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有什么历史意义

2024年11月15日 01:35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今年3月6日,是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签定105周年的日子。这个日子深刻地改变了青岛历史进程,也深刻地改变了20世纪之交的中国。《胶澳租界条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租界”条约,而是一个几乎被褫夺了全部主权的割让条约,德国通过这个条约谋取的不是一个狭小的租界,而是一个包括陆海域达550余平方公里的完全殖民化的租借地。

德国谋求在东亚殖民地的历史回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过跳跃式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个资本主义强国。经济的强大促使德国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德国外交已经放弃了俾斯麦时代保守的“大陆政策”,转向更为冒险的“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公开宣称要争夺更多“阳光下的地盘”。
与远东交往的急剧扩大,使德国在远东的经贸势力大大增长,“德国商业在中国已占据了比俄法两国更强有力的地位,在中国所有外国人中,德国人数占了第二位”。强大的德国不再满足于二流角色,它迫切需要在远东,特别是在中国寻求一块永久殖民地。
从19世纪60年代起,德国就对中国东部沿海的澎湖、大鹏湾、厦门、舟山、胶州湾等港口进行过调查,最终把目标锁定在胶州湾。甲午战争之后,攫取青岛就成为德皇威廉二世孜孜以求的目标。
1897年11月1日,德国两名传教士在鲁西南的巨野县被杀,德国人盼望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临了!1897年11月6日,威廉二世在柏林新宫的御书房里得到这则消息后,立即指令外交部:“我国舰队必须采取积极行动报复此事。如果中国政府方面不立即以巨款赔偿损失,并实行追缉及严办祸首,舰队必须立即驶往胶州占领该处现有村镇,并采取严惩报复手段。”同日,接到命令的驻上海吴淞口德国东亚舰队司令棣利斯,立即率领全部舰队开往胶州湾。

胶 州 湾 事 件

1897年11月13日,上午,清军章高元部三营正在早操,三只艨艟舰影相继浮现在青岛湾东南海面上,下午四时,两艘兵舰出现在青岛湾前。驻防清军哨兵从三色旗上判断出是德国军舰。总兵章高元已从哨兵快报得到德舰进港的消息,正欲令清兵前去询问,却见德舰放出短艇向岸边驶来。安孟大尉和两名士官,随带汉语翻译,奉舰队司令棣利斯将军前来拜访章总兵。
见到三名德国军官,得知德舰乃“借地操演”而进港驻泊,逗留几日便可离港,章总兵悬起的心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安孟大尉的恭敬礼让,使章总兵颇为舒服,提出是晚特在总兵衙门设宴款待将军,为其接风洗尘,以重邦交。德使一番虚于委蛇之后,拒绝了清军好意。11月13日这一天就在波澜不惊中滑落过去。
11月14日,清晨七点,青岛风平浪静,朝雾迷蒙。“羚羊号”舰楼,舰队司令棣利斯发布占领胶州湾的命令。由“羚羊号”及“威廉号”两舰官兵组成500人的陆战队,分乘三艘快艇,从栈桥登陆,经过总兵衙门前的主要道路,占领俯瞰海防的炮台和老衙门周围的高地。德舰“哥尔莫兰”号则绕到后海马蹄礁附近,派员占领了清军军械库、弹药库,从背后迂回包抄。此时,驻防青岛的清军正在出早操,对于身边疾跑的德军士兵没有丝毫警觉,反而称能够亲眼目睹世界上最强大、最有荣誉的德军演习为莫大荣幸。
德军迅速占领清军的炮台、高地、弹药库和衙署,并架起大炮对准了老衙门。中午,棣利斯派员向章高元递交了通牒:把胶州湾交给德军,清军必须在3个小时之内撤到女姑口和崂山以外,以四十八小时退完为限,“过此即当敌军办理”。
大敌当前,章高元急派一员副将飞马驰往胶州,急电海军衙门和山东抚台,“请示机宜”,另派副将速往他处兵营传令,没有总兵手谕,一律不准开战。之后又亲往面见棣利斯,剀切告之“未奉本国公文,碍难擅离”,反复争辩。但德军坚执不允。棣利斯声言下午三点钟要率德军进驻清军营房,若不撤离,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归清军负责。
在德军威逼之下,章高元于14日下午三点下令清军拔队后撤,由青岛村退往山后的四方,把营房、仓库全丢给了德军。当日德军宣布占领胶州湾及其附近一切海岛及属地。
自德国东亚舰队进抵胶州湾至章高元撤出青岛,为时仅18天。这18天中,章高元在德军威逼下一退再退,由四方退至沧口,最后调驻烟台。青岛从此沦为德国殖民地。

