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要有爱心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二、体会孩子的感情 父母不仅要在身体上照顾孩子,更要在心理上关心孩子,体会孩子的感情。当孩子从学校回来,兴冲冲地给你说话时,你是否满怀兴致地倾听?你是否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将自己孩子的弱点或缺点与其他孩子的长处与优点对比?你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吗?愿意花时间与他们在一起吗?孩子不仅有生理需要,还有心理需要,我们要尊重他们,与他们分享快乐与痛苦,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为此,首先应像朋友一样重视孩子,仔细体会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思想;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轻易失信;掌握感情交流的方法,如,以温和的目光注视孩子,用微笑和点头鼓励他们。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孩子爱心的养成。
三、不要拿爱作交易 孩子不听话,一些父母习惯用爱来威胁他们,如,再完不成作业你就不要回来了,如果考不好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孩子等,其结果是造成孩子的恐惧、不安和逆反心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有时候还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孩子会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是靠不住的。这怎么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心呢?因此,要毫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孩子才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爱的温暖,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开创自己的前程,不会感到爱的危机。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些,相信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因孩子犯错误而有丝毫的改变。在此基础上,父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养成讲道理的习惯。
四、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为培养孩子爱的感情,父母应该给他们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和条件。如,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教育孩子关心照顾虚弱生病的亲人;教育孩子每天问候老人;给老人让座;把跌倒的小朋友扶起来等。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爱只有落实到具体的事情和人身上,才能得到及时的加强和反馈,感觉到快乐和幸福,才能巩固爱的行为,丰富爱的感情。父母在创造孩子表达爱的机会和条件时,对孩子的助人行为和同情心等爱的表现,应该给予及时地鼓励,使他们感到无限的快乐。就像一首歌里表达的那样“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五、学会接受孩子的爱 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对孩子付出。而在面对孩子的爱的付出时,他们会因为心疼孩子而做出“拒绝”的行为。殊不知,这样做其实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疼爱,有时反而会深深伤害孩子表达爱的积极性。 家长们应谨慎、小心地保护孩子最初的爱心。之所以说是“最初的爱心”,是因为孩子们表达爱的主动性还非常脆弱,十分容易因为成人的拒绝而退缩,不敢再主动表达爱,甚至不愿意再主动表达爱。为避免这些问题,当孩子主动表达爱时,家长要欣然接受,使孩子的爱心有机会得到发挥。有时候,家长们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或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如,有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谁用你倒茶?快写作业去!”又如:一个孩子正在边看电视边吃妈妈削好的苹果,妈妈在干家务活,累得满头大汗,孩子就对他说:“妈妈你歇会儿,我来帮你干活,你也吃个苹果吧。”妈妈说:“我不累,你吃吧。”孩子非常失望。其实妈妈的做法是不妥的,她爱孩子,孩子也爱她,请她吃苹果。可是孩子拥有了她的爱,而她却没有接受孩子的爱,也许就在这充满爱的拒绝中,她遏制了孩子爱的萌动,让孩子认为父母不需要他们的爱。 家长们一定不要忘了,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六、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亲人的感情交流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最有效的方法。无论父母工作多忙,都应该经常(最好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娱乐、锻炼或学习,发展与孩子的感情,体会孩子的心理和感情,与孩子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如,与孩子外出时,在丰富孩子知识的同时,教育他们爱惜一草一木,强化其对父母的感情。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投入,平等地对待他们,不能勉强自己,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与孩子一起的机会很多,如看电视、游戏、锻炼、讲故事等。总之,作为父母,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和孩子多进行一些情感交流,从而培养孩子的爱心。 只要我们注意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扎下“爱心”的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这颗种子就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卢勤老师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所以,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珍惜它、发现它、培育它。
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根本体会不到他人的贫困、不幸。在家里,孩子享受很多“特权”和“优惠”,大人总是不知不觉地让着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农村,让他接受磨炼教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养小动物是最能让他有爱心的,小鱼、小鸡、小鸭,不贵也不麻烦,还是孩子们的最爱! 爱心需要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点点滴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家长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比如尊敬长辈、同情弱者等,这些都是爱心的表现,对孩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带来好处。但是现在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还存在误区,只看重孩子的成绩,以为孩子有好的成绩,就有好的将来。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事业有成的老板和妻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独生儿子,但儿子却很自私:好饭菜要独吃、先吃;衣服鞋帽要父母帮穿、脱;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对父母却从不关心,就连父母生病了也不闻不问。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 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最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爱心的大敌,但它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不是孩子的天性。它根源于父母的私爱和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渴、泯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假如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那么这种父母之爱,就很容易变成一种对孩子的私爱、溺爱。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下面就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第一,爱心要从小抓起。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第二,爱心要榜样示范。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邻居老人生病,家长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老人做事。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经常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 第三,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 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让孩子把自己的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的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例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家长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朋友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某地发生灾情家长可引导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冻极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我们去捐点衣服、食品送给在区的人吧!” 第四,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持之以恒的培养才会使爱的种子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第五,保护好孩子的爱心。有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比如有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快去写作业,谁用你倒茶”。再如有个小孩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鸡包扎,小孩的妈妈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小鸡多脏呀!”孩子的爱心就这样被父母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卢勤老师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涓涓之水,汇成江海,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自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怜悯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 儿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家长平时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
爱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品德的自然流露;因此,培养爱心是一个真实的过程。如何能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建立起爱心呢?我觉得培养爱心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首先,得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父母亲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含辛茹苦,为我们的成长花费了许多心血,他们对我们充满了希望,责任和爱心。每个周末回家得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比如给妈妈敲敲背、给爸爸倒杯水、和父母一起做做家务活等,孩子能结合节日学会向身边的人祝福,以此养成孩子有爱心的习惯。
其次,得学会爱自己的老师。老师把我们培养成了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得学会爱老师。爱老师就得先学会关心和理解老师,能体谅老师的辛劳,主动为老师倒一杯热茶、擦一擦黑板、揉一揉酸痛的腰背,尊重老师的付出,做错了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做到不顶撞、不埋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尤其要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的教导。
最后,得学会爱同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想看一下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于是先来到地狱,地狱装饰的富丽堂皇,只是这儿的人一个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吃饭时,他们围坐在一个大汤锅前,每人手里执着长长的勺柄,但由于勺柄太长了,无论他们怎样拼命往嘴里送,结果也是枉然。然后他来到天堂,天堂的建筑和装饰与地狱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这儿的人一个个红光满面,神情悠然,显得幸福而满足。他开始觉得纳闷,到了吃饭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他发现天堂的人同样手执着长长的勺柄,也是围着大锅吃饭,但天堂的人却把舀到的饭送到对面人的口中。听完故事后,明白了,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他必然会爱别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别人的爱。同学之间更应如此,当同学的学习或家庭生活有困难时,就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爱心之手,帮助他们一把,最美的世界是需要我们用爱心来创造的!
