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简介

2024年11月20日 12:17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一、鲁迅简介: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二、鲁迅主要作品有:《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1、《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2、《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

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3、《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4、《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5、《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网友(2):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其中杂文700多篇.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作品: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正是这少数觉醒的先驱者之一。他从旧的营垒中走来,对中国的历史有过深刻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得十分清楚;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眼看穿。在这篇课文中,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指出封建暴君的残酷统治,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国民的愚昧麻木。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滕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了《鲁迅全集》20卷。 作品集简况: 1、 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 2、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1922—1935) 3、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旧事重提》) 4、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5、杂文集16部: ⑴《热风》;⑵《坟》;⑶《华盖集》;⑷《华盖集续编》(1926);⑸《而已集》(1927);⑹《三闲集》;⑺《二心集》(1930);⑻《南腔北调集》(1922—1933);⑼《伪自由书》;⑽《准风月谈》;⑾《花边文学》;⑿《且介亭杂文》(1934—1936);⒀《且介亭杂文二集》;⒁《且介亭杂文末编》;⒂《集外集》;⒃《集外集拾遗》 6、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 鲁迅小说集所收作品: 1、《呐喊》:⑴《狂人日记》;⑵《孔已》;⑶《药》;⑷《明天》;⑸《一件小事》;⑹《头发的故事》;⑺《风波》;⑻《故乡》;⑼《阿Q正传》;⑽《端午节》;⑾《白光》;⑾《兔和猫》;⑿《鸭的喜剧》;⒁《社戏》。 2、《彷徨》:⑴《祝福》;⑵《在酒楼上》;⑶《幸福的家庭》;⑷《肥皂》;⑸《长明灯》;⑹《示众》;⑺《高老夫子》;⑻《孤独者》;⑼《伤逝》;⑽《弟兄》;⑾《离婚》。 3、《故事新编》:⑴《序言》;⑵《补天》;⑶《奔月》;⑷《理水》;⑸《采薇》;⑹《铸剑》;⑺《出关》;⑻《非攻》;⑼《起死》;⑽《怀旧》

网友(3):

《祝福》这篇小说叙述了乡间妇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故事说,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逃至鲁四老爷家帮工,数月后被卫老二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他们婚后生子阿毛,本来一家人过得不错,可是,后来贺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佣。由于祥林嫂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人,深为主人嫌恶,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便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做替身,以赎‘罪孽’。到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祥林嫂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终于被鲁家撵出去,沦为乞丐。在一个除夕之夜,祥林嫂在爆竹声中倒毙在雪地里。

鲁迅的这部小说在1946年改编为越剧《祥林嫂》,由雪声剧团演出,南薇编剧,袁雪芬领衔主演,被誉为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1956年,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推出,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
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小说《狂人日记》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剂。

鲁迅的创作:

《人之历史》(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

《域外小说集》(1909年,与周作人合译)

《古小说钩沉》(理论专著,1919,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1923、1924,北京新潮社出版

《怀旧》(1911,最早的作品,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

(1)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

A、《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明天》单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与车夫

《头发的故事》“看 / 被看”

《风波》1920,七斤

《故乡》1921,闰土

《阿Q正传》1921、12,连载于《晨报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节》

《白光》知识分子形象陈士成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1922年。

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楼上》(吕纬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铭

《长明灯》“看 / 被看”

《示众》“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尔础

《孤独者》(魏连殳)1925年,

《伤逝》1925年,涓生、子君,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

《离婚》1925年《语丝》,爱姑,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C.《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补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采薇》1935、12,“看 / 被看”

《铸剑》1927,原名《眉间尺》,“看 / 被看”

《出关》

《非攻》

《起死》1935、12,

《怀旧》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A、《野草》:抒情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1919,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

《风筝》1925

《影的告别》

《过客》

《这样的战士》

《复仇》

《求乞者》

《死后》

《雪》

《秋夜》

《腊叶》

《颓败线的颤动》

《一觉》

《好的故事》

B、《朝花夕拾》:叙事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1926.9

《藤野先生》1926.10

《阿长和<山海经>》

《范爱农》

《无常》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狗·猫·鼠》

C、《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出版,与许广平先生的通信。

(3)16部杂文集。

《热风》1925,北京北新书局,包括《随感录》

《华盖集》1926,北京北新书局

《坟》1927,未名社出版,包括:

《文化偏至论》(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摩罗诗力说》(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我之节烈观》(1918,《新青年》)

《我们现在怎样作父亲》(1919,《新青年》)

《春末闲谈》(1925,《莽原》)

《灯下漫笔》(1925,《莽原》)

《论睁了眼看》(1925,《语丝》)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6,《莽原》)

《华盖集续编》1927,北京北新书局,包括:

《一点比喻》(1926,《莽原》)

《记念刘和珍君》(1926,《语丝》)

《而已集》1928,上海北新书局,包括: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

《略论中国人的脸》(1927,《莽原》)

《三闲集》1932,上海北新书局

《二心集》1932,上海青光书局,包括: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1930,《萌芽》)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1930,《萌芽》)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1930,《萌芽》)

《“友邦惊诧”论》(1931,《十字街头》)

《伪自由书》1933,北新书局化名青光书局出版,包括:

《现代史》(1933,《申报·自由谈》)

《文章与题目》(1933,《申报·自由谈》)

《二丑艺术》(1933,《申报·自由谈》)

《南腔北调集》1934,上海同文书店,原联华书局出版,包括:

《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现代》)

《准风月谈》1934,

《集外集》1935,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花边文学》1936,上海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1937,包括:

《病后杂谈》(1935,《文学》)

《弄堂生意古今谈》(1935,《漫画生活》)

《阿金》(1936,《海燕》)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包括:

《死》(1936,《中流》)

《半夏小集》(1936,《作家》)

《女吊》(1936,《作家》)

《集外集拾遗》

网友(4):

、鲁迅简介: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二、鲁迅主要作品有:《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1、《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2、《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

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3、《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4、《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5、《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8 5
下一条回答
高中历史怎么学 ,400分咋考一本,读懂"高考出题规则..
高中历史怎么学 ,成绩不理想,高考学会这些套路,立即提分,屡试不爽!高中历史怎么..
陕西睿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怎么学好高中历史 ,400分咋考一本,读懂"高考出题规..
怎么学好高中历史 ,成绩不理想,高考学会这些套路,立即提分,屡试不爽!怎么学好高..

网友(5):

一、生平介绍

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

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5月15日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31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不乐观。

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二、作品介绍

1、《呐喊》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2、《彷徨》

《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后编入《鲁迅全集》。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

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前者以《祝福》和《示众》为代表;后者以《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为代表。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该小说集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中,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3、《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

4、《野草》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

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

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

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5、《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是由现代文学家鲁迅著作的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专著。这部专著从远古神话传说讲起,至清末谴责小说为止。

完整地论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和演变,精当地评价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和作品,深刻地分析了前后期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在论述中国小说的发展演变时,不仅从文学本身寻找其进行的线索,而且特别注意把小说这种文学现象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

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及社会风气、学术思想等对小说的影响来进行分析,并从其相互关系、作用与反作用的角度,阐明了中国小说发展的规律。

其见解精辟,材料丰富、线索明朗而清晰,给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专著取材详实,分析精当,结构谨严,脉络清楚,内容丰富,填补了小说研究史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