中德围绕“巨野教案”的谈判

巨野教案发生后,清政府严饬山东巡抚派司道大员查办,限期15天内拿获真凶,向德国政府表示道歉,藉此表明中国对这一案件的重视,杜绝德国侵夺中国的口实。
巨野教案发生时,德国公使海靖正在汉口,视察德国在那里新设立的租界并拜会两湖总督张之洞。海靖10月30日到达汉口,他乘坐的军舰鸬鹚号上水手有意寻衅,结果与当地市民发生冲突。威廉二世命令德国外交部和海军部讨论此事,想利用这一事件作为夺取胶州湾的借口。恰在这时,11月1日巨野教案发生。威廉二世立即训令海靖,向清政府抗议,要求中方“暂且先惩办滋事之人,为德人申冤”,中国政府要负全部责任。在11月19日之前于商结教案的谈判过程中海靖绝口不提租借胶澳这一敏感问题,不但不提,反而延缓了进京的日程,牵着清政府一步步走入设计好的圈套。
德国派兵占领胶州湾,清廷内部一片愕然。惊慌之下,分为两派。李秉衡和部分御史主张对德开战,而以李鸿章、奕 、王文韶为首的实权派大臣则主张“以夷制夷”,希望利用列强压力迫使德舰撤退。11月15日深夜,李鸿章轻装简从,前往俄国驻华使馆,“以中国政府名义恳切地乞求俄国支援”。
11月20日,随着德国第二批舰队从基尔港出发,海靖回到北京,立即向清政府提出准备好的措辞严厉的六条:
1、山东巡抚李秉衡撤职查办,永不叙用。
2、安主教在济宁盖教堂业已开工,中国应赔银盖造,并赐匾额,须有保护教堂教士之意。
3、在山东德国教士被戕劫之案,所有盗犯应拿获惩办。如有绅士官员在此案内,应格外加重办理。教士所受之亏,应全部赔偿。
4、中国应担保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5、山东省如有开办铁路之事,中国先派德国人承办,如有铁路开矿之事,亦应先准德国商人承办。
6、德国国家办结此案所费之银,中国必须全部赔偿。
对于上述六条,海靖要求清政府必须全部“照允办理”,不得含糊。
清政府派翁同 、张荫桓等与海靖谈判,驳诘德国遽占海口,殊非友好之道,应先从胶澳撤军才能开始商结教案的谈判。而海靖则百般狡辩,坚持“先退兵,而后开议,恐办不了”。谈判于第一个回合的交手中就陷入了僵局。
就在李鸿章寻求俄国人帮助的时候,威廉二世也在加紧寻求德占胶州湾后的外交对策,决定加大对俄国和其他列强的外交斡旋,取得支持。德国首先针对中国的所谓“盟国”俄国实施了“软化神经”的外交措施,德俄很快达成妥协,俄国不反对德占胶州湾,作为交换,德国亦支持俄国占有旅顺和大连。而英国在得到德国不侵犯其在中国利益的承诺下也乐观德国在它与俄国之间横插一脚。
清政府官员们对德国的意图茫然无知。此时的德国并不急于达成协议,早在11月15日夜威廉二世就电令他要“尽量抬高”条件,务必使颟顸的满清帝国无法履行,为德国“有理由继续占领”胶州湾。
海靖提出的六款,大大超出了教案赔偿内容。第一款即是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德国传教士在山东作恶多端,要求中国保证“嗣后永无此等事件”,是绝对办不倒的。至于德国在山东筑路开矿的要求,更是额外勒索,与教案毫不相干,但清政府此时已无心恋战,提出只要德国退兵,“可以照允”。尤其无理的是,德国办理该案费用,包括德军出兵费用,也要清政府赔偿。当时清政府已因甲午战败对日的2亿3000万两巨额赔款尚难以偿付,财政早已罗掘一空,最害怕再赔巨款,希望德国能给予谅解。海靖则提出“若胶澳租定,用费不索”,租界划定,兵也可全撤。此款清政府答应可以另案商办。
到12月23日,双方就商结教案除了某些争执之外基本达成了协议,双方拟于12月26日先由海靖将底稿送交总理衙门,29日双方正式互换照会,作为先结教案之据。

