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024年10月29日 08:45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一共有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 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

第二代计算机 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器件

第三代计算机 特征是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 特征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管(第一阶段)-晶体管(第二阶段)--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三阶段)--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阶段)--智能(第五阶段)

扩展资料: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使用的语言称为计算机语言或称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语言通常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如果要在计算机上运行高级语言程序就必须配备程序语言翻译程序(下简称翻译程序)。翻译程序本身是一组程序,不同的高级语言都有相应的翻译程序。翻译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称为“解释”。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执行都采用这种方式。它调用机器配备的BASIC“解释程序”,在运行BASIC源程序时,逐条把BASIC的源程序语句进行解释和执行,它不保留目标程序代码,即不产生可执行文件。这种方式速度较慢,每次运行都要经过“解释”,边解释边执行。

另一种称为“编译”,它调用相应语言的编译程序,把源程序变成目标程序(以.OBJ为扩展名),然后再用连接程序,把目标程序与库文件相连接形成可执行文件。尽管编译的过程复杂一些,但它形成的可执行文件(以.exe为扩展名)可以反复执行,速度较快。运行程序时只要键入可执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键即可。

对源程序进行解释和编译任务的程序,分别叫作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级语言,使用时需有相应的编译程序;BASIC、LISP等高级语言,使用时需用相应的解释程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计算机

网友(2):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体积从大到小、功耗从高到低、速度从慢到快,集成度从低到高的过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内部元器件的变化,即从真空电子管,晶体管,变化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解析:详细解读:计算机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也是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科技成果的历程,下面详细介绍。
电子管计算机:
最初的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内部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这种采用真空电子管的计算机体积庞大,比如,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使用了18000个真空电子管,重量30吨,占地170平方米,俨然可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埃尼阿克的速度是每秒5000次运算,这已经远超人类手工计算了。
晶体管计算机:
随后,由于晶体管的技术成熟,计算机的内部元件逐渐由电子管替换为晶体管,这时候的计算机又被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积下降了不少,而且速度提升了,功耗也下降了。比如,贝尔实验室发明的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催迪克,使用了800个晶体管,功率只有100瓦左右,占地面积比埃尼阿克小了不少,仅3立方英尺(即边长为44cm的立方体大小)。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随着晶体管的制造工艺技术提高,晶体管可以集成到一小片电路板上,这样的计算机又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比如,intel第一款集成电路微处理器4004,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运算速度为每秒6万次,大小就是人们的指甲盖那么大。
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由于集成电路工艺进一步提高,晶体管的集成密度更大,采用大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计算机称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时候的计算机,相比于最初的埃尼阿克在速度上有了质的改变,体积和功耗也小了不少。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继电器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磁芯、印刷电路 (3)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多路印刷电路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 (5)第五代计算机:高性能微处理器、高密度电路

网友(3):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 ,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网友(4):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

网友(5):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
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器件
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 特征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特征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