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学简答题

2024年11月28日 20:11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1 .实际成本是购买原材料并验收入库前的所有支出,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计划成本是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某中材料物资所制定的固定入账成本,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
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包括: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未分配利润
区别: ①性质不同。
②偿还责任不同。
③享受的权利不同。
④计量特性不同
⑤风险和收益的大小不同
3资本性支出是与多个年度收益有关的支出,主要是指购买长期资产的支出:如购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待推费用等
收益性支出是只与本年度收益有关的支出;如购入无形资产,支付当期费用等
4①采用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630 000/6=105 000(元)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6=33%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30 000*33%=207 9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30 000-207 900)*33%=139 293(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422 100-139 293)*33%=93 326(元)
第四年应提的折旧额=(282 807-93 326)*0.33%=62 528(元)
从第五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五。六年各应提的折旧额=126 953/2=63 477(元)
② 配比原则是指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它要求一个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实行配比原则有利于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正确地计算出本期损益。比如,企业在其期确认了其产品销售收入,则应同时在该期确认该产品的销售成本,而不允许在某期确认其收入而不确认其相应的成本,反之亦然。
5.①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
程序:
A、事先制定各种存货的计划成本,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B、平时收到存货时,同时记载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
C、平时发出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
D、月末,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计算过程: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计划成本×成本差异率
成本差异率=总差异/总计划成本
本月材料=月初材料差异+本月收入材料差异
成本差异率=月初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本月发出材料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差异额可以是正数(超支),也可以是负数(节约)
②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
例如,某企业10月28日存入证券公司银行存款100000元,11月2日买入有价证券支出89000元。
  10月28日存入证券公司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11月2日购买有价证券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89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89000。。

网友(2):

1、计划成本计价也称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存货的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同时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单独设置帐户核算,并按期分摊结转成本差异,将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由计划成本调整成实际成本的方法。计划成本计价,解决了实际成本法下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繁琐计算,可以简化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而且按计划成本反映产品生产所消耗的材料成本等,还增加了核算成本的可比性,便于进行成本考核。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

网友(3):

双倍余额递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