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的特有风俗?

2024年11月29日 21:20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民风民俗  陕南民歌   汉中秦岭巴山地区,自古迄今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孝歌、说春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盘歌、儿歌等。一般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不似关中陕北民歌粗犷豪放。   锣鼓草   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情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之感。   社火   全市各县流行。一般在春节时街镇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样。有悬台芯子、高跷、地社火等,以各种脸谱服装扮演戏剧人物、场面,溶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体。陕南悬台芯子社火尤为著名,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层者,惊险异常。还有舞狮、彩莲船、竹马、龙灯、板凳舞、贝壳舞等形式。   焰火   又称“放花”。一般于春节或元宵节等喜庆节日放焰火。洋县磨子桥焰火自清代以来为最著名者,曾奉调入京参加国庆焰火晚会。主要有竿子花、笸篮花、马花、冲天炮、满天星、流星赶月、闹龙宫、火树银花、连珠炮等160多个品种,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汉调二簧   陕南地方戏剧,由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音调为汉中一带发音,与湖北汉调戏相似。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郁,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语言风趣,表演细腻,纯朴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韵很重,以川味见长。板式有上、下调之分,上调多用于表现悲怆、凄凉、愤慨情绪;下调多表现舒畅、明快豪放情绪。汉台区、西乡县、镇巴县等地20世纪60年代以前多表演汉调二簧,今渐无。   汉调桄桄   又称汉中梆子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也是陕南最大的剧种,属梆子腔戏。其唱、白吐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语音为基础,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响亮节拍。始于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溶入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鲜明地方色彩和风格。汉调桄桄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表演动作大方,朴实,唱腔喜怒哀乐界限分明,生、丑、净、旦,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和谐完整,颇能代表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纯朴大方的性格特征。   端公戏   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后发展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剧种,一般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现男女爱情内容,故又称“对对戏”。适宜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实柔和、表现形式活波洒脱。唱词幽默风趣,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传统民居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西乡山区很普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扎并以蓼叶覆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林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砖石为支撑,上面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开间不大,但楼—厂可防水,楼上很凉爽。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刀:门。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组成,中间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忌朝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 1.春节风俗:
开门炮
初一清晨,家家户户放双声爆仗和百子炮,预祝新年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食年糕
早餐多食年糕。“糕”与“高”谐音,谓“一年高一年”。
开笔
初一,读书人裁一红纸,上写祝贺新年诗句,或写“新春开笔,大吉大利”字样,叫做“开笔”。
开市
春节间一般商店都不开业,居民所需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在节前购置。初三四后,各店陆续开市。开市时张红挂彩,鸣放鞭炮。近几十年来,许多商店为方便居民,初一照常营业,或同行业轮流开门应市。
送元宝
农村有“送元宝”者,在春节期间,两人搭档,手持铜钱串和万年青树枝,挨门念《送元宝》谣。一人念祝福辞,一人应“好”。如“元宝进道坛——好!”“金银满上间——好!”温州有谚“正月初一送元宝,讲的都是好”,即指此俗。
长八日
正月初八,每家庭院燃薪柴,称为“燎火盘”。孩儿跳火堆和燃放烟花取乐。善男信女联袂往近郊太平寺祈求保佑全家安康。
2.婚嫁:
出亲时,新娘顶红稠盖头,由兄弟背上轿,年幼弟妹 1 人押轿。此时嫁歌尽道惜别之情。鞭炮之声中花轿起程,押礼先生、接亲娘子、行嫁(抬陪奁)、吹鼓手先行,花轿相继,送亲一行随后。途中若遇别的结婚花轿,新娘交换手帕。花轿到男家门口,迎亲娘子扶新娘出轿入室拜堂。礼毕,新娘新郎争先而入洞房,谓之“抢房”。洞房中,新郎用擀面杖或秤杆将新娘头上盖头挑去。新娘坐斗上,迎亲娘子给新娘上头(将辫子挽成发鬓),给新娘送洗脸水、铺床,新娘以礼封相赠。入夜,亲友闹房。广坪地区,新娘一到婆家,便蒙头大睡,翌日方起拜客。婚后 3 天,新娘夫妇携礼品回娘家叫“回门”。婚后 10 天,娘家接新娘回去住 10 天,叫“住十”。
3.生育:
分娩后将息一月叫“坐月子”。孕妇够月未生,娘家送食物,谓之“催生”。婴儿降生后衣胞埋床下,第一个外人来家称“逢生”,有婴儿性格似逢生者之说。分娩 3 日,煎草药水洗婴儿,叫“洗三”。生第一个孩子,丈夫要到岳丈家送鸡报喜,生男送公鸡,生女送母鸡。亲友携礼物看望产妇,叫“看月母子”。月内择日备酒席款待贺喜亲友,谓之“办满月”。是日,娘家送衣帽鞋袜、米面蛋肉,蛋必染红。生男,戏称“放牛娃”,生女,叹为“赔钱货”。
产妇未满月忌进别人家中,孕妇、带钥匙者、穿草鞋者忌进入产妇房中,认为这类人可带走产妇乳汁。若小孩多疾爱哭,就拜寄别人,即找干爹干妈,或拜寄给神佛偶像以来保佑,或凑百家锁以保煞(即保其无病无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