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山西官府菜

2024年11月16日 05:22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山西地方菜是在官府菜、市肆菜、商贾菜、民间菜、寺院菜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有一定数量技艺高超的厨师。在原料的选择上,调料运用上,烹调方法的工艺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山西菜肴不求怪诞,善于把普通原料通过精湛的技艺加工成美味佳肴,口味能被南北各地所接受,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经济文化、气候特产的影响,山西菜可由晋中、晋北、晋南、上党等几个部分构成。 晋中菜是以太原市为中心,汇集祁县、太谷、榆次、寿阳、阳泉等地的烹调技艺而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从菜肴的选料,味别来说可适应南北往之宾客,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菜肴的风格构成来讲,是由“行菜”、“庄菜”为主,“行菜”是楼、堂、馆、所所经营的市肆菜,高中低档发展全面。“庄菜”是以祁县、太谷、灵石、平遥的各大商贾、钱庄、票号的私家菜发展形成的。这是商人为了双方的互利关系,有利于其商业性贸易往来,故不惜重金聘请名厨执灶,其仪器非常讲究,饭菜不重祥和“官府菜”近似,但具有常有浓郁的家乡风味,家常味道。晋中菜用料广泛考究,刀工技艺娴熟,烹调技法全面,菜肴制作精细,色泽造型美观,特别是注重火候,讲究补养保健。由于其具有独到之处,对其他菜系也有一定影响。拿山西名菜“过油肉”来讲,在北京饮食市场就占有一席之地,乾隆三年(1738年)京城御赐字号“都一处”餐馆,就经营着地道的山西菜肴,“过油肉”作为该店传统菜肴在京城脍炙人口,名噪一时。 享誉全国的民族风味菜肴“涮羊肉”也是诞生在山西,大同地处塞北,古时是游牧民聚合的地方,为了抵御寒冷的气候和部落迁徙的需要创造了铜火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十三子朱桂被封到大同当藩王,在一次寒冬的长宴上,凉酒冷菜引起他的烦恼,拿起席间酒杯砸向铜鼎,酒杯滚到一臣子脚边,这位臣子想到,鼎下的积炭,鼎内的沸汤若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搬到藩王席上定是妙不可言,于是召来能工七匠,精心研制出火与锅的结合体——火锅。再次宴席上,热汤沸腾的火锅端到桌上,珍肴野味氽进锅内,藩王朱桂高兴极了竟忘乎所以地说“神仙不如我也”,这位臣子由于奉献火锅有功,当场被加官三级。涮羊肉做为特殊的食用方法,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大约于1902年才传入北京,由“亚阳楼”独家经营,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技术,对涮羊肉技艺密不公开,视为厅货独居,经过一段时间,由于北京人的深钻苦学,暗地偷着学艺,涮羊肉的奥妙终被揭开。1914年创办了东来顺饭店。专门经营涮羊肉,从此,涮羊肉便开始誉满全国,名闻世界了。 晋南菜以临汾、运城为代表,口味偏于甜而又略带酸辣。 上党菜则以上党盆地、长治和晋城为主,制作菜肴工艺考究,多留古风。 对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一日三餐离不开的主食来说,山西更是其独特的风格。山西人三餐几乎是无面不足,无馍不饱。素有“一样面食百样吃”的说法。做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三晋大地,曾出土过春秋之时的磨和箩,有学者认为这是晋国人吃面的佐证。魏晋南北朝及唐五代时,已出现有关山西面食的文字记载。