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试官考较戏作》
朝代:宋 作者:苏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译文:
八月十五夜,月光随处好。
不选择茅草屋和市楼,何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味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没有。
辊鹏水击三千里,组训练长驱直入十万人。
红旗青盖互明灭亡,黑沙白浪互相吞并屠杀。
人的一生会符合古难定,这景这行那两个得到。
希望你听到这个加蜡烛,门外白袍和立天鹅。
赏析:
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立鹄,即鹄立,形容伸着脖子、颠着脚盼望的样子。全首诗仅此二句是催促之词,以上说中秋月,说钱塘江潮,似不相干,实则作者说月说潮以过节、看潮戏催试官,叫他们快点发榜。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成为了千古流传的描写钱塘江潮的佳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熙宁五年八月,作者监考贡举时作。贡举是封建社会朝廷开科取士的地方选拔阶段,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日。
这一年却迟了两天——八月十七日放榜,不消说那些考生们是等得颇为焦急的,所以作者有催试官之作。
苏轼的《催试官考较戏作》 诗人沉浸在这潮水之中,一直看到了落日时分。“晚日浮沉急浪中。”又从落日的角度来写浪潮。
落日的倒影也随着波浪不停地沉浮,这里的“急”字又恰恰写出了潮水的状态,这同样也会带给人一种幻觉,好像是急浪在牵引着落日下沉,最终消失在无边无尽的浪潮之中。
诗歌的后两句,用的都是侧笔,虽然是写潮水,却不直接写潮水,而是通过天空和落日在潮水中的倒影来写潮水的铺天盖地、波澜壮阔,读来觉得非常的生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催试官考较戏作
<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 辄深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当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 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 归。 译文: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注释: 1.相:察看 2.庞安常:人名 3.颖悟:聪颖,有悟性 4.戏:开玩笑 5.辄:就 6.异人:奇异的人 7.甘:甜 8.萧萧:风雨声 9.子规:杜鹃鸟 本文题为"游沙糊",行文重点不在"游",而在"感",这明显有别于一般游记.先写到沙湖"相田",接下来得了病,于是求医,结识了名医庞安常,病愈后二人同游清泉寺,作者写词抒怀. 词的下片说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伤,哀叹光阴易逝.这无疑会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信心. <记承天寺游>《记承天寺夜游》、《游恒山记》 二. 教学重难点: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记事、绘景、抒怀的方法,并体会苏轼清新、质朴、简洁的语言风格。 3、体会景物描写,抒情语句的深刻内涵,揣摩作者在写景文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4、理清作者的记游顺序,体会其条理分明的记游特点。 《记承天寺夜游》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梅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和弟苏辙都是著名政论家,合称“三苏”,三者又同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诗、词、散文都有杰出成就,并对后以产生深刻的影响。其笔记文与一般的客观地记录人物、事件、事物的笔记文不同,多是从日常生活片断的记述中,或抒写情怀,或因事见理。他们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用少到不能再少的文字,鲜明而仿佛极不经意地渲染出一种情调或一片心境。用四个字来概括——文短重深。 苏轼的一生中,对国家的政治事务,不管其见解是否正确,总是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做圆滑的官僚,不盲从,不徇私,始终保持黑白分明,表里如一的精神。对待人生的困境,他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崇尚顺乎自然,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当种种不幸袭来之时,他都以一种旷达的心理来对待。 二、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三、朗读课文,掌握字的读音以及停顿: 1、读准字音:zǎo xìng藻 荇2、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1、词语:①解衣欲睡:欲,打算、将要。 ②月色入户:户,门。 ③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念,想到;遂,于是;亦,也;寝,睡觉;相与,一起、一同。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清澈透明。 ⑤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⑥但少闲人如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