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宫心计》的问题 历史上的李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万夫人和贤妃最后怎么了

历史上的李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万夫人和贤妃最后怎么了
2024年12月02日 11:49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唐宣宗 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唐朝皇帝李怡"是" 唐宣宗 "的同义词,

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的第13子,穆宗的弟弟。敬,文,武宗的叔叔。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唐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宣宗即位后,就把武宗信任的道士赵归真等处死,但是他不久也拜了一个衡山道士刘玄靖为师。后来,他还下令整修武宗在大明宫所建的望仙台,由于谏官的反对,才只好停下来,但是他对道术和丹药的热望并没有丝毫的减退。到大中末期,宣宗中毒越来越深,为了能够得到长生不老的法门,他派人到南方寻访到罗浮山人 轩辕集,向他寻访“治国治身之要”。

宣宗亲眼目睹了武宗服食金丹中毒而死,也很明白自秦皇汉武以来向方士求取仙药的事很是荒诞无稽,但是,长生不老的无穷诱惑终使他自己也无法逃出这样的一个怪圈:信任方术、梦想长生,服食所谓仙丹妙药,最后毒发而死。

对此,朝廷官员纷纷提出劝谏,谏官的意见尤其尖锐。宣宗派宰相向他们做解释工作:“替我转告谏官,就是道术再高明的方士也不能蛊惑我。我听说轩辕集是一代高士,只想与他谈谈而已。”轩辕集也许称得上是有道之士,他见到宣宗以后并没有谈及那些方士的诡异之道贞陵神道翼马。到大中十三年春天,他态度坚决地请求重还山中修炼。宣宗对他说:“先生少留一年,等我在罗浮山给你建的道馆修成再走也不迟。”但是轩辕集丝毫没有继续留下的意思,坚决要走。宣宗很不解:“先生这么着急舍我而去,难道是国家有灾吗?朕有天下,竟得几年?”轩辕集取笔写下“四十”,而“十”字挑上,乃“十四”年也。而这一数字正与宣宗在位的时间相同,使人不禁感觉冥冥之中兴替自有定数,宣宗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当大厦之将倾,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刚刚继位的唐宣宗颁下一道圣旨:敕新吴县百丈禅寺“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并要求各地改尊崇道教为尊崇佛教。地处偏僻的百丈寺何以获此殊荣?唐宣宗为何如此看重佛教?原因很简单,唐宣宗曾在百丈寺当过和尚。 唐宣宗为何从地处西北的西京长安(今西安)跑到千里外的百丈寺来当和尚?据说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唐朝中晚期,宫廷斗争非常激烈。唐宣宗乃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名叫李怡,封光王。公元840年,他的亲侄子李炎即位,称唐武宗。唐武宗即位后,非常担心他的光王叔叔会纂夺他的皇位,因此对李怡百般刁难,万般迫害。李怡为躲避唐武宗迫害,便去请教京城里的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在李怡的巴掌中写了二个字:“百丈”。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李怡暂时字开宫廷百丈远,到外避避宫廷争权夺利的风头。但李怡却会错了意,认为老和尚要他到“百丈”这个地方去躲躲,于是千方百计打听“百丈”这个地方,终于得知新吴县有座百丈山,山下有个百丈村和百丈寺,于是不远万里来到百丈寺。

这个奉新民间流传很广的故事是否属实,因无记载,我们不得而知。得据《豫章书》和奉新旧志记载:唐宣宗为避武宗之忌,曾为僧支游四方,的确到过奉新县的百丈寺。

唐宣宗到奉新后,遍游奉的新的山水名胜。奉新西南部的“驾山”因唐宣宗经常登临而得名;“驾山”之南的“王见山”因唐宣宗看过而得名;百丈寺的名景“流觞曲水”,乃唐宣宗为了避暑,凿石引泉而来。此外,百丈山的大雄峰、犀牛瀑布、灵境亭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唐宣宗的游踪。

唐宣宗在游览中还留下了不少题咏。他在游历百丈山大雄峰后,留下《百丈山》诗一首: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常在掌中看。
仙花不间三春秀,灵境无时六月寒。
惟有上方人罕到,晨钟暮鼓碧云端。

这首诗在赞誉奉新仙源灵境的同时,还流露出欲君临天下的雄心。唐宣宗在犀牛潭瀑布游览时曾遇上了怀海的弟子、禅通人,于是面对瀑布高声吟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唐宣宗听后,应声而答:“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此时的唐宣宗对将来登基即位已充满信心。几年后,他改名李忱,真的登上了大唐的皇帝宝座,实现了他的平生宿愿。

唐宣宗即位后,对为僧云游的日子难以忘怀,对百丈寺僧人对他的照顾心存感激,对佛教更加推崇备致。因此一即位,他就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匾额,并杀了要唐武宗废除佛教的道士赵归真,在天下推崇佛教。

相传唐宣宗在奉新还留下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唐宣宗在百丈寺当和尚时,百丈村里的一位模样俊俏、心地善良的姑娘经常缝衣做饭,对他非常关心,使流落他乡的唐宣宗非常感动,只因受到佛规的约束,不敢表达爱慕之心。唐宣宗即位后,虽有众多嫔妃,但总忘不了百丈村的俏妹子,于是派了一队人马到百丈村来迎她进宫。这队人马进村后,四处打听俏妹子的家,村里人以为俏妹子犯了什么罪,官府派出人来抓她,于是赶快派人一俏妹子家通风报信。当时正好俏妹子一个人在家里,从没见过世面的吓得上吊自尽了。唐宣宗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难过,觉得对不起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就命人按照皇妃的殡葬规格,将俏妹子埋在百丈寺左侧的山坡上,这就是百丈山区至今仍在流传的“皇娘墓”的故事。

在百丈寺,现在还存有“皇娘墓”的遗迹,还在流传着许多有关唐宣宗在百丈寺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