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哪国的重坦最厉害?

2024年11月22日 06:37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美国英国的坦克就不多说了 投入实战的都是软蛋 强的基本没和虎王之类的照过面战争就结束了
小日本的更不说 钢板还停留在铆接的阶段 苏德的坦克撞都可撞死
法国坦克 其实开始还行 但由于战败中断研究 不谈
捷克 有名的 二战前期38t坦克 及战争后期的Hetzer追猎者 就是捷克制的 在德国吞并捷克后 可以默认为德国坦克

实战中遇到过 且真正可以拼的只有苏德两家
苏联和德国坦克 是拥有同一血缘的同门 德国由于一战战败结束而受凡尔赛条约限制 不能发展坦克工业 因此以生产拖拉机的名义派工程师入驻苏联 联合研发坦克 这个情况一直到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接下来苏联 和 德国的 设计思路才分道扬镳

(这里提醒下 在说苏联时我会不断的重复“理论上”这个词 这是由于苏联设计理念与实际生产工艺水平的巨大差距 实战效果与理论值会有较大差距 而社会体质的弊病 如蓄意夸大则会将实际与理论值拉的更远 下文我会有所介绍)

苏德战争开始的时候
苏联方面 保存量巨大的老式T26轻型是其装甲师的中坚力量
BT-5/7为快速坦克 主侦查用(拆卸下履带后 理论公路时速可以达到变态的100km/h)
少量的KV-1 /2重型坦克(故障率很高 但仍然让令战争初期的德军十分头疼的 毕竟出故障的十有八九是发动机 停下来还是皮糙的堡垒 当时德国坦克的穿甲能力很弱 前装甲和炮塔基本是打不动的 实打实的打KV当时只有一种东西有效 就是有名的88炮 但是由于其本身数量比较少 而德军对这种的重炮的牵引力也不足 所以一般是跟不上机械化部队的奔袭的 用它打KV 基本是奢望 大多数情况下 是步兵摸上去炸掉的)
还有刚下线的T34/76中型 (是用来取代t26的 这个不用说 如雷贯耳 其倾斜装甲的设计理念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 可以说因为其的出现 让已经分家苏德坦克在以后的设计中又有了共同点 和KV一样 由于还在磨合期 故障率也很高)
还有稀少的多炮塔坦克 是t34/76定型之前 投入实战的试验品

德国方面型号相对比较简单 巴巴罗萨计划刚开始 主要以III号为主力(混着些捷克收编的38T 德国坦克兵给予其很高的评价甚至优于自家的III号) 老旧的II号坦克一般执行侦察任务和对步兵作战 III突&四号坦克(比较少)为重火力支援
这时候基本都是24倍口径的50mm/75mm短身管炮 穿甲能力有限 遇到苏军重坦基本是迂回作战 找防线弱点然后迅速突破 尽可能深入再包围歼之
可以说当时的德军在装甲技术方面几乎没优势 甚至可以说是有一定劣势的 基本是靠前期士兵优秀的战斗素养 和合理的战术和战略(苏军由于斯大林的决策失误 基本没防御纵深 可以说只要防线突破了就崩溃了 而且在坦克运用上 德国理念较为先进 是将其集中在一起当做拳头挥的 苏联方面则是将装甲师打散混在步兵师里 重坦不会成群结队的出现 零星的照面让德军可以安心的各个击破) 前期的推进才会的如此顺 但接着 靠着苏联BT的恢复力 T34/76迅速定型而大量投入实战 德军前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T34/76优秀的76.2mm 41.5倍口径炮可以轻易穿透当时几乎所有的德军实战坦克 而前装甲45mm 经过倾角换算相当于70多mm厚的钢板 这对于24倍口径初速低下动能不足的德国小钢炮是噩梦 频繁的跳弹 德国坦克几乎只能用钨芯穿甲弹才能阻止T34/76 但钨这种战略金属在德国和原油同样匮乏 一般是一车是备5发左右(中国是最大的贮藏国 美国战后用贫铀代替了钨) 同时T34那500匹的柴油机则将其潜能进一步释放 50km的时速450km的行程(IV号的两倍)让德国坦克望尘莫及 德国人将缴获的苏军76mm炮进行改进成后来有名的75mm反坦克炮 炮管长度进一步提高到48倍 其成为初期德军反坦克力量的主力 (由于当时还没有足以承载88mm炮的重型坦克底盘) 其被广泛的装备于3突和4号坦克上 还有些装备于由2号的底盘改装的坦克歼击车:黄鼠狼 至此“T34危机” 才有所缓解