《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

11月底,亨利亲王的舰队已接近南中国海,而中国倚重的“盟国”俄国则明确地告诉中国,俄国舰队不来胶州,而是开往旅顺,清政府渴盼的外援化为了泡影。
1897年11月28日,当翁同 、张荫桓第三次拜访海靖时,海靖当即撕下了假面具,露出庐山真面目,告诉二人:德国可以放弃对中国赔款的要求,但出于对还辽的感激之情,中国应把胶州湾交给亨利亲王。目前,亨利亲王正率领帝国舰队向胶州湾进发,中国应在此之前作出决定。
翁同 当即回答:对于贵公使的要求,我们无能为力。因为胶州湾乃中国口岸,不属于其它国家,贵国只能在那里设立包括修建铁路在内的办事机构。此外,中国已在那里派驻部队,不适宜作为贵国海军的储煤站,有关这方面的考虑,可在南方另择一港口来谈。为了维护中国的声誉,在亨利亲王到达中国之前,德国必须从胶州湾撤出。至于还辽事件中德国给予的帮助,德国已通过在武昌、厦门获得了租界补偿,事隔三年后的今天不宜再提此事了。
12月28日,德国教会在山东青州府分发教会讲义时发生民众骚乱,海靖借机“卷土重来”,向总理衙门发出措辞严厉的抗议照会。两天之后,李秉衡发表声明以澄清真相,海靖更加暴跳如雷,声言如不明令撤换李秉衡,德国将马上与中国断交。
当晚九时半,总理衙门的答复照会就到了,告之李秉衡已被罢免,并被解送到京候审。但海靖仍不甘休,3天之后,当总理衙门请求重新谈判时,海靖拒绝了,他狂嘶:“只有在中国人作出有价值的承诺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重开议局!”海靖照会总理衙门,称他将前往总理衙门,光绪皇帝必须在场。
这一天,总理衙门里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海靖率全体使馆人员步入总理衙门。除李鸿章外,总理衙门的各位大臣均在场,海靖让译员宣读了满纸狂言的照会:
尊敬的陛下和各位部长先生阁下:
我以我国政府的名义向各位声明:胶州湾属于德国。本来德国完全不需要进一步同中国谈判,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帮助中国夺回胶州湾。而中国本身又没有这种能力,既没有军队,也没有军舰。……我们的要求仅仅是租借这一小块地方。如果您们接受我们的协约,在欧洲,人们就会说:象德国这样强大的国家也必须顾及中国的意愿,他们只不过租借了一小块地方,况且极为友善地从大部分占据地区撤离。作为中国的朋友,我奉劝各位在这关键时刻选择上述道路。
从这些狂洋恣肆的厥词中,你不难想象海靖的骄横、狰狞之相,也不难想象清廷大员们唯唯应命之状。清政府在外无援助内惧交兵的情况下,完全失去了抗辩能力,除了畏葸忍让之外,别无选择。
此后,总理衙门作的最后尝试是将条约的规定期限从99年减少到55年,但海靖坚执不让。
1898年3月6日,李鸿章、翁同 与海靖在北京正式签订《胶澳租界条约》。通过这一纸条约,德国强租青岛海陆面积计551.5平方公里,租期99年,并获得胶济、青莱两路的筑路权及铁路两旁的采矿权,8万多青岛居民及整个山东沦入德国殖民统治之下。颟顸的晚清官员,对近代国际法懵然无知,居然把“租界”与“租借地”混为一谈,在西方列强的瞒与骗中,在自欺与苟安中,把中国在青岛的行政、司法、租税权拱手出让了,于是才衍生了近代中文文本条约中“租界”、“租地”、“租借地”的混用,才有了胶澳租界、旅大租界等似是而非的说法。只有到1919年,巴黎和会上,从西方学成归来的中国外交官们以其睿智和通博,深刻体察到两者的区别,提出了“交还租借地”和“交还租界”两项条件,第一次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对租借地和租界准确、全面的认识和定义,为这两个名词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正本清源。

《胶澳租界条约》的历史影响

德国占领胶州湾及《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及青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国以武力强行租占中国港口,开近代之先例,《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其他列强群起效尤,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一事件直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生,使变法维新从舆论准备阶段进入实施阶段。1898年1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恳劝光绪皇帝“乘胶警之变,下发奋之昭……明定国是,与海内更始。”光绪帝由此决心变法维新。
《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标志着青岛由此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开始了被奴役、被掠夺的殖民历史,青岛城市功能和结构打上鲜明的殖民化烙印。青岛被殖民化的同时,也开启了青岛地区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青岛一跃而成为华北的通商要市,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展览橱窗:一个无论从外观、还是从内涵,更似西方城市的发展模式;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不仅与中国传统城市大不相同,而且在中国沿江沿海地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着鲜明的城市个性。青岛以其接近现代化城市的物质文明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得到一个举世公认的称谓“东方的明珠”,世人也发出了“青岛者,将来第二香港也”的感叹。

青岛租借地的历史终结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政府利用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之机,派兵攻占胶州湾租借地。1919年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不顾中国的反对和中国是战胜国的事实,把德国在青岛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国内因此爆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山东问题成为悬案。
1921年11月,美国为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地位,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新国际秩序,于华盛顿召开了远东及太平洋会议。经过艰苦的谈判,中日双方最后于1922年2月4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中国有条件地收回青岛及山东的权益。会后中日又经过50多轮会谈,最后达成妥协,1922年12月10日中日双方举行了青岛主权交接仪式,青岛作为外国租借地的历史最后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