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问题

2024-11-01 02:15:40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考虑一个等价的问题:为什么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Y=C+I+G(三部门)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的均衡: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即Y=C+I+G。
Y=C+I+G的两个含义。

1.作为国民收入的核算式,是会计恒等式。也就是说,从事后的核算看,一国的总产出Y(也是总收入)按照支出的用途,总是被分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三部分(封闭经济)。因为是事后,所以这里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都是实际消费,实际投资和实际政府购买。该等式是由国民收入的定义决定的,无条件成立。
2.作为宏观经济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总产出(总供给),C是计划消费,I是计划投资,G是计划的政府购买。而C+I+G就是总需求。一般说来,由于人们的理性,计划消费等于实际消费,计划政府购买等于实际政府购买,但没有什么能保证计划投资也等于实际投资。换句话说,家庭不会有非意愿消费,政府不会有非意愿购买,但企业却往往有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使得计划投资往往不等于实际投资。所以,也没有什么能保证宏观经济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也就是说,Y=C+I+G作为均衡等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即企业不存在非意愿存货。

例如,假设企业产出Y=100,打算卖出90,留下10作为计划存货。但是实际上C=50,G=10,那么就有40未卖出,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扣除10的计划存货,还有30是企业的非意愿存货。那么从事后国民收入的核算看
Y(100)=C(50)+I(40)+G(10)。

但从考虑宏观经济是否均衡的角度看,
Y(100)>C(50)+I(10)+G(10)
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宏观经济不均衡。由于有非意愿存货,企业下一阶段的产量会减少,因此产出100不是均衡的国民产出

网友(2):

宏观经济学:
  ①研究的对象:整个国民经济。
  ②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等。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投资等各种变量的关系
  2、就业理论: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3、通货膨胀理论:根据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短期有相互替代关系,可以以增加失业率来换取通货膨胀率的降低,两者长期无任何关系
  4、经济周期理论: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的经济现象
  5、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经济增长原因有:
  a、劳动力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
  b、资本(包括土地)在数量上的增加;
  c、劳动力从农业和小本经营中重新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去,即资源配置的改善;
  d、规模的节约;
  e、知识进展以及它在生产上的应用。
  6、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贷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货币政策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两者的效果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不同。

网友(3):

S>I==》current account>0也就是国际贸易顺差,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