真正让德军取得装甲优势是在43年中期 “虎式”正式大规模装备德军以后("黑豹"要稍晚几个月)Tiger是最后一种按照德国传统外形设计的坦克 即受T34的的影响较小(估计仅仅是在装甲的厚度上收到了影响) 应该是IV号的正统的延续(黑豹的研发是半途插进来的)全车很少见到倾斜装甲 还是以垂直装甲为主 研发工作从39年夏就已经开始了 最终方案的竞争是在亨舍尔和波尔舍(保时捷)两个原形车之间展开的 两种车的主要区别是在动力系统上 亨舍尔用的是成熟的汽油机方案 而保时捷用的是前卫的油电混合方案(这位保时捷的创始人 超前的设计理念 用在坦克上 被证明是极度失败的 而在设计赛车上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终因为保时捷虎测试当天故障频发而败北 但是凭借保时捷博士与希特勒的私交 保时捷虎 最终成为有名的“斐迪南”重歼车的前身 这是后话了
亨舍尔虎正面垂直的装甲全部在100mm 以上 侧面也有82mm 这使得 战场上苏军所有的 坦克或是反坦克炮都成为了玩物 高效的88炮第一次被装上了坦克 虽然不是88炮的最终形态(只有56倍口径 终极形态是71倍口径的 但是由于88炮本身强劲的性能 一直到战争结束虎式坦克依然让盟国不寒而栗 500m的范围内正面贯穿85%的苏联坦克 100%的英美坦克)
虎式坦克 是二战中最有名的一种坦克 因其而产生的坦克王牌数量最多 世界坦克王牌前十名的人中驾驶虎式的几乎占一半 其中最有名的是奥托.卡尔尤斯 和 大卫.魏特曼 分居榜首和第三名 (顺便说一句 前十另一半是驾驶虎王的 而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从虎式的车组转过去的 也就是说击毁记录中也包括了驾驶虎式时的记录)

讲到了“斐迪南” 就顺便提一下 斐迪南的前装甲是惊人的200mm 架上了全尺寸的88炮(71倍)不管是装甲还是火力都是无可挑剔的 但由于其居高不下的故障率 和笨重的身体 使得其在故障后的牵引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没到一年就迅速被可靠

的猎豹突击炮取代 其正式亮相是在43年7月的库尔斯克战役 但是由于诡异的没有安装机枪 步兵的近距离爆破成为了他的梦魇 后期改装加了两挺机枪 称为象式 斐迪南厚重的装甲 使其在服役期间没有一例由于正面被击穿而损失的记录
(二战中重型坦克的噩梦是行踪诡异的单兵 其效率比坦克炮的更胜 二战中后期坦克战术趋于成熟 重坦协同步兵作战成为不可动摇的战术之一)

黑豹 也是德军富有传奇色彩的坦克之一 是作为德军中后期坦克主力的存在 属于中型坦克 与虎式坦克高低档搭配 其75mm炮有进过了改进 炮管再次加长 达到了71倍 穿甲能力全面超过了56倍的88炮 曾有过500m距离上正面击毁IS-3的战例(黑豹全身上下抄袭T34的痕迹异常严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俄国人设计的东西 德国人用起来似乎更有效率)将坦克的速度,最大行程,装甲分配,着弹投影,穿甲能力,射速,火炮精度,机械可靠性等各项指标放在一起综合考量 可以说黑豹是二战中进化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 唯一要说的是德国坦克的汽油机 黑豹与斐迪南都于库尔斯克战役正式亮相 由于发动机不成熟 相比苏联的柴油机 自燃率一直很高 豹式尤甚 进过返厂改装后情况才得到改善
黑豹在45年重新设计了炮塔 称为F型 火炮更换为71倍88炮 火力直接向虎王看齐 可以看作是豹式的终极版 只生产了十几辆 投入了最后的柏林巷战 战果不明
其衍生车型 猎豹 也是进化的最成功的坦克歼击车 在保持了优良的机动性的前提下 搭载了71倍88炮 火力充沛 而其标志行的一体式倾角前装甲则为期提供了良好的防护

为了应对德国的虎豹危机 苏联在最初只拿出了t34的改装方案 t34/85 俗称“大脑袋” 炮塔大了一圈 以便装进穿甲能力更强的85cm炮 使其可能在周旋中击穿虎式和豹式的正面 但是不管出厂的技术手册还是坦克兵战术培训上 都是强烈建议车组绕到德军坦克的侧或后面再开炮 因为该炮理论1000m用高速穿甲弹能击穿100mm装甲 而虎式的前装甲则是10Xmm 所以保险期间得将距离拉近到700~800m 而这还是在高速穿甲弹供应充足的情况下 用普通的穿甲弹 穿甲能力急剧下降到80mm左右 在保证命中率的前提下 能击穿虎的侧面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黑豹的前装甲防护做的其实比虎式更好 80m的倾角装甲几乎相当于100mm的垂直钢板 而圆弧形100mm护盾占据了整个炮塔正面 着弹面太小基本不可能贯穿 况且苏联坦克瞄准器十分简陋 命中率与德军也有比较大的差距 对付黑豹勉勉强强 对付老虎难度太大 所以在1944年3月IS-2(斯大林2型)出现之前 德军取得了近半年的装甲优势

