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如何目测距离

2024-10-31 03:31:57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炮兵是使用跳眼法来目测距离的。

跳眼法通过估计跳眼所见实地宽度的方法进行的估略测量,结合相似性三角形原理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计算出被测物离我方的大致距离。

这种方法是根据两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使用跳眼法,必须熟悉常见物体的尺寸,如:汽车的长度,人的身高,楼房的层高等等,否则无法使用跳眼法估测距离。

扩展资料:

跳眼法的局限性

根据跳眼法的原理可以发现:要使用跳眼法,必须能够估测出被测物体的大小(高度或宽度等),从而才能估测出被测物体到大拇指所指位置的横向距离(ΔL)。

如果被测物的大小无法判断(如:远处不知道海拔高度的山丘等等),那么也就无法估测出被测物离我方的距离了。另外,即使被测物的大小可以估测,跳眼法的误差也较大,只能估算出大致的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跳眼法

网友(2):

这个叫做跳眼法测距: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 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另附中国和美国军队中常用肉眼测距法:
传说中国军队及警察中的狙击手一般用的测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紧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侧刚好观察到目标,这时保持姿势,闭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侧观察到另一参照物---参照物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乘以10,即为你和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

美国军队的,有点相似:右拳紧握,拇指平放,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上侧刚好观察到目标,如果目标刚好一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100码,如果目标刚好两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200码………………

其它目测以物体为准的

目测距离,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目测距离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和判断法。
(l)比较法。就是把要测距离与某段已知距离(如电线杆距离、已测距离或自己熟悉的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相比较以求出距离。也可将要测的距离折半或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
(2)判断法。就是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来判断距离。在正常视力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分辨的目标距离可参考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使用此表时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掌握。
根据目标清晰程度判断距离表
距离(米) 目 标 清 晰 程 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 衣服的钮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可见。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见。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闭,窗见格,瓦沟条分不清;人头肩分不清,男女可分。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步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树干、电杆可见。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用臂长尺测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
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度0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
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
大分划-小分划。
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照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间隔是5个分划。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
30×5=50米。
8-5

还有一种目测法,也可大约估算出距离
目测,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和判断法。
(1)、比较法
就是把要测的距离和已知距离相比较。也可将要测量的距离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
(2)判断法
就是根据目标清晰程度来判定距离,如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加上目标受大小、颜色、天气、光线和角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时可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掌握。
距离(米) 目标清晰程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 衣服的钮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网的铁丝可见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分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网友(3):

的确、没工具就用大拇指、可现在是信息化作战、对炮击的精度有了很大要求、而且很多是超视距的、、我想不靠仪器是不行的、真想靠手指测距、我想你应该找条有路程的路练习、这个很靠个人经验、但是对想在现代战争立奇功是没有用的

网友(4):

三角函数 眼睛 大拇指 目标物 组成一个三角形

网友(5):

  用臂长尺测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
  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度0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
  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
  大分划-小分划。
  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照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间隔是5个分划。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
  30×5=50米。
  8-5

