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司马迁有关系吗?能分别介绍一下吗?包括著作

2024年11月16日 13:47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他们属于不同时代的人物!没有关系!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司马懿世家豪族出身,早年在郡中作小吏,后被曹操辟为为文学掾。曹操称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与陈群等同列“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曹丕代汉后,司马懿节节高升,开始掌握重权。曹睿继位后,司马懿坐镇宛城,督荆豫二州军事,主持荆州对吴攻战,后接替曹真总管对蜀防御工作,数次成功防御诸葛亮北伐。曹芳继位后,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司马懿受曹爽排挤,后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国大权。司马懿病逝后,魏国政权仍由其儿子把持,多年后导致晋朝代魏的发生。司马懿被后代追封为晋朝皇帝。

网友(2):

司马懿的身世 :(摘自《晋书》帝纪一)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仰八世,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
司马懿(?-208)三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字仲达.初为曹操主簿,多谋略,善权变.后任太子中庶子,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时,任大将军,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为魏重臣.曹芳即位,他和皇族曹爽受遗诏辅政.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师.昭相继专权.在世家大族的拥护下,其孙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为宣帝。

司马迂的身世:(摘自《史记》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於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於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昂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昂於殷。汉之伐楚,昂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后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奴事有听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司马懿与司马迁前后相差350年左右,其源皆出于高阳氏之子重黎,至春秋战国时司马氏分为几个支族,散在各国.司马迁之一族为在秦者司马错,故其籍贯为夏阳;司马懿的祖上为赵将司马仰,其贯籍为河内温县.由此可见,司马懿与司马迁无直接的家族关系.

网友(3):

司马懿
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出身士族。23岁入仕。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为魏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后常为征战献计献策,改任军司马。二十四年,蜀名将关羽围曹军于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威震中原,司马懿劝阻曹操迁都,稳定人心,并诱使孙吴袭取关羽巢穴江陵(今属湖北荆沙),曹军之围随即获解。曹丕称帝后,备受重用,升抚军大将军。
魏太和元年(227)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因蜀汉诸葛亮策反,欲举兵归蜀。司马懿屯军宛(今河南南阳),闻讯立即遣人送信安抚,以稳住局势,同时潜军进讨,督四倍于孟达的兵力,仅备不足一月的军粮,倍道兼行,八日疾进千余里,至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迫孟达仓促应战。孟达仅守16天而城破身亡。太和五年至青龙二年(234),统军于渭水流域抗蜀,据险坚守,以逸待劳,使诸葛亮虚耗国力,师劳功微。威望益高,青龙三年升太尉。景初二年(238),率军4万远征叛魏的辽东太守公孙渊,被阻于辽隧(今辽宁鞍山西),先出疑兵至辽隧南牵制敌主力,自率军东进,诱敌追至首山(今辽阳西南),三战皆捷,进围襄平(今辽阳),待城中粮尽兵疲,一举克城,斩公孙渊父子,辽东等四郡遂定(见司马懿征辽东)。
景初三年,明帝曹睿病亡,司马懿及大将军曹爽奉诏辅八岁太子曹芳登基。后来,司马懿率军击败围樊城的吴将朱然,追歼万余人。继又逼退吴将诸葛恪,轻取皖城(今安徽潜山)。曹爽惧司马懿得势,使曹芳发诏改任司马懿为太傅,欲夺其实权。正始八年(247),司马懿以年老多病辞职,韬光养晦,暗养心腹死士3000,又有儿子司马师所掌部分军权,并得太尉蒋济配合,于十年发动兵变,处死曹爽,独揽军政。嘉平三年,觉察太尉王凌将发难,率中军乘船仅九天赶至淮南,迫其措手不及而自杀。不久,病逝洛阳。西晋建立后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司马懿以长于谋略著称,诡诈善变,有“兵动若神,谋无再计”(《晋书·宣帝纪》)之誉。用兵谨慎,常集中优势兵力作战。重视军粮供给,普遍实行军屯。注重水军建设,使之在后来的晋灭吴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司马迁
司马迁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修史是家族的事业。他写《史记》前,是中国封建时代空前绝后的漫游者,他在父亲的要求下,从二十岁开始曾作为期两年的漫游,司马迁的漫游,是一次实地考察。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日后写《史记》的真实性、科学性。
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蒙受人生灾祸。他因为替李陵辩护,汉武帝震怒,司马迁下狱。他想到了接受死亡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但他毅然接受宫刑,在死刑与宫刑之间选择。为了著述的理想,司马迁忍辱含诟,隐忍苟活,选择了辱没祖先和个人人格的宫刑。生前人所不耻,死后光耀千古,成为一个另类的英雄。
自从司马迁写完《报任安书》之后,人们便再也不知道他的消息了,历史的记载在这里留下了一页空白,后人只能从零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传说中去揣测他的结局。司马迁死了,在《史记》完成之后,悄然无声地离开人世了。他以生命的终结,换来了《史记》的诞生;他的死留下一个历史之谜,他的著作却矗立起一块历史的丰碑。
他们没多大关系

网友(4):

他们好象是无关的吧 司马迁无后 他被当时的皇帝给断根了

网友(5):

司马懿与司马迁前后相差350年左右,其源皆出于高阳氏之子重黎,至春秋战国时司马氏分为几个支族,散在各国.司马迁之一族为在秦者司马错,故其籍贯为夏阳;司马懿的祖上为赵将司马仰,其贯籍为河内温县.由此可见,司马懿与司马迁无直接的家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