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功的讲好一节公开课?

2024-11-01 05:35:54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公开课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重要舞台。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公开课的磨砺。因此,如何上好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一堂好的公开课,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考虑准备。一、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公开课必须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挑战。因此,认真地学习新课改的理念与思想,主动地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碰撞,进行反思,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的主体观上,首先要把课堂教学的中心或主体真正转到学生上,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堂观念。看一看老师们备课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培养学生…”“让学生…”等作为教学目标。那么,由谁来培养呢?答案只能是教师。而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这里被忽略了。这实际上还是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忽略了课堂的主体。所以从备课开始,就要转变、更新课堂观念。教学目标的确定就应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出发点,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才能促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真正在课堂上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包办一切,教师的满堂灌只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作用。所以,一堂好课,不光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头头是道,分析得如何深入细致,教材挖掘得如何深广,还要看老师是否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光靠教师的教而缺少学生的感悟是不行的。所以,正确处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引导之间的关系是转变教师教学思想的第一步。举一个例子,课前的提问这是常规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对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作用。从方式方法上看, 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用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的观念来看,这种提问的方式,一是学生的参与面较小,二是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三是不一定具有针对性。如果我们改用让学生来提问呢?让学生问,一方面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学生对学过内容的掌握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组织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讨论,这样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问题,特别是学习者本身提出的问题,是促使其发展和提高的强大原动力。所以课堂中,教师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反馈,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对学生的表现多采取欣赏的态度,多一点肯定的激励性评价,这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就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先进的。二、关于公开课课题的确定公开课课题的确定有时受到教学进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管怎样在选择课题时,我们可以从下列方面考虑。1、教材的内容能较全面反映学科的特点。比如,理化生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理解、推理的综合能力。因而在选课时,选择有实验内容的课,就能较全面地反映教师本身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较全面地展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2、最好不要选过于热门课题。由于这些课题选讲的人太多,教学设计容易落入俗套,不易展现授课教师的特点和匠心,获得好评和成功的机会不大。3、不一定选那些知识点(考点)多的所谓重难点内容。知识点多容易使课堂上老师讲得过多,减少了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的时间,很难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倒是那些与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水资源的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课题,学习中少了考试的压力,给老师留下处理教材的空间就很大。例如,原来初中化学中的《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课,从中考来看,没有什么考点,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甚至课堂上不讲,让学生自己看。我们以此为课题准备了一节公开课,师生一起通过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上网查资料、制作幻灯片、节录录像资料、提出节水的方案等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参与学生一起互动,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当年的省录像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三、关于教材的处理对教材的处理是一节公开课中教师独到的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有经验的老师的优势所在。对教材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公开课的效果。1、对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大胆地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取舍,该详则详,该简则简。同时,不一定要追求课堂上教材的完整性,突出一两个重点,解决好一两个实际问题,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就知识点的落实来讲就是一堂好课。为了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建议青年教师通读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包括初中的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2、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应发挥它的效率。比如,学生阅读课文,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阅读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老师不知心中是否有数。读完后,是否应该让学生谈谈这段课文的要点,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或是问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提不出问题时,老师能否提几个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等,这在备课时都应想到。3、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目标,老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设计出便于学生学习攀登的台阶,甚至可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4、知识点之间的过渡是最能体现授课教师的功底和匠心的,也是老师在教材的处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切忌生硬,常常需要有几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话,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和仔细揣摩。过渡得好,课堂上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是一种美的享受。四、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学生,首先要学会耐心地倾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当。不要只当裁判员,只会用对,错,好,坏等来进行评价。要学会从学习态度,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问题思考的角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方面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使课堂显得更活跃。关注学生更要体现在对全体学生的关注,而不是个别学生。如果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老师不必忙于作肯定的评论,而应该问问其他同学的意见;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必急于给出正确的答案,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进行讨论纠正,老师要做的是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大,主体地位能更好地体现。只有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那么新课程要求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也就得以落实。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老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老师首先应保持冷静的情绪,千万不要激化矛盾。对课堂中突发事件处理得好,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亮点。五、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现在大部分老师都能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这对于加大课堂容量,提供更多的信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1、色彩的选用,版面的大小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观看。2、不要用课件完全代替板书,必要的板书是向学生提供本节课重点的最好的方式,也是教师展示教学基本功的手段。3、课件页面不宜过多,每页的内容也不宜过繁。要便于学生阅读从而掌握重点。有写习题的页面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不必急于讲解。否则,片面地追求大容量,教学效果往往就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