和古老的诗句。于是,又是一次融合――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又是一种和谐――古老与现代的和谐,将这一座小小的茅屋,与这座城市联系在一起。让人得以踏着如今的路、如今的花,去寻找曾经的美丽。然后,不知不觉间,人也成就了景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和谐的统一。
雾气淡了。轻轻掀开茶盖,就是一股清新的香气。茶叶在清澈的水中静静地伸展、沉浮。送到嘴边,微微的苦,却又有一股莫名地香甜。所感受的,是苦与甜的和谐滋味,一种奇妙的和谐感受,一种难以名状的体验。
或许和谐就是这样。不苦,也不甜;不陈旧,也不新鲜;不火辣,也不清淡;非人工,也非自然。所谓和谐,无非是一和、一谐。平和,谐调,不隐,不显。是隐藏在平和表面的撞击,是撞击之后的沉淀。
水与火,历来是一对互不相容的冤家对头,可是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弗里曼举着火炬从水中缓缓升起,水与火,共同演绎了一种奇妙的和谐与美丽,这使我不禁浮想联翩……
我想起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一个“横眉”,一个“俯首”,鲁迅先生烈火一般的革命意志和流水一般对待青年的耐心如在目前,交融而成了一位完整而个性的时代领军人。其实每个人性格中都有或多或少看似对立的因素,婉约词人李清照不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佳句流传后世?古语有云: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人不是机器,性情不可能一成不变,铮铮铁骨亦有柔肠,如水女子亦有怒火,水与火,共存于一个人的性格中,才有了一个丰满真实的人。
我又想起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儒、道、墨、兵、纵横等各家学派间,实乃水火不容,却又是它们,共同早就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盛世,而在中世纪的西方,宗教裁判所一心通过权威武力排除异己,结果换来的只是几世骂名,因为它让西方文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沉寂的黑夜。历史演进告诉我们,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社会,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封建社会中,统一的文化与集权的统治,阻碍了文明的发展进步,而在城市中,因为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与自由的环境,文化迅速地蓬勃发展起来,文化交流,岂能没有碰撞,甚至是冲突?水与火,并存于文化中,碰撞出文明的火花。
我又想起了近代中国的混乱,想起了《骆驼祥子》中黑暗的社会把一位要强善良的车夫从人整成鬼的惨剧,想起了《祝福》中祥林嫂被关在礼教这个密不透风的罐子中的悲剧一生,当时的仁人志士们的中国,与他们理想中的祖国真是天壤之别,但正是在这样现实与理想的矛盾面前,他们决定奋起,“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是他们在茫茫草野上点燃了星星点点的爱国之火,这火种最终燃遍原野,迎来了新的时代。水与火,有时正如现实与理想,为时代进步注入了强劲动力。
可以写一些人与自然的和谐啊!比如:动物和人同居住在一个地方!互帮互助!
还可以写与陌生人之间的和谐啊!比如:伱陌生人之间的一次合作!
还可以写音乐!比如:笛子和钢琴合奏啊!
和谐的范围很广!可以写的有很多!当然,如果你的科普知识较强的话,也可应写科学类的!
如果你还找不到灵感的话就加我QQ吧!我给你指导指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