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有哪些风景名胜古迹

2024年12月02日 11:01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1、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2、天龙山

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太原天龙山一年四季都合适旅游,不过每年的5-9月份太原的天气情况是最好的,空气比较清新,以晴天为主,天气不是很热,这段时间很适合到天龙山石窟旅游。

3、龙山石窟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0公里的龙山之巅,是我国少有的道教石窟。开凿于元代初年,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道号披云子)主持兴建。龙山道教石窟共有八个洞窟: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两座辩道龛。

4、永祚寺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始建於明万历中叶。位於太原市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永祚寺又称双塔寺,是太原标志性景点,到了太原自然要去看看,寺内的双塔及建筑的砖石仿木结构都值得一看。

5、罗贯中故里

贯中的故乡,湖光山色。香岩寺、狐突庙、严香寺石窟和宝梵寺等胜迹,犹如一颗颗明珠,闪耀着唐、宋、金、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设施完备的清泉湖度假村、三国演义城,又给游人带来清新、舒适的现代生活享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原  

网友(2):

1、中国煤炭博物馆“煤海探秘”景区:

山西素有“煤海”之称。如果要为山西经济找个代言,那么无疑非煤炭莫属;如果要为中国煤炭找个代言,那又非山西莫属;如果想了解山西的采煤历史,了解山西的煤炭文化,那就非中国煤炭博物馆“煤海探秘”景区莫属。 

我们都知道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和文化底蕴的表达,山西正是通过“煤海探秘”这个项目,宣传山西,宣传煤炭文化。“煤海探秘”景区就是煤炭大省山西的对外窗口,目前已成为山西旅游的新亮点。

2、中华傅山园:

中华傅山园是为纪念十七世纪明末清初百科全书式人物傅山先生而修建的。园区坐落于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西,占地70公顷,于2007年8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傅山先生(1607-1684),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论先生风采,可谓“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医文书画、无所不精”。

按照傅山先生精神理念所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建设风格是中华傅山园一大特色,充分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3、太原台骀山滑世界农林生态游乐园有限公司:

AAAA景区-台骀山位于龙城天然屏障东山之巅,由山西偶然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主投资开发,以“清凉太原、美丽龙城”为主题,打造了台骀山文化园区、3600平米的四季彩色冰雕艺术馆,世界之最的天下第一碉堡群、四大地质博物馆,更有40余项四季游乐项目,惊险刺激。

农家有机蔬果,绿色无害;特色山西美食,相得益彰;特色房车、蒙古包、碉堡住宿、飞机宾馆、太空小镇等别具风格。台骀山景区已经成为太原周边四季两日游基地、太原城郊休闲后花园的综合基地。 

4、太原市碑林公园:

碑林园容园貌古朴庄严,典雅别致,涵墨芬芳,风景秀丽。园内青松翠竹,果香花红,绿草如茵,处处映现着纯朴多姿的大自然风光。

在公园布局和植物配置时,园艺师注重了分区的合理和景点的创造,结合典型环境,利用植物配置,使有限的空间展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植物应用中,讲求姿态和季相变化,充分利用植物在造景中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作用,达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四季有景,处处景胜的目的,堪称我省造园的典范。

5、太原动物园:

山西省城东北隅的卧虎山上,距市中心6公里,占地面积79.36公顷(1190.41亩),地形地貌为东南高、西北低,东西直线长约5华里,南北平均宽约2华里,全园有供游客参观的各种动物品种170余种,3300余头(只)。

各种植物70余种,30余万株,草坪面积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园内林木茂盛、景区相连、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呈现出多色彩的园林景观特色,整个景区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栖息环境氛围。

丰富和满足了省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丰富旅游内容、开拓旅游市场、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带动旅游和区域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网友(3):

1、晋祠

位于境内晋祠镇悬瓮山麓,晋水源头,背山靠水,坐西向东,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古木参天,殿宇宏伟,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是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