  目测
  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测量“仪器”,它既可以看近,近到自己的鼻子尖,又能看远,远到宇宙太空的天体。用眼睛测量距离,虽然不能测出非常准确的数值,但是,只要经过勤学苦练,还是可以测得比较准确的。在我军炮兵部队中,有许多同志练出了一手过硬的目测本领,他们能在几秒钟内,准确地目测出几千米以内的距离,活象是一部测距机。
  怎样用眼睛测量物体的距离呢?
  人的视力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物体的远近不同,视觉也不断地起变化,物体的距离近,视觉清楚,物体的距离远,视觉就模糊。
  而物体的形状都有一定规律的,各种不同物体的远近不同,它们的清晰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练习目测,就是要注意观察、体会各种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清晰程度。观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物体形态,目测出它的距离来。例如当一个人从远处走来,离你2000米时,你看他只是一个黑点;离你1000米时,你看他身体上下一般粗;500米时,能分辨出头、肩和四肢;离200米时,能分辩出他们的面孔、衣服颜色和装具。
  这种目测距离的本领,主要得靠自己亲身去体会才能学到手。别人的经验,对你并不是完全适用的,下面这个表里列的数据,是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眼力观察的经验,只能供同志们参考。
  不同距离上不同目标的清晰程度
  距离(米) 分 辨 目 标 清 晰 程 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
  150—170  衣服的纽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轻机枪、步枪的颜色可分。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停、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你觉得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判断距离没有把握时,还可以利用与现地的已知距离,相互进行比较,有比较才能判定。比如,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五十米,如果观测目标附近有电线杆,就可以将观测的物体与电引杆间隔比较,然后再判定。现地没有距离比较时,就用平时自己较熟悉的50米、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经过反复回忆比较后再判定。如果要测的距离较长,可以分段比较,尔后推算全长。
  由于天候、阳光、物体颜色和观察位置、角度的不同,眼睛的分辨力常会受到影响,目测的距离就会产生误差。
  晴天:面向阳光观测,眼睛受到光线的刺激,视力会减弱,容易把物体测远了;如背向阳光观测,眼睛不受光线刺激,物体被阳光照射得清晰明亮,容易把物体测近了。
  阴天或早晚天色较暗时:能见度减弱,物体显得模糊,容易把目标测远了。
  雨后:空气清新,物体颜色鲜明,又容易把目标测近了。
  在开阔地形上目测,或隔着水面、沟谷观察,或从高处往低处观察,都容易把目标测近了。
  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经过艰苦练习,反复体会,摸出自己的经验。俗话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体会深,经验丰富了,就能比较准确地目测出物体的距离来。

  用步枪测
  我们手中的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等,都是消灭敌人的武器;可是在简易测绘上又有它的新用途,它既是武器又是一具出色的测距“仪器”,使用起来迅速方便。在你对敌人射击,进行瞄准的同时,就能测出距离来,这对于选定标尺分划和瞄准点来说,是非常及时适用的。
  武器怎么还能测量距离呢?
  这是根据准星的宽度能遮盖目标的情况计算出来的,所以叫准星覆盖法。工厂里制造武器,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如准星的宽度是2毫米,瞄准时眼睛到准星的距离,各种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动步枪为74厘米)。目标(主要是人体)的宽度一般是50厘米。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武器在不同距离上准星宽度与目标(人体)宽度的关系。根据计算,当准星宽度恰好能遮住一个人体时,各咱武器的距离分别是:半自动步枪200米,冲锋枪160米,轻机枪170米;若遮住半个人体,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准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个人体,那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记住准星遮盖目标的情况,就能立即估出距离来。

  用指北针测
  指北针不但能给东西南北方向,还能告诉你到目标的距离。
  工厂在设计制造指北针时,就已经考虑到用它测量距离的问题了。打开指北针,你马上就能发现有准星、照门。准星座两侧尖端的宽度恰好是准星座到照门距离的十分之一。准星座就是估计判定距离的,所以叫“距离估定器”。
  测量距离时,将指北针放平,用右眼通过照门、准星观察目标,记住距离估定器照准现地的宽度,然后目测现地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乘以10,就是到目标的距离。若目标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准,则应乘以20。
  例如,测得敌坦克约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敌坦克长约7米,则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离为:7米×20=140米。
  用手指和眼睛测距的方法叫做“跳眼法”,是通过估计跳眼所见实地宽度的方法进行的估略测量。根据两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测量方法是:将臂向前伸直,竖起拇指,闭左眼,使右眼的视线沿拇指一侧对准目标左侧(基准点),头和手保持不动,再闭右眼,使左眼视线通过拇指的同一侧,并记住视线对准的实地某一点,然后目测目标左侧(基准点)至该点的宽度,将些宽度乘以10,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这种方法误差很大,只能用来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