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2024年11月23日 09:20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采访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社会活动,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
  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取得信任是获得事实的前提,采访对象有真诚合作的心理才能打开心扉。记者既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又要探索、揣摩采访对象的心理。记者必须掌握人际交往中心理沟通的学问,主动接近采访对象,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才能使采访获得成功。
  (一)
  在采访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两类人,一类是合作者,一类是不合作者。不同的采访对象其心理素质也是不相同的。合作者往往有如下心理:
  (1)需要:有些采访对象乐意接受记者采访,这是因为采访活动符合他们的需要,意识到记者的采访是在支持他们的工作,或者报道本身有利于他们工作的展开。如有的单位或个人有大型活动时,总是邀请各大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为他们报道新闻。在这种需要心理中,有个别人或单位想利用记者的采访报道为他们自己或单位扬名。对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要防止谈话中有水分。有些数字要核实,以免报道失实。
  (2)信任:只有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记者的采访活动才能深入进行。信任心理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可能是出自对新闻机构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对记者本人的信任。对记者的信任来自过去交往中的友谊,或者记者的外表、风度、学识修养。记者的谈吐和提问的技巧也可以影响采访对象的信任感。
  (3)善谈:由于采访对象的性格、气质、职业不同,在接受采访时心理状态也不同,有的采访对象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因职业的锻炼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时,不紧张不胆怯,往往能很好地配合采访,使采访谈话处于良好状态。这类人如教师、演员,经常讲话的干部、领导等。
  (4)情绪: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一个人当他情绪好时,找他办事就比较爽快,而且也容易办成。情绪不好时,就容易碰钉子。采访对象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到采访谈话的心理。轻松、稳定、愉快的情绪,有利于采访谈话的进行。因此,记者要选择采访对象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时去采访,这样双方可以在良好的情绪气氛中打开话匣子,使采访获得成功。不合作的采访对象往往有如下心理:
  (1)谦虚:有的采访对象,特别是一些先进人物,尽管有许多感人的事迹,但出于谦虚的品德,往往不愿意宣传自己,不积极向记者提供生动的材料。遇到这种情况,记者只有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先打外围战,先采访他周围的人或熟悉他的人。
  (2)紧张:大部分人初次面对摄像机镜头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有的采访对象不善言谈,不善社交活动,或者性格内向,或者对采访的问题没有思想准备(随机采访)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状态。越是紧张,越谈不成。对于这类采访对象要设法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先从轻松的话题谈起,待采访对象消除紧张情绪后,再谈正题。或者提出问题后,让对方有思考的余地,然后再开机录像。
  (3)反感:有些采访对象对记者的采访有反感的心理情绪。产生反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以前吃过新闻报道的亏,所以见到记者采访就反感;二是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以前有过虚假的报道而导致采访对象对记者不信任;三是单位风气不正,怕接受采访后,遭到孤立和打击,而不愿出头露面;四是明知自己做错了事,害怕被新闻单位曝光,见到记者就回避;五是对新闻机构有成见,甚至把防新闻单位与防火、防盗相提并论。凡此种种都会造成对采访活动的反感心理。
  (二)
  影响采访对象心理的有如下一些因素:一是社会群体心理影响。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一个阶层、一个环境之内,不能不受到社会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文化素养、不同生活条件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群体心理对个人的影响所致。
  (1)官员、干部:这类人比较难采访,虽然他们都很善谈,善于分析、归纳问题,但他们往往是照本宣科,官话、套话多,很难说出实质性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面对镜头时,顾虑较多,压力较大。
  (2)农民:和农民打交道比较容易。他们大多朴素、直爽,没有太多的顾虑,容易实话实说,但由于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有时讲话没有条理,有的不善言谈,面对镜头发怵、紧张,有的方言较重,交流困难。记者提问时最好用地方话、口语化,避免交流困难。
  (3)专家、学者:这类人学有专长,而且平时都很忙,惜时如金,热爱自己的专业。如果记者在采访中对他们所从事的专业一无所知,对他们的成果、著作缺乏常识,对方就会感到不被重视、不被尊重,和你谈话是浪费时间。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有愿同知音者谈话的心理。因此,我们在采访这类人以前,要做好认真的准备,通过外围采访,了解采访对象的著作、成就等,做一个合格的对话者。这是成功采访专家、学者的关键。
  二是个性特征的影响。个性特征决定着人的行为。性格外向、开朗,善于交际和言谈。性格内向、沉静,不善交际和言谈。不同个性的采访对象对待采访的态度是不同的。心理素质好、自信心强的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痛快,直言不讳,积极主动。心理素质差的采访对象回答问题则往往缺乏果断力。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法。
  三是记者能力的影响。在采访的初级阶段,刚与采访对象接触时,记者的仪表因素所产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记者要设法在仪表方面给采访对象造成一种吸引力,以激发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时具有良好的心理。
  电视记者还要善于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心理。可用语言、神态等因素使对方放松,在平静的心态下接受采访。如有的采访对象一看到摄像机前面的红灯一亮就紧张,记者可关掉红灯,在采访对象不知不觉中开机拍摄,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采访实践中,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规律,对采访活动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在采访活动中不断观察、分析、总结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针对不同的心理,运用不同的技巧,以接近采访对象,打开采访局面,是采访成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