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梵高艺术成就的理解

大家答一下 小弟不懂啊......
2024年11月28日 16:44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向日葵称得上是我的东西。” ——梵高 《十四朵向日葵》可以说是梵高最被大家熟知的一幅画,梵高的《向日葵》的价值通过1987年的伦敦拍卖会就可以看出来了,当时梵高的另一副《向日葵》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自此而震惊世界。高更也曾给《向日葵》很高的评价,有的书曾说,高更来到阿尔以后是这样评价向日葵的“对,这才是花” 。梵高用坚实有力笔触,运用色彩大胆肆意,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对画作的进一步了解更使我感动的是梵高创作此画的意境,情感有时候真的很难让人琢磨,梵高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向日葵中。来到阿尔以后梵高梦想建立“画家之家” ,但响应者寥寥。听到高更要来的消息之后,梵高又从新燃起了希望,他把这种希望注入到了《向日葵》的创作之中。梵高当时对生活的那种期待与渴望,通过向日葵跃然于纸上。在绘画史的长河中,《向日葵》似乎已成了梵高的代表。自伦敦拍卖会后,梵高的《鸢尾花》,《加歇医生像》相继以5300万美元,825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出去,其中《加歇医生像》是当时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了!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梵高生前仅卖出过一幅画。梵高的画作自此以后享誉世界。 看过《梵高传》的人,肯定会为梵高一生的遭遇而感到同情,同时对他在绘画界的成就而赞叹不已!梵高最初热衷于宗教传播,这也与他出身于宗教世家有关,他就是在传教的过程中受到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于1880年10月去了布鲁塞尔以后开始了学习和创作。1885年梵高的父亲过世后,创作了《吃土豆的人》,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梵高还不为人知晓,后来这幅画却被人称作是著名的作品,现在看来是多么的滑稽和可悲。梵高一生贫穷,唯一欣赏他作品的人便是他的弟弟——提奥。提奥是梵高一生的支持者,不仅从精神上,而且在物质上都给予了梵高很大的帮助。最令人感动的是梵高逝世后六个月,提奥也在悲伤过度中去世!有人曾说提奥是梵高而活,在提奥过世后人们把他们合葬在奥维尔。梵高能有如此成就可以说与提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梵高也曾为他侄子创作过一幅画,那就是《开花杏树》。画面以蓝色做底,点缀点点白色杏花。纯洁而唯美,这是梵高逝世那一年画的,为了就是纪念文森特·凡·高(提奥给他儿子起了同梵高一样的名字)。那种对生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是那样的真切,看到这幅画心中不禁有些莫名的感动。不仅为梵高的一生,更为提奥与梵高之间这种难得的亲情和友谊!人们记住梵高的成就的同时也更应该记住这位默默支持他的弟弟提奥。从我对梵高一生的了解我认为没有梵高可能就不会有梵高今天的成就。我们也许不会看到现在梵高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梵高一生的作品可以说无一不是在对生命的呐喊,除了提奥,有谁真正懂得过梵高?又有谁在他生前愿意用8250万美元的价格去买梵高的一幅画?在阿尔的那段时间梵高对绘画的热情,对生活的那种期待是多么的让人感动,他甚至为了留住高更不惜改变自己的风格,又有多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呢?而人们呢?当时有记住了他所少?记住他的只有与妓女同居,为了妓女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进了精神病医院……《麦田上的乌鸦》是梵高留给世上的最后作品。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尖叫的乌鸦……无一不是在控诉着自己几近崩溃的心灵。 “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去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梵高逝世之日在他身上发现的致提奥的信“我被关在笼子里,我被关在笼子里,我需要什么有什么,傻瓜!我能得到的我都有!啊,上帝,自由 - 像别的小鸟一样,做一只小鸟吧。”——梵高 梵高已经走了,已经离开我们了,他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作品,而且后来的野兽派正是从梵高画中获取的灵感,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梵高再也看不这些了,死亡也许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而对现在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人们也许正在感叹一位绘画界的奇葩的凋零,也许正在感叹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作品出现在世上了……人们在感叹这些的时候谁想到了梵高生前对生命的那种渴望,对生活的那种热爱,人们在谈及梵高的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了他生前的悲惨遭遇,不要忘记了大师可能是几百年不出一个的。 谈及了梵高的绘画成就我们不得不想到我们的现状,如今的中国,对艺术生的偏执,依然没有改变,大一统的教育何时才能再诞生一个梵高?陈丹青为什么会出走清华?不是对现在教育体制的痛恨吗?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是什么改变了我们?又什么束缚了我们的手脚?英语和所谓的全才试教育!这样的大学上了有何意?这样的教育何时能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梵高?未知,未知,甚至永远都不会出现! 梵高是值得同情的,也是值得肯定的,我爱梵高,不仅爱他的作品,更爱他作画的意境和精神!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可是又与梵高一样,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无奈。抗争!是无谓的痛苦,是对自己信心的亵渎,我们唯有服从,服从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也许就会是艺术界一朵奇葩的凋零!先人已离我们远去,而我们还要苟且的活着,去应付所谓全才试教育。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未知,依然是未知,没有人会给出答案。人死以后再去肯定它的价值,对活着的人来说是财富,对死去的人有意味着什么呢?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梵高,也不会再有这样的作品了!教育扼杀我们,会像梵高一样,凋零,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