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写的《小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还有这首诗的韵脚是什么?

告诉我一下,谢谢啦
2024年11月18日 06:29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这两首绝句一写,放翁在乡村的日常生活,二写乡村景色,三写邻里关系。“烟草”给读者满眼微朦的青色。“接”:连接。邻家与放翁由如碧玉带的“烟草”小径连接。径边桑若盖,阴阴护人。“斜”说明小径曲折,“曲径通幽”,前二句写屋外的景色。后二句写人,延至屋内。陶诗自然真切,安适淡雅,放翁卧读,也就有几分相似,若读陶诗终卷,是好意境。然而,不终卷时,又乘微雨荷锄而去,更有陶之神韵。闲且闲,闲中又有生活的压力。后首春鸟蹄鸣,催人忙禾,水冷秧新苗幼芽嫩,一派春色。“行遍”句宕开笔调,突出末句邻父的善良。前者工笔细画,后首粗笔勾勒,达意而已。语言浅显明白,意境悠长,有陶渊明之遗风。

由于空物我、薄生死、尚心性这种禅宗教义的审美诗化,废名在诗中常以一份带着欣赏的心情去抚摸日常生活,对悲苦题材“无所用心”,即便与穷、愁、病、死一类悲剧性题材不得已碰了头,也因使用了淡化处理手段而使悲剧氛围变得稀薄超然了许多。这在诗人有关死亡与生死观的诗篇《小园》中表现得最明晰,最典型。诗中出现的“坟”是废名独筑的一道不错的风景。诗人在《中国文章》一文中说“中国诗人善写景物,关于‘坟’没有什么好的诗句”,为了改变这一文学事实,他特别好写坟,如在小说《桥》中就写了家家坟、清明上坟等等,至于诗里坟的意象就更多。歌吟爱与死的《小园》,开篇“有寄”的“欣然”与“不可寄”之“哀”构成的矛盾,好像把诗搞得悲伤缱绻,煞是动情,欲寄又没办法寄,不寄又不能让“伊”领略花的“心爱”,这于人不是一件大悲哀的事情吗?而至“我连我这花的名儿都不可说”时,整首诗已经逸出个人的悲与喜,有名有实之花,成了“无”之抽象,情若长久爱至极限时何必寄花,不寄即是寄了。“坟”在此处可理解为花或小园,它与红花、绿园联结,不但意象妙善,而且体现出一种异于古代写坟诗的禅宗式的死亡观,使原本荒凉枯寂的意象焕发出葱郁蓬勃的生机。诗人这种写法也正应了禅宗在过于玄奥处领悟、在不可思议处思议的思维方式,揭示世上那些看似假的东西往往都是真的,看似无的东西往往都是有的。因为在禅宗看来,虚即是实,小即是大,不寄自然也即是寄了;生死无别,生即是死,死也为生,死亦不死,“生死忘怀,即是本性”,死乃人生的最好装饰,死乃人类一去不复返的精神故乡。原来诗歌《小园》表现的是一种禅宗的达观与彻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