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发白是什么原因啊,

2024年12月04日 12:39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贫血
面色苍白无华,较多是贫血的缘故。当贫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出现疲倦、心跳、头晕、耳鸣等症状。进一步发展,面部与手脚肿胀,稍一活动就感到呼吸困难等。此外,心脏也可出现杂音与肥大,有时可误诊为心脏病。这是由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为弥补下降的血液的机能,心脏就要增加搏动次数而负担过重。除此之外,因贫血种类不同还有某些特殊症状,如在缺铁性贫血中,指甲扁平或呈匙状,既薄又脆;恶性贫血中,可引起舌炎、舌头变红、舌面光滑,吃饭时疼痛;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可见鼻子与齿龈出血以及皮下出血等。
局部皮肤变白,与周围肤色有明显界限时,是“白癜风”症状。白癜风生出的豆粒大到手掌大的白色斑点,连成一片后可形成地图状。完全为白色,也有皮下呈粉红色的。由于白斑周围多少有色素增加,所以白斑界线明显。也有在发生白斑的同时,出现白发、秃头、葡萄膜炎的。
中医药治疗
(1)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无华,眩晕,眼花,心悸,疲乏无力,纳呆少食,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可服用益气养血的药物。
(2)脾肾阴虚:面色苍白无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疲乏无力,纳呆少食,口干唇燥,腰酸腿软,或有潮热盗汗,大便燥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可服用补脾滋肾的药物。
(3)脾肾阳虚:面色苍白无华,神疲嗜睡,畏寒肢冷,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疲乏无力,纳呆少食,腰膝冷痛,大便溏泄或五更泻泄,舌淡黯体胖边有齿痕,脉细数无力。可服用补脾温肾的经物。
不过,因贫血种类不同,使用药亦各异,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所以,一定要遵医嘱行事。日常生活中,注意多摄取造血所需的营养。多吃蛋白质、铁、铜、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C、叶酸等含量大的肉类、鱼类、肝脏、蛋、菠菜,其他绿色蔬菜、水果等。

网友(2):

养成运动健身的习惯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的出现,如果不爱运动,日常生活习惯也比较差,就容易出现面色苍白。如果已经出现面色苍白,就要马上接受专业治疗,并在饮食以及生活作息上配合治疗。
  面色苍白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面色苍白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大家不用特别担心,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剂中药方,大家不妨试试,方剂组成如下:
  山药30克,熟地、女贞子、炙首乌、桑寄生、枸杞子各15克,柏子仁、山萸肉各10克,灵磁石、龙骨各30克(先煎20分钟),五味子7克。每日1剂,水煎,上下午分服。
  用乌鸡白凤丸内服,每日2次,每次1丸。治疗气血不足而致神经性耳鸣有较好效果,一般服药5~10天即可见效。
  每天用羊腰子两个(去掉外膜皮和腰臊)、山药半斤(削去外皮)、白胡椒20粒共煮之,煮熟后不加任何调料当天食用,每天一服。
要想面色苍白早日治愈,在接受正规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饮食禁忌,保持规律的作息。

网友(3):

脸色发白—黑色素的活性降低,问题在肺 肺部功能不佳时,会出现脸色发白的情形。中医学上所说的:“肺”,其实还包含了鼻子、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器官及皮肤。皮肤有预防外物入侵身体的功能,所谓“皮肤呼吸”,指的就是皮肤和呼吸器官具有同样的功能。 呼吸器官虚弱的人,皮肤通常看起来较白。普遍认为是由于皮肤变虚弱,使得制造黑色素的能力降低。另外有贫血倾向的人,也会因为血红素不足而使脸色容易呈现黄白色。

网友(4):

脸色发白的原因也分很多种,不同的人还有肤色不一样,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脸色发白也可能是血虚引起的,因为血虚的人常常会表现在脸色发白或者是很容易生病,这种情况建议您自我调节,比如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滋补气血的东西,比如说花生大枣之类的。
脸色发白也可能是问题在肺,如果肺部功能不太好的话也会出现脸色发白,呼吸道虚弱的人,皮肤通常看起来比较白,普遍认为是由于皮肤变虚弱,所以造成黑色素的能力下降,这样导致的脸色发白。
可以去医院做一下常规检查或者是咨询一下医生,看看这是什么原因。

网友(5):

 脸色过于苍白,显示饮食中缺乏叶酸,铁质及维他命B12。绿叶蔬菜是叶酸很好的食物来源,动物肝脏以及一些水果中也含有丰富的叶酸。

  为数不少的女性看上去面无血色,皮肤粘膜苍白或萎黄,这些人常伴有疲乏无力,头晕健忘,心慌气短,月经失调等症状,并伴有皮肤萎缩、干燥,毛发干燥易脱落,或有指(趾)甲脆薄而扁平、凹陷、易分裂成层等现象。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正常成人体内含铁3~5克,其中2/3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的合成而发挥各自的功能,其余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储存铁的量变动不大,每天吸收的铁主要用于血红素的合成,以补偿每天体内因红细胞破坏而降解的血红素。但当机体需要铁时,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中的铁都可动员出来合成血红蛋白。铁对人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参与氧的运输和储存,以及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

  这些都是缺铁性贫血的表现,化验血即可明确诊断。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的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患者多有缺铁的病史,如分娩失血过多、月经量过多等引起的失血;多次分娩、哺乳、妊娠所致的需铁量增多;钩虫病等寄生虫感染影响铁的吸收;食物中铁缺乏以及铁吸收障碍等。纠正缺铁性贫血,首先要除去引起贫血的病因,还要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