晋祠,相年为纪念西周时期晋国开国诸侯、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曾名唐叔虞祠、晋王祠,俗称晋祠。在北魏时期晋祠已有一定的规模。齐天保年间(550一559),又“大起楼观,穿筑池塘”,晋伺规模更盛于前;天统五年(569)改名为大崇皇寺。隋开皇年间(581—600)建舍利生生塔。唐初复名晋词;贞观二十年(646)太宗李世民亲书《晋祠之铭并序》碑。宋熙宁年间(1068—1077)至金代,称惠远祠。明洪武四年(1371)复称晋祠。

2、龙山石窟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0公里的龙山之巅,是我国少有的道教石窟。开凿于元代初年,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道号披云子)主持兴建。龙山道教石窟共有八个洞窟: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两座辩道龛。石雕风格朴实、凝练、庄重,衣饰简洁素静、褶皱分明,与佛教石窟雕像风格迥异。部分龛内顶板雕有莲花、龙凤图案。有的龛内两侧、前壁留有元代题记,是研究道教发展史和道教石窟的珍贵资料。龙山石窟在全国的道教石窟中是规模最大的一处。

3、罗贯中故里

贯中的故乡,湖光山色。香岩寺、狐突庙、严香寺石窟和宝梵寺等胜迹,犹如一颗颗明珠,闪耀着唐、宋、金、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设施完备的清泉湖度假村、三国演义城,又给游人带来清新、舒适的现代生活享受。

罗贯中的家乡,在城关的大北村。从这里北行到东马峪村北的香岩山上,有一座全省仅存的石结构金代建筑---香岩寺。寺在岩坡上,金明昌元年建,清乾隆十七年重修,现存东、中、西三座石砌佛殿。中、西殿为金代原作,顶部均用石条抹角逐层叠涩成藻井,不用梁架,所以又称无梁殿。香岩寺四周一定有明、清两代所建三清殿、五连洞、五龙洞、七星庙、关公庙、卧云亭、会馆等,依山伸展,错落有致。这里便是清源入景之一"西冷香岩"之地。如今,山上古刹梵宇成群,山下葡萄园、果园成片,使人留恋忘返。

4、天龙山风景名胜区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

天龙山景区包括晋祠镇的武坡、南坪、窑头三个自然村和柳子沟源头的南山、北山(即天龙山)。山中多砂页岩,呈现出奇特的地质地貌;山上多山泉,有丰富的泉源;山内多林木,森林覆盖率达7O%;山间多鸟兽,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二十多种。景区风光秀丽,山不高而挺拔,清幽凉爽;树不大而茂密,万木峥嵘。古有“天龙八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现今,它是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

5、开化寺连理塔

在山西太原市西南17公里蒙山脚下。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依山崖雕造佛像,规模宏伟,与龙山童子寺齐名。隋仁寿元年(601年),建高大佛阁,改称净名寺。唐高祖和高宗都曾到比瞻礼,复改名开化。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又建释伽、如来二砖塔。现存宋代砖塔及砖券佛殿和几尊铁佛。

两座砖塔均为方形,基座相联,故称连理塔。束腰座之上为方形塔身,正面为半圆形门拱,火焰形券面,隐刻卷草和花瓣。塔檐叠涩而成,塔顶刹部雕造精巧,亭台式样,雕栏额、普柏枋和斗拱,极顶为八角形塔檐和宝珠。外形俊美,雕造秀丽,既有唐代古朴遗风,又有宋代精细刻法,是唐到宋有一种过渡形式。

网友(4):

清真古寺 在太原市解放路南段东侧。建于唐贞元年间 (785-805),现存为明代遗构。门前牌楼一座,黄匾“清真古寺”。殿内为阿拉伯式装饰,彩绘施沥粉贴金,富丽堂皇。周围木壁上刻有阿拉伯文《可兰经》第29、30本中经文数段,雕刻精细工整。左右碑亭对峙,亭内碑刻为宋黄庭坚草书,元赵孟頫和清初傅青主观后题铭。 还有明方孝孺等人榜题。

