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2024年11月20日 19:41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我们先分析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有利因素:
1、有利于引进外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我国已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促进对外出口,平衡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的有力拉动作用。扩大对外贸易,以出口带动进口,进口促进出口,进一步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进出口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更加促进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使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有利于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解决我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促进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合理解决,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安定的政治环境,不但有利于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律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特性,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促进国家发挥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最终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6、有利于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市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调节人、财、物在市场中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促进无形的手对我国经济的调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7、进一步节约劳动成本,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吸收引进当代先进科技成果,增强经济实力;接受来自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挑战,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8、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再分析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 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后,不可避免的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受国际性经济危机冲击概率会变大,受到的损失也会随之变大。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后,受整个市场的变动性影响也会增强,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压力。
2、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因而也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区域经济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甚而至于会造成经济波动,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可能会挫伤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东西部差距过大,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不利于共同富裕的最高理想的实现,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3、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出口产品类型的限制,让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无法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因此,国内生产资料在不断损失,生态环境也被破坏的极其严重的情况下,出口却没有为我国争取到相应的回报,长此以往,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国际出口产业链上仍处于低端的水平,对于国际垄断资本的侵入,民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而中国廉价的出口产品又容易受到国际上反垄断的限制,因而不利于出口业的长久发展,更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利用,产生的经济纠纷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网友(2):

国际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四种基本观点是: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这是所谓“自由派”观点;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这是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但未来如何尚看进一步变革,即著名的“变革论”。某些发达国家高唱经济全球化,想的尽是对他们通向更加富裕的机遇,而没有看到对他们的日益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严峻地潜在着的。就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发达国家意味着什么?首先,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将无力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使全球市场萎缩,“贸易自由化”还有什么实质意义?贫穷的国家总是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与动荡,从而投资环境恶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无法参与,还有什么经济全球化?这样,反过来必将制约发达国家自己的经济发展,引发起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不仅无法幸免,而且即使不首当其冲也必然损失巨大。其次,“南北差距”越来越大,意味着历史上殖民地与殖民主义的对立将以新的形式再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一个贫穷国家的动乱将引起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性动乱。更严重的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历史铁的规律,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浪潮必将一浪高一浪,阶级斗争也将从国内走向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将结束,代之以新一轮的全球范围的革命与战争。即使在血与火中诞生一个新世界,也将是人类一次空前的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也是向人类的挑战,全人类应该在这一挑战面前深思。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我国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掌握着主动权,而且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大部分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有些规则则是在我国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某些产业规则、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和劳工标准等,这就决定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我国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我们要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被发达国家指责为破坏环境的对象。实际上,发达国家已经超越了工业化发展阶段,应对已形成的环境污染结果负责。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我国转移。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使我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加快其工业化进程,但是却因此而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平衡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社会负担成本日益加重,更重要的是无助于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快科技进步,从而影响到我国发展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网友(3):

中国要想真正实现全球化,提升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一定要弘扬中国文化,民族的既是世界的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人们在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同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世界文化交汇融合的进程中,保持并发展中国文化的特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是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当今世界所有的国家,不管其发达还是不发达,都难以脱离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而从事经济建设。从这种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