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3个道理或事实论据证明中国人有骨气?

2024年11月16日 17:52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1、吉鸿昌:“我是中国人!”

1931年秋,吉鸿昌率团到美国考察。在纽约,吉鸿昌常被人误认为是日本人,吉总是郑重严肃地告诉对方:“我是中国人!”一听是中国人,美国人的眼里充满不屑。面对洋人的嘲笑和侮辱,吉鸿昌气愤异常,他亲自做了一块纸牌挂在自己的胸前,纸牌上用毛笔写着“我是中国人”5个大字。

2、霍元甲:打破“东亚病夫”的侮辱

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为“东亚病夫”,霍元甲应友人之邀赴上海比武。慑于霍元甲的威名,奥比音最终未敢交手随即消失。“东亚病夫”的挑衅与侮辱,深深地伤害了大清人民那本就敏感而易受伤的感情,霍元甲就在这个时候闪亮登场。

3、文天祥:以死报国

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文天祥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4、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在赴法留学专攻美术期间,他遭到了洋学生的歧视,被诬为“生就的当亡国奴的材料”,徐悲鸿面对挑衅,义正词严地予以回击,并以虚心好学换来了一个个优异成绩,折服了对手,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5、苏武:贝加尔湖牧羊十九载

单于发现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又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鸿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元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悲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武

网友(2):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网友(3):

拒绝大米、不受嗟来之食、文天祥的故事就证明了中国人有骨气。

网友(4):

中国人不买日货中国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中国人反抗外国侵略,不当亡国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