纯阳宫 在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又称吕祖庙。创建年代无考。明万历二十五年 (1597年),晋藩王朱新扬对宫内重新规划,规模空前。清嘉庆年间 (1796-1820) 增筑后院巍阁3层,景观宜人。该院整个建筑布局,类似八卦形式,为国内少见。

崇善寺 在太原市东南隅。创建于唐。明洪武十四年 (1381年) 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为荐其母高皇后,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南北长550余米,东西宽250余米,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寺内大雄宝殿居中,面宽9间,高达30余米。殿堂楼阁、亭台廊庑数近千间。清同治三年 (1864年) 大部建筑毁于火。现存崇善寺的局部,包括山门、钟楼、东西两厢和大悲殿,亦自成格局。殿内神台上供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及千钵文殊和普贤三尊巨像,像高8.5米。殿宇和塑像,都为明初遗物。门前铁狮一对,明洪武时 (1368-1398) 铸造,为明代狮兽中的佳作。

双塔寺 在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明万历三十六年 (1608年) 高僧福登奉敕建造。现存寺内主要建筑,全为砖构。八角十三级,高54.7米。塔内有阶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人们出入太原,双塔首先映入眼帘,成为太原的标志。寺内牡丹遍地,传为明代所植。

开化寺连理塔 在太原市西南17公里蒙山脚下。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 (551年),依山崖雕造佛像,高约60多米,规模宏伟,与龙山童子寺齐名。隋仁寿元年 (601年),建高大佛阁,改称净名寺。唐高祖和高宗都曾到此瞻仰,复改名开化。五代后晋开运二年 (945年) 北平五刘知远重建大阁5层,130间。北宋淳化元年 (990年) 又建释迦、如来二砖塔。既有唐代古朴遗风,又有宋代精细刻法,是唐到宋的一种过渡形式。

龙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满山林密叶茂。石窟开凿于元初,道人宋德芳于太宗六年 (1234年) 主持营造龙山石窟及昊天观。现庙宇残坏,石窟尚存,共8龛。各龛雕像数额不等,共40余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朴实,衣著庄重,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童子寺燃灯塔 在太原市西南20公里龙山上。寺为北齐天保七年 (556年) 僧宏礼禅师创建。北齐文宣帝高洋曾登寺俯瞰并州 (今太原) 城景。金天辅元年 (1117年) 寺毁于兵火,明嘉靖元年 (1522年) 重建。寺内建筑及其石雕佛像早已不存。寺前有燃灯石塔,高4.12米。虽历经1400多年风雨,依然如故,是我国已知最古的燃灯石塔。

太山寺 在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四周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隐其间,非登临不易得见。始建于唐景云元年 (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名昊天祠,明初始改为佛寺。为附近佛寺之首。

晋祠* 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子燮因晋水更国号,后人因以命祠名。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度,清澈见底。祠内贞观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对越牌楼

鱼沼飞梁 在晋祠圣母殿前。鱼沼为晋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桥曰飞梁,亦称板桥。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因形持殊,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神态勇猛,造型逼真,铸于北宋政和八年 (1118年)。

金人台 在晋祠中轴线会仙桥正西。古称莲花台。因台上四隅各铸铁人一尊,亦称铁太尉。台正方形,四周砌栏板,正中设琉璃焚帛炉,高约4米。祠为晋水源头,故镇以金神,为防水患。

宋铸铁人

晋水源流 在晋祠内。源流为难老泉,秒流量1.8立方米。源上建水母楼。现灌溉稻田4万亩,水势清澈晶莹,水温保持17度,常年不息。唐代诗人李白《咏晋祠》诗中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龙鳞沙草绿”。

