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打虎和武松打虎有什麽相近和不同?

2024-10-31 06:18:27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武松为了自己的命打,李逵为了给自己的母亲报仇而杀
武松与李逵是《水浒传》中广为人知的两条好汉,他们二人在《水浒传》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武松与李逵武功都十分了得,也同样打过虎,而且李逵一下就打死四只虎,但是打虎后李逵的名气却远远不及武松响亮。这里面有诸多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武松在打虎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名气,江湖上知道他的人很少。在柴进庄上即使宋江对他说:“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多幸,多幸!”这其实不过是宋江笼络人心的一贯手段。宋江与人初次见面不是磕头作揖就是让座下跪,口称“小可”“罪吏”。初次见面,送人一顶高帽,总是比较容易得到对方的好感。

李逵在打虎之前,在江湖上已有不小的名气,尤其是“黑旋风”三个字更是令人闻名丧胆。李鬼就借用李逵的名声在树林里剪径,路人只要听到“黑旋风”三个字就会扔下包袱逃命。可见,李逵打虎之前的名气比武松响多了,李逵的出名不是依靠打虎的。武松依靠打虎出了名,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

二、武松打虎之后,从百姓到县官,都为他喝彩,广泛宣扬,他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人物。武松以后又接连做了几件震动江湖的事,而且敢做敢当。他和人较量时常说,若是怎样,景阳冈上的大虫便是榜样,或者在杀人之后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留下“杀人者武松也”的字样就可以表明杀人的是他武松,可他总是不忘记加上“打虎”二字。打虎成了他的标志,就象现在的商标。名牌是不可以没有商标的,武松是不可以没有“打虎”的。“打虎”既可用来吓唬对手,又可以在显示自己是条敢做敢当的好汉时替自己大大的宣扬一番。武松的品牌意识还是挺强的。

李逵打虎是在官府追捕的情况下做的一件事。他自己隐姓埋名,不敢声张。打了虎之后,当地百姓问他姓甚名谁,他也不敢报真姓实名,更是不敢替自己宣传。

三、武松打虎以后所做的事,被江湖上人称为豪杰之举,令人肃然起敬。金圣叹亦称武松“神人也!”。武松做事,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他每做一事,总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正义的理由。他替施恩夺回快活林(施恩与蒋门神之间也是江湖上黑吃黑的事)时就曾说:“你众人休猜道是我的主人,他(指施恩)和我并无干涉。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说得是多么光明磊落!所以人们乐于为武松扬名。

李逵所做的事基本上是为宋江卖命,且不分青红皂白,不计后果,举起斧子便排头价砍去。这些皆是滥杀无辜的行为,是蛮汉所为。他只顾“吃我杀得快活,”杀了官兵、差役再杀百姓,百姓跑没了连和尚道士也砍。人们除了拿李逵吓唬小孩之外是不会为他扬名的。

四、武松打虎之前随身带了一根哨棒,因误劈在树枝上没有派上用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吊睛白额兽。李逵杀死四只吊睛白额兽,是先用腰刀再用朴刀。武松打虎既艰难又危险,正因为这些,方显英雄本色。李逵杀四虎轻而易举,难以展示出他的神勇。自

五、李逵杀虎不及武松打虎后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深刻,还与小说对二人在打虎的具体写法上不同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转自club.china.com
施耐庵在写作武松打虎时,从三碗不过冈写起,层层铺垫,笔笔造势,读者随小说情节的展开时而紧张、担心,时而轻松、赞叹。小说从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使主人公武松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还特别通过环境的描写来渲染打虎前的紧张的、令人恐惧的气氛,“(武松)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金圣叹对此句有十分精彩的评说“骇人之景。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武松初见吊睛白额大虫来,“啊呀”叫了一声,这越是人之常情“反越显出武松神威”(金圣叹语)。此时读者的一颗心也随之提了起来。此后的人虎搏杀更是惊心动魄。
写李逵杀四虎,虽然也写了他因娘被虎吃而悲伤,但是他在杀虎的过程中却是轻松爽快,如同儿戏一般,远不及武松打虎来得吸引读者眼球。

网友(2):

相同点:都是传说。事法时没有其他当事人。没有目击者。打死的老虎品种完全一致——华南虎。国内外媒体从未就此事展开过报道。
不同点:武松擅长于空手格斗技巧
李逵喜欢使用具有杀伤性的管制刀具譬如 斧头

网友(3):

李逵打虎是因虎吃了其母而主动寻虎打虎,武松打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虎真的出来了,其只能与虎一搏,是被动打虎。

网友(4):

李逵用朴刀,杀的是一般的老虎。武松用拳头打死的,是很大很厉害的老虎

网友(5):

武松的是一只 赤手空拳的
李逵杀的是一窝 拿着板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