山西面食源远流长,特色突出,对整个华北、西北地区影响极大,刀削面、拉面对全国均有影响,并走向世界,风糜全球的“意大利面条”便是从山西传过去的。13世纪欧洲人还只懂得啃面包时,马可波罗便把山西面条介绍到意大利。故“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是恰如其分的表述。当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称赞山西面食是“驼峰熊掌岂堪夸,拨鱼猫耳实且华”。烹饪专家聂风乔先生曾说:“天下面食,尽在山西”南菜专家宋宪章题言:“天下面食数太原,山珍海味难比鲜,味压神洲南北地,第舌上泾渭天上天”。如山西刀削面在全国各大城市皆有招牌,此面除口感好筋软爽口以外,操作资势更是优美,有这样的赞美话“一根落锅,一根飘,一根白练已出刀,好似柳叶落树梢”。由于面食制作开成了擀、抻、揪、削、切、压、拨、煮、蒸、炒、炸等方法,普通面团可制作出拉面、削面、刀拨面、猫耳朵、剔尖、擦蝌蚪、搓鱼、栲老等近百种。用料讲究,品种多样,白面、莜面、豆面、荞面、玉米面、米面、高粱面等制成不同式样别具风味的面食。食用时有两大讲究,一讲浇头,二进制讲菜码。吃面关键在浇头,浇头荤素皆可,菜码讲究季节性。品种可因时而宜。这更是山西饮食结构组成的重要部分。 由于山西的特产、风俗不同故菜肴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料精细、配料巧妙 山西地处内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自古以来讲究饮食,对于原料的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如“过油肉”必选用猪后腿部分的元宝肉,配料则以姜米、马蹄形葱、指甲形蒜,木耳、菠菜梗等衬托,成菜色泽金黄、口味咸鲜、软嫩适口。 二、注重刀工,花样繁多。 山西冶炼工业发展较早,切割工具灾害锋利,誉满神洲,在餐饮业中除全国各地通用刀法外,更有其独特之处,如切肉丝,所用刀法为批、墩二次完成,且选用猪通脊肉,先将白肉批片,而后将红肉批后覆盖其上,略折叠,刀刃垂直对准原料直上直下墩切成丝并在切透时刀刃略向外一拨,操作时要做到三墩一点九刀齐,肉丝成品,白裹红,切完在墩子上看似佛手形,摆在盘中呈梅花形,拿到手中呈菊花形。又如剞腰花时,所用方法则是悬空刀法及空心刀法结合剞制而成,用这些方法加工出的原料整齐划一,有利于烹调成菜。 三、讲究火候,烹调多样。 山西是煤炭之乡,自古燃料充足,在这样的自然资源下,应用火候十分方便,成菜短则十几秒,长则数小时,如各种爆炒菜肴有别于其他菜系。山西爆炒菜肴要求旺火、热油、断生即可,烹调时要放明火,成品有烟香滋味,烹制时间长则柴老不嫩,短则还未断生,从这里可窥晋菜一斑。 四、调味丰富,灵活多变。 早在四千多年前山西的酿造业就驰名全国,各种名酒、名醋、豆油、酱油品种繁多,为山西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调味原料。在中国的中原地代流传着“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这是指古代山东一代居住的人群喜爱吃生葱、生蒜,这两种原料生食都是辣的,故有“东辣”一说;山西食用品种有很多面食,加上酿造业发达,这样对于醋的应有较为广泛,故有“西酸”之说。南方一带,用糖提鲜,北方一带用盐御寒,故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习惯说法。至于辣椒则17世纪才传入中国,所以东辣是指生辣而不是辣椒的熟辣。山西老陈醋闻名全国,其味清香柔和,无杂味,绵酸而不涩,用此醋烹菜,味鲜醇正,故山西糖醋菜肴、醋溜菜肴有其物有的风格,在全国同类菜品中独树一帜。 总之,晋菜注重火功,香味浓醇,选料严格考究,调味灵活多变,刀工精细扎实,烹调方法全面,菜肴讲究原汁原味,软嫩酥烂,浓而不腻,淡而不薄,制品酥烂脱骨不失其形,脆嫩酥烂,脆嫩爽口不失其味,口味咸香为主,辅以酸、辣、甜、菜肴的适应性广泛,形成了山西菜肴的风格和饮食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