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肿常是心脏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等疾病的信号,但有些浮肿并非是疾病的表现,而是一种生理反应。
特发性浮肿有些20至40岁的女性,早晨起床后,眼睑及颜面常出现轻度浮肿,下肢有凹陷性水肿或紧绷感。随着活动,逐渐减轻消退。多数学者认为与神经精神因素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反应性浮肿有些人特别是高温作业或身体较胖又不爱活动者,受环境高温的影响,皮肤血管扩散,体液渗透并积聚于皮下组织,常在手、足等处发生浮肿。夏天过后,则自行消退。但每夏必发,反复多年。
体位性浮肿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可因下肢血液回流受阻、淤积造成浮肿,改变体位后一段时间,浮肿可自行减轻、消失。
经前期浮肿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或半个月内,出现眼睑、手背、脚踝甚至双下肢轻度浮肿,以及烦躁、失眠、疲乏、头痛等症状。月经来潮时,浮肿及其他症状可逐渐消退。
药物性浮肿如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胰岛素、硫脲、甘草等药物,可导致脸、手、足出现浮肿,停药后浮肿会逐渐消退。
对上述浮肿不必担心,更不必乱用药。但如果是疾病所致浮肿,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水肿系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与肥胖不同,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呈全身性水肿(常为压陷性);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性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水,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积水等。一般情况下,“水肿”这一术语,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
一、分类及常见疾病
(一)全身性水肿
按照其病因可分为以下类别:
1.心源性水肿: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或慢性心包炎等。
2.肾源性水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等。
3.肝源性水肿: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等。
4.营养不良性水肿:常见于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l缺乏症等。
5.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水肿:常见于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6.变态反应性水肿:如血清病等。
7.内分泌性水肿:常见于席汉病、甲状腺功能减低及库欣综合征等。
8.特发性水肿:如功能性水肿等。
9.其它:贫血性水肿、妊娠中毒性水肿。
(二)局限性水肿
1.静脉梗阻性水肿:常见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2.淋巴梗阻性水肿:常见于丝虫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
3.炎症性水肿:常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肿。
4.变态反应性水肿:常见于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
三、临床特点
(一)全身性水肿
1.心原性水肿
特点是首先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还有右心衰竭的其他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可出现胸、腹水等。
2.肾原性水肿
特点是疾病早期晨间起床时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肾病综合征时为重度水肿)。常有尿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3.肝原性水肿
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肝硬化的临床征象主要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两方面表现。
4.营养不良性水肿
特点是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加重了水肿液的潴留。水肿常从足部开始蔓延全身。
5.其他原因
(1)黏液性水肿时产生非压陷性水肿:颜面及下肢较明显;(2)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特点为月经前7-14天出现眼睑、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乳房轻度胀痛及盆腔沉重感,月经后水肿逐渐消退;(3)药物性水肿:可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胰岛素、萝芙木制剂、甘草制剂等治疗过程中,可能于水钠潴留有关;(4)特发性水肿:几乎只发生在妇女,主要表现在身体下垂部分,原因未明,一般认为是内分泌功能失调与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所致,立卧位水实验有助于诊断。
身体浮肿一般来说是体内水液代谢异常引起的,而有很多种可导致水液代谢异常,最常引起的是肾虚水泛、膀胱气化不利这些原因。
浮肿常是心脏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等疾病的信号,但有些浮肿并非是疾病的表现,而是一种生理反应,最好去北京人和中医医院那检查后再针对性的治疗吧。
身体浮肿的症状,考虑是肾脏引起。建议服用由茯苓、虫草、白木耳、猪苓组成的--苓白多菌粉,益肾养肾,以调整机体免疫的平衡,增强疗效,减少水肿的复发。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