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京剧、越剧和豫剧区别:
在唱腔上:
1、黄梅戏:腔有三种形式:主腔、花腔、三腔;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2、京剧:“西皮”与“二黄”两大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3、越剧:其唱腔是在“尺调腔”和“弦下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越剧改变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一变为哀婉舒缓的唱腔曲调
4、豫剧: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抑扬有度、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剧行腔酣畅、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豫剧在关键剧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挑战性,一般吐字清晰,易被观众听清。
在妆容上:
1、黄梅戏妆容重眉眼。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
2、京剧:京剧多为浓墨描摹的眼廓、华丽的假面;
3、越剧:多为油彩化妆,又吸收了美容方法和绘画化妆法、毛发粘贴法,墨膏描眉眼,大花面开脸,小丑画白鼻梁;
4、豫剧:豫剧“浓墨重彩”的妆容,不论生旦净末丑何种角色,他们一律都用油彩上妆,而且画得很浓很浓。旦角一般都是杏核眼,眼线快挑到了耳根;樱桃嘴,都是那么一点点。
扩展资料: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京剧,曾称平剧,中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梅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豫剧
黄梅戏,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和江西、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清道光以后,由湖北黄梅的采茶调传入安徽安庆地区,受了青阳腔的影响,并与当地民间歌舞、说唱音乐融合发展而成。传统剧目和音乐受徽剧影响较多。解放后整理的传统剧目《天仙配》等影响较广。
京剧,戏曲剧种。流行全国。有近二百年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唱腔基本上属于板腔体,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锣等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多用虚拟性的程式动作。自咸丰、同治以来,经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加以改革和发展。对各剧种影响很大。传统剧目在一千个以上,以《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杀家》、《三岔口》等流行较广。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开始了对京剧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编演了《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建国以来,大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的文艺方针,编写、整理了《将相和》、《野猪林》、《雁荡山》等和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目。获得了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越剧,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上海以及许多省区、城市。清末在浙江嵊县一带的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余姚滩簧、绍剧等剧种的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形成,当时称为“小歌班”或“的笃班”。1916年进入上海,称为“绍兴文戏”,三十年代中又发展成为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女子绍兴文戏”。抗日战争时期在浙东敌后根据地曾加以改革;同时在上海接受话剧、昆剧的影响,1942年起始称越剧。主要曲调有四工调、尺调、弦下调等。解放后整理改编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等,并恢复了男女合演。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是明代秦腔、蒲州梆子先后传入河南地区同当地民歌小调结合形成。一说是由北曲弦索调直接演变而成的。以梆子按拍,节奏鲜明。有豫东调和豫西调两个支派。豫东调以商丘、开封为中心,音调高亢,唱用假嗓,称为“上五音”;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音调较低,唱用真嗓,称为“下五音”。解放后整理了传统剧目《穆桂英挂帅》等,并编演了现代剧《朝阳沟》等。
黄梅戏的类别主要有花腔和平词。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平词,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如行云流水。
京剧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越是缓慢,情绪越是趋于平稳、优雅,反之则越是活泼、激动。
越剧扮相唯美,唱腔委婉动听,韵味深长,多表达爱情,表演都以故事展开。
豫剧的声腔抑扬顿挫,调比较多变,气势磅礴,有一种刚毅的韵味。
你现在分辨不出来,是因为你不熟悉这四个剧种了,给你解释的多明白也无济于事,四个剧种各有千秋,
黄梅戏是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吸收民间茶歌、渔歌、樵歌等花腔小调而发展成熟,旋律轻快优美。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因主要曲调起源于湖北黄梅县而得名。也叫“黄梅调”
京剧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越剧是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包括东北许多地区。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所以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河南的地方戏。
越剧用方言,不看字幕就听不懂的就是越剧!
豫剧是河南的,有点河南话的意思,河南味应该不难辨别吧;京剧唱和念白都是很容易听懂的,而且用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二胡,京胡等黄梅戏是安徽那边得吧
唱词用得是普通话
而且曲调比较明快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