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是否来自于古代中国?

2024-11-07 15:25:19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现代韩国人(朝鲜人)的祖先是半岛南边的三韩部落。三韩部落发展的国家有百济和新罗,领土只占据半岛南部。百济和新罗同时代的高句丽是大陆民族高句丽族建立的国家,高句丽国名来源于大汉朝辖下的高句丽县;那时的半岛北部是汉朝的领土,高句丽国是汉的属国。高句丽国的国土是在西晋后才接收了西晋在半岛北部的领土,从此成了半岛北部的主人;此时高句丽已进入王朝的后期。最后高句丽被大唐所灭,半岛北部领土被唐接收。当然隋朝曾三次征高句丽,不过没成功。半岛北边从来都是大陆民族的领土。不管是商朝人,燕国人,秦朝人,汉朝人,西晋人,高句丽人,唐朝人,渤海人,契丹人都是大陆民族,并都曾拥有过半岛北部领土,上下有2000多年。韩国人(朝鲜人)真正拥有半岛北部领土是在契丹之后,也就是王建建立的高丽王国后才占有半岛北部领土。

然而现代韩国人(朝鲜人)只把高句丽人看成他们祖先,为什么其他的拥有过半岛北部领土的商朝人,燕国人,秦朝人,汉朝人,西晋人,唐朝人,渤海人,契丹人,他们却不认祖?因为高句丽人已经消失在其他民族中,他们说高句丽人是他们祖先,更好赖帐!!另外,韩国人(朝鲜人)的祖先新罗人王建在高句丽灭亡200多年后建立了高丽王朝,取代新罗。而灭亡的高句丽在唐书上被称为高丽。但是王建本人不是高句丽人后代,韩国史书说他用高丽的国号是想把他的王国建成高句丽那样的强国。就是这个王氏高丽使韩国人(朝鲜人)自认为高丽民族。这就是三韩人成了高丽人的经过。但是这个高丽民族和高句丽民族根本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但是韩国人(朝鲜人)有意把他们的高丽和高句丽扯在一起,这种历史观才使他们如此顽固!

真正的高句丽王国是由大陆民族构成,贵族阶层是高句丽族,而高句丽族在唐灭高句丽后绝大部份被移民到大唐的中原。

中国史书的朝鲜是指商朝人萁子建的朝鲜国,后来燕国人卫满取代了萁子后人,建卫满朝鲜国。而韩国人(朝鲜人)在14世纪李氏朝鲜之前从没建立过国号朝鲜的国家。但中国史书在14世纪李氏朝鲜之前就记录过大陆民族建的朝鲜国。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这就是三韩人成了朝鲜的来历!

三韩人在20世纪以前,因为国家的弱小,大陆王朝文化先进历史悠久。而且三韩人精英都受中华文化的教育,所以把中国史书中的萁子朝鲜国看成他们的祖先,从而把自己的夷的出身抹掉。中国皇帝对于这样的“亲戚”当然也乐于接受。这种历史观误导了两国。

三韩人脱离日本人统治后,民族主义兴起,他们为了摆脱历史文化与中国王朝的联系,竟编造了5000年的文明,并把萁子朝鲜国看成他们的历史和国家。

由于大多数中国人对萁子卫满朝鲜,三韩,高句丽,新罗,百济,高丽,李氏朝鲜之间的关系不清楚。也许是因为《大唐英烈传》的影响,很多都知道高丽(其实是高句丽);但他们误认为高丽(高句丽)人就是现在的韩国人(朝鲜人)。三韩人利用了这种误会,并把这种误会作为历史教育他们的学生。因为他们要让自己的后代知道韩国人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有6000年历史,从古到今都是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主人。正因为他们想证明自己是中国东北的主人,所以死拉着高句丽不放。现在韩国学者又把手伸向了商朝人,东夷人。呵呵,看他们玩什么花样!!

韩国学者很清楚高句丽和韩国没有历史的传承。但以民族主义为荣的韩国学界绝不会认错的。他们的梦就是打造没有自虐的光辉的独立的强大的“历史”。为了这个历史,他们可以否认一却!

网友(2):

应该曾经是

网友(3):