一、父母要有爱心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二、体会孩子的感情 父母不仅要在身体上照顾孩子,更要在心理上关心孩子,体会孩子的感情。当孩子从学校回来,兴冲冲地给你说话时,你是否满怀兴致地倾听?你是否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将自己孩子的弱点或缺点与其他孩子的长处与优点对比?你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吗?愿意花时间与他们在一起吗?孩子不仅有生理需要,还有心理需要,我们要尊重他们,与他们分享快乐与痛苦,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为此,首先应像朋友一样重视孩子,仔细体会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思想;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轻易失信;掌握感情交流的方法,如,以温和的目光注视孩子,用微笑和点头鼓励他们。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孩子爱心的养成。
三、不要拿爱作交易 孩子不听话,一些父母习惯用爱来威胁他们,如,再完不成作业你就不要回来了,如果考不好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孩子等,其结果是造成孩子的恐惧、不安和逆反心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有时候还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孩子会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是靠不住的。这怎么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心呢?因此,要毫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孩子才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爱的温暖,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开创自己的前程,不会感到爱的危机。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些,相信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因孩子犯错误而有丝毫的改变。在此基础上,父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养成讲道理的习惯。
四、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为培养孩子爱的感情,父母应该给他们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和条件。如,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教育孩子关心照顾虚弱生病的亲人;教育孩子每天问候老人;给老人让座;把跌倒的小朋友扶起来等。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爱只有落实到具体的事情和人身上,才能得到及时的加强和反馈,感觉到快乐和幸福,才能巩固爱的行为,丰富爱的感情。父母在创造孩子表达爱的机会和条件时,对孩子的助人行为和同情心等爱的表现,应该给予及时地鼓励,使他们感到无限的快乐。就像一首歌里表达的那样“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五、学会接受孩子的爱 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对孩子付出。而在面对孩子的爱的付出时,他们会因为心疼孩子而做出“拒绝”的行为。殊不知,这样做其实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疼爱,有时反而会深深伤害孩子表达爱的积极性。 家长们应谨慎、小心地保护孩子最初的爱心。之所以说是“最初的爱心”,是因为孩子们表达爱的主动性还非常脆弱,十分容易因为成人的拒绝而退缩,不敢再主动表达爱,甚至不愿意再主动表达爱。为避免这些问题,当孩子主动表达爱时,家长要欣然接受,使孩子的爱心有机会得到发挥。有时候,家长们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或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如,有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谁用你倒茶?快写作业去!”又如:一个孩子正在边看电视边吃妈妈削好的苹果,妈妈在干家务活,累得满头大汗,孩子就对他说:“妈妈你歇会儿,我来帮你干活,你也吃个苹果吧。”妈妈说:“我不累,你吃吧。”孩子非常失望。其实妈妈的做法是不妥的,她爱孩子,孩子也爱她,请她吃苹果。可是孩子拥有了她的爱,而她却没有接受孩子的爱,也许就在这充满爱的拒绝中,她遏制了孩子爱的萌动,让孩子认为父母不需要他们的爱。 家长们一定不要忘了,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六、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亲人的感情交流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最有效的方法。无论父母工作多忙,都应该经常(最好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娱乐、锻炼或学习,发展与孩子的感情,体会孩子的心理和感情,与孩子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如,与孩子外出时,在丰富孩子知识的同时,教育他们爱惜一草一木,强化其对父母的感情。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投入,平等地对待他们,不能勉强自己,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与孩子一起的机会很多,如看电视、游戏、锻炼、讲故事等。总之,作为父母,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和孩子多进行一些情感交流,从而培养孩子的爱心。 只要我们注意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扎下“爱心”的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这颗种子就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卢勤老师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所以,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珍惜它、发现它、培育它。
你好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大人们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并会模仿。想要让孩子充满爱心,大人们就要做出表率,光靠语言说是没有用的,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才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
只有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里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才会是阳光善良积极健康的。并不是说家庭条件要多么优越,而是家长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才能够让他们成长为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去爱别人的人。相反,一个整天被大人责骂,或者完全得不到关心温暖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去对别人奉献爱心呢?
3
要想让孩子对别人有爱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先对家里的大人有爱心。平时可以有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身体不舒服,让孩子做个小大人,来照顾自己。
4
要抓住身边的小事,时时刻刻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比如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扶残疾人过马路等等。事情不是大事,但是在生活中却是很常见的,也是最能培养孩子爱心的。
5
孩子如果想要表达爱心,比如为灾区孩子捐款,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长一定不能阻止,并且还要陪着孩子一起去,表扬他做的对。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一如既往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做一个善良的人。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