圣母殿 在晋祠中轴线末端。前临鱼沼,后拥危峰雄伟壮观。四周围,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采用减柱造,扩大了空间。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姿态自然神情各异,塑工高超,是我国宋塑中的精品。

晋祠之铭并序碑 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到此酬谢叔虞神恩,铭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其巩固唐皇室政权。全文1203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颇有王右军书意。刻工洗炼,是仅次于《兰亭序》法帖的杰作,可谓行书楷模。

奉圣寺 在太原市西南郊晋祠南侧。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原为唐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唐武德五年 (622年) 建为寺,今已残坏。寺北浮屠院有舍利生生塔一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塔建于隋开皇年间 (581-600),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 (1751年) 重建。八角七级,高30余米,登塔远眺,晋汾景色尽收眼底。

豫让桥 在太原市西南24公里赤桥村。桥上勾栏围护,桥下晋水常流。春秋末期,晋卿智伯瑶为夺取赵家采地,决晋水以灌晋阳 (今太原),兵败被诛。家臣豫让为报仇谋刺未成,又漆身毁容,吞炭变哑,趁赵襄子游晋祠之际,怀利刃伏于祠北里许桥下,赵至马惊仍未刺成。赵执豫让欲杀,豫让曰:“忠臣不忧身之死,明主不掩人之善。愿请君之衣而击之,则虽死无怨矣!”赵伶其义,脱下锦袍,豫让击袍三剑而自刭。后人以豫让血流桥下,因名赤桥,亦称豫让桥。

天龙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四周山峦起伏,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东峰8窟,西峰13窟。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以唐代最多,达15窟。石雕体态生动,刀法洗炼,具有丰富的质感。宋代改名圣寿寺,寺宇已毁。寺前蟠龙古松苍翠蔽日。

大佛寺 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土堂村。又称净因寺。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据考证,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 (1205年) 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现存除垂带下端两躯石狮为金代雕刻外,余皆明清遗物。各殿塑像清代曾予装绘,已失明塑风格。寺址两侧明嘉靖二十年 (1541年) 依山崖筑有重檐歇山式楼阁一座,供一佛二菩萨,佛高9米,结跏趺坐。“土堂怪柏”亦为太原一景。

窦大夫祠 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上兰村、汾河峡谷左侧。祠内古柏苍翠。晋国大夫窦犨封地太原,曾开渠兴利,后人在此立祠祀奉。历代都留有碑记。现存山门、献亭、大殿等都是元至正三年 (1343年) 重建,局部还保留宋金时期风格。其中献亭甚大,后檐柱,用大殿明间廊柱代替,结构简练而严谨,为金元建筑中所罕见。祠旁清泉自烈石山苍崖下涌出,水温较低,人称“寒泉”。“烈石寒泉”为太原名胜之一。

多福寺 在太原市西北24公里崛山之巅。山势陡峻,松柏遍野。为太原著名风景之一。寺在山顶小峪之中,极富古刹风趣。寺始建于唐贞元二年 (786年)。唐人李克用、李存勖 (后唐庄宗)父子曾到此佛焚香,寺况空前。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 (1368-1398) 重建,后又多次重修。唯寺前山巅砖塔,仍是宋代原构。寺旁小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读书处。

网友(5):

  1. 晋祠

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1]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

2.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天龙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

3.永祚寺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背依太行群峰,四周松柏拥翠,殿宇轩昂,双塔耸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山西太原市东南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山西省佛教协会所在地。2013年3月5日,崇善寺大悲殿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

5.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又称英济祠、烈石神祠,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上兰村,在汾河峡谷左侧;北靠二龙山,左傍烈石寒泉,右临赵戴文祠,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chōu)的祠庙。窦犨,字鸣犊,封地在今太原,曾于狼孟(今阳曲黄寨)开渠兴利,因而得到后人的纪念;宋代元丰八年(1085)神宗封之为英济侯.故祠庙又名英济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