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学校如何实行开放式管理

2024-11-08 03:06:30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的大量投入,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兴建以及学校布局调整的顺利进行,封闭式学校也就越来越多了。一堵插满玻璃碎片的蜿蜒的围墙,将学校团团围住,成百上千(大的学校成千上万)的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就生活在围城里,被学校“封闭”起来,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沾染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可能性就大为减少,家长也不必担心子弟迷恋网吧等是非之地了,特别是留守学生的家庭因此解除了后顾之忧。远离了不良诱因,增加学习时间,培养了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家长对封闭式的管理自然趋之若鹜、求之不得。学校一方呢?像端着一杯热油,既要担心倒出来,又要担心烫手,自然会想尽千方百计,把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的时间安排得“妥妥当当”,学生从起床到晚上睡觉,都有老师从旁监管着,每天除了上课学习,就吃、喝、拉、撒、睡,相当规律。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久而久之,是否就“乖巧听话”、“文质彬彬”、“学有长进”呢?笔者认为这种封闭式学校中的管理大有文章可做。毋庸置疑,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给师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因素,然而,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都是一个个自主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生活的主人,学生24小时“全封闭”在校园里,每天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学习和生活,没有个人的选择和需求,人人都表现得规规矩矩,但个个都显得神情漠然。由于缺少与外界的接触、沟通和交流,也就失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社会的机会。这样的学生是很难适应对知识和信息变化如此之快的未来社会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更谈不上参与社会的竞争了。此外,学生在封闭的环境内长时间学习和生活,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及精神上的束缚感,这种压抑和束缚如果得不到很好的释放,同样会产生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如消极对待学习、“积极”反抗老师的管束,故意在教室、寝室或其它公共场所制造混乱;损坏公物、拉帮结派、打群架、因厌学而辍学等等。学校、老师一番好心、苦心很可能付之东流,被视为“驴肝肺”。这种长期的被“封闭”,被“压抑”,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些人生在苦难的旧中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我们子孙后代生在幸福的新社会,却有一个苦难的童年”。家长、学校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和不敢放手的教育,抹杀了孩子活泼的天性,封闭式学校把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定格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无情地剥夺了学生自由发挥、发掘潜能、培养特长的时空。那么封闭式学校里的这篇管理文章怎么去做好呢?笔者认为,在封闭式学校宜采用开放式管理。首先,学校在时空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自由发展的环节。清晨,校园里既能听到琅琅的书声,也能听到悠扬歌声;既能看到球场、田径场上的运动健矫健的身影,也能看到吟诗、作对,写生绘画场景。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里,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里“室室有人”,学生各取所长,其乐融融。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学生自行组织,对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重要的新闻进行评论……在这些时间里,学生是人。任何人对自己的东西是珍爱的,所以,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而不是监督下),学生自然会倍加珍惜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通过一段时期的“放水养鱼”,学校再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组、班、年级甚至学校展示自己成果和风采。学生享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萌发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了。其次,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要“该放手时且放手”,不怕这怕那,恨不得把满脑子的知识全都灌输给学生,“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真正的兴趣。”第三,要让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出校门去勇敢地面对现实,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正确辩别社会真、善、美与假、丑、恶。教会学生调查,引导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口头、笔头发表自己个人的看法。不要搞关门教学,“那种筑起围墙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其效果也是短暂的。此外,在课程安排方面,除按部颁课程开足各门功课外,学校要开发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了解、观察、分析、研究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事、物。要充分发挥自习课的功能,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