 韩国人来自中国古代养猪部落(全本绘图山海经)
  关于朝鲜半岛古代居民的来源,有文字可考的记载只有中国古代典籍。中国先秦宝典《易经》(西周初期的社会学专著,作者可能即周公)和《山海经》(禹、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地理文献汇编)中有着相关的记述。笔者在《全本绘图山海经》电子版一书中指出,《山海经》有三处记述朝鲜、韩鴈、韩流的地方,它们表明古代朝鲜人、韩国人均来自中国大陆,其中朝鲜人来自箕子(商纣王的叔叔),韩国人源自韩流(中国古代养猪部落)。
  一 、《海内经》记有:“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笔者在《全本绘图山海经》里的解读为: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海内经》所记东海之内、北海之隅的朝鲜,指的正是位于朝鲜半岛的方国。由于朝鲜人又自称是韩国人,因此《海内东经》所记“韩鴈在海中,都州南”,以及《海内经》所记“韩流”,均表明朝鲜人、韩国人来自中国大陆。
  此外,笔者在《神奇的八卦文化与游戏》一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指出,六十四卦的明夷卦的爻辞,记述的正是箕子到朝鲜的故事。明夷卦六五爻辞“箕子之明夷,利贞”,徐志锐解释为“箕子为奴”,高亨解释为“箕子捕获鸣雉”。笔者则认为,“明夷”即朝鲜,“箕子之明夷”即箕子率族人迁徙到朝鲜。箕子是商纣王的叔叔,武王灭殷之后,箕子不愿意受周朝统治,因此举族东迁至朝鲜半岛“飞于明夷”,带去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明文化“于明夷南狩”,受到当地土著欢迎“获明夷之心”,被推举为王,至今朝鲜仍然盛传箕子的故事。
  二 、《海内东经》记有:“韩鴈在海中,都州南。”
  笔者的解读为:《水经注》卷30(淮水)云:“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言是山自苍梧徙此,云山上犹有南方草木,今郁州治。故崔季 之叙《述初赋》,言郁洲者,故苍梧之山也。”据此,都州在今江苏北部连云港沿海一带。
  经文所说韩鴈位于都州南,可知其地在今连云港以南的沿海地区。郝懿行注:“韩鴈盖三韩古国名。”《魏志�6�1东夷传》云:“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这些沿海小国的出现,可能与海水退落、滩涂成陆的变化有关。
  毕沅、郝懿行均认为辕厉即韩鴈,辕、韩声相近,鴈、厉字相似。据此,始鸠国又在三韩国之南。至于国名韩鴈、始鸠,则可能与候鸟迁徙在此地落脚有关。由于古代朝鲜半岛居民自称“韩”,因此《山海经》所记“韩鴈”、“韩流”均表明朝鲜半岛古代居民来自中国。
  三 、《海内经》记有: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笔者的解读为:朝云国与司彘国相邻与处,当系两个长期互通婚姻的部落。司彘国之名,表明该族以猪为图腾,或者负责管理与猪有关的事项(养猪、猎猪,以及相关祭祀活动)。朝,既指晨阳,又意为朝向、朝拜;因此朝云既可指赤云,亦可指对云(包括雷电)的朝拜。进一步说,朝云疑即缙云,缙意为赤白色,与朝云色彩同;缙亦指赤色丝帛,“缙绅”指系着赤色大腰带的人(有身份的象征);缙又有插意,缙绅又可指插笏于带(官员上朝言事)。据此,缙云乃雷电从云中插下之貌,同时又有朝拜雷电之意。
  在古史传说里,黄帝为有熊氏国君,号曰有熊氏、缙云氏、帝鸿氏、帝轩氏、轩辕氏(实际是上述部落共同组成黄帝部落联盟)。其中,有熊氏与猎熊、观测北斗星(大熊星)有关,轩辕氏与车的制造和使用有关,而缙云氏则与雷神崇拜有关(所谓黄帝生而有景云之瑞,亦出自缙云)。袁珂在《中国神话大词典》中指出:“黄帝最初之神职盖为雷神。”并引《河图稽命征》:“(黄帝母)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耀郊野,感而生黄帝轩辕于青邱。”《河图帝纪通》:“黄帝以雷精起。”《春秋合诚图》:“轩辕,主雷雨之神也。”《大象列星图》:“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如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凡此种种,均与雷电有关。或许我国古代青铜器装饰图案多云雷纹亦源于此。
  雷祖又作累祖、嫘祖等,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织帛,《路史�6�1后纪五》:“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先夏时期,彩帛除可为衣,当亦用于巫术,例如象征彩云,与“谁持彩练当空舞”意近。因此,朝云国或即缙云氏与雷祖联姻之后裔,亦即此处的昌意。昌字形象有日盛之意,意字古与“抑”通,昌意或可指云遮日,与缙云氏一脉相承。
  经文“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郭璞注:“《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乾荒即韩流也,生帝颛顼。”所谓“降处”即迁徙,此处若水通常认为即今四川岷江支流若水,韩流乃昌意与若水女子通婚的后裔。
  所谓“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擢字意为抽、拔、耸起,擢首当指拉伸头颅使其变长,而颛顼之名亦有头骨变形之意。而远在美洲的玛雅人亦有此习俗,即对贵族儿童的头颅施行人工变形,使其长大后具有特定的相貌。谨耳当指对耳朵的人工装饰或造型,其状应如猪耳,此处谨字可能有误。总之,韩流的扮相是长颅骨、大耳朵、猪嘴巴、动物皮毛、粗壮的大腿、猪样的蹄脚,而这正是他具有“司彘”(负责管理养猪工作)身份的象征。我们今天不要小看韩流负责养猪这项工作,在当时乃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此后人们在猪栏上加盖顶棚,就是汉字的“家”,而女子出“嫁”则表明最流行的嫁妆就是建造一座有顶棚的猪圈。
  此处经文称韩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大戴礼�6�1帝系篇》则云:“昌意娶于蜀山氏之子,谓之昌仆氏,产颛顼。”郝懿行认为此处淖子即蜀山氏女。《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颛顼母曰景仆,蜀山氏女,谓之女枢。”枢有旋转之意,多用于天文观测,而颛顼后裔多天文巫术世家,或源于此。在古史传说里,颛顼为北方著名部落或北方之神,此处却记述他出生在南方的蜀地,此间当有民族的往来迁徙。
  由于朝鲜半岛居民自称“韩”,而“韩”字本意是井的栏杆,源自古人用木头搭的架子或者围栏,暗示着韩姓和韩国均出自中国古代负责搭建围栏(养猪)或者搭建木架(打井)的氏族,亦即其族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韩流”(司彘)部落。与此同时,《海内东经》所记韩鴈,以及战国时期的韩国、今日陕西省的韩城,均应出自韩流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