44年初 苏军IS-1试验车投入实战 积累战斗数据 该车设计时针对缴获的虎式进行了加强 虽然理论装甲厚度上已经超过了老虎(车体正面达100~120mm/30~60°倾角 理论上虎I用Pzgr39型被帽穿甲榴弹只能在200m的距离上击穿 Pzgr40钨芯穿甲弹则需要在600m以内的距离) 但是还是扛着85mm炮 所以面对虎豹还是力不从心 而且从德军的战斗数据上考证到 显然苏军的整体铸钢工艺还是不过关 老虎的88L56炮 使用39型弹在1000米的距离上贯穿过IS-1的正面 但是毕竟是少数 斯大林型坦克的出现预示着德军装甲师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44年3月IS-2正式投入实战 IS-2在IS-1的车体上加装了122mm炮 该炮最初是装备与巡洋舰上的对岸副炮 而苏军由于对大口径炮的迷信 有卸舰炮打坦克的传统 所以为了应对老虎和黑豹的威胁 苏军将其改进装在坦克歼击车上 命名为su122 投入实战后发现其远距离上虽然穿甲能力不足(由于122mm的炮弹已经超过了人体搬运的上限 所以当时实际上100MM以上的穿甲弹是没有的 其弹药采用的是分段装填方式 射速极慢 一般2~3发/分钟)但是威力巨大 像黑豹这种坦克 即使前装甲没有击穿 但后部的装甲基本已经震碎了 对内部人员的伤害也很恐怖 虎式坦克中上一弹基本也是重创 实战效果满意 因此新一代的斯大林坦克被装上了这种十分给力的火炮 IS-2投入初期 由于德军对苏军新式坦克认识不够 有时在中远距离上被连连击毁数量 但是随着战线上的大量出现 其弊端开始显现 射速慢,炮塔转动慢,铸造工艺不过关(钢板中沙眼 空泡太多 使质地变脆),载弹量低下(28发),火炮命中率低下(尤其是在1500m以上) 虎式和豹式往往依靠迂回到侧面或近距离缠斗取得战果 甚至有在1200米击毁IS-2的记录
44年后期 IS-2的磨合期差不多结束了 新车固有的故障也基本得到解决 老虎的噩梦开始了 苏军利用数量上的优势 冒着炸膛的危险 大口径的坦克炮一般进入战斗之前就已经上膛 IS-2 达到2000m通常会首先开火 德国坦克若接近 则至1600m则第二发装填完毕 1000m以上 IS-2正面基本是安全的 1500m的距离内 IS-2的122mm炮只要命中一发虎式基本嗝屁
IS-2的出现意味着 德国的装甲技术再次失去优势 东线坦克战变得异常凶险起来

为抵御IS系列的攻势 德国着手研究新一代的重型坦克——虎王 虎王可以看作是豹式的重型版 88炮L71倍完全体 本身厚重的装甲带 加上倾角 使虎王几乎没有致命的着弹点 (再加上德国特有的渗碳式特种钢 使虎王的称号当之无愧 )炮塔有两种型号 分别交给亨舍尔和波尔舍完成 外形上有部分区别 防护性上相差不大 IS-2的122炮 虽然对其仍是威胁 但是凭借德国火炮的优秀的精度 IS-2想用传统战术在远距离上与虎王拼杀捞不到半点好处 想近身则更难 没有数量优势的情况下 想在东欧广袤的平原或乡村和虎王周旋几乎不可能 唯一让人诟病的是贫弱的机动性和频繁的机械故障 这让战争后期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德国后勤雪上加霜
此时的德国其实已经处于颓势 装甲师往往是充当消防队的角色 虎王实际战损的很少 多是损失在奔命途中的机械故障 或缺乏燃料 由于缺乏重型的牵引车辆 车组一般不得不自己炸掉虎王
虎王生不逢时 纵使其性能优秀 但是德国战败的局面不可挽回
(这里要对火炮做个注解 德国和苏联在对待火炮口径上的态度有很大区别 苏联更加迷信大口径 德国则是一直想将火炮口径限制在人工装填的能力以内——100mm 而88炮由于太过优秀使德国对它也一直放不下手 但88炮的穿甲能力也确实是二战中最强的 钨芯穿甲弹的话 500m以内基本可以达到200mm的穿甲水平 苏制122mm炮由于是分段式装填 也不可能人工装上钨芯弹 所以也没法对比 其击毁方式靠的是能量碎甲)

其衍生车猎虎是德国坦克歼击车的巅峰 一般同型号底盘的歼击车火力向高一级底盘的坦克看齐 如IV号歼击车抗黑豹的炮 猎豹扛虎王的炮 猎虎则是扛鼠式的炮128 L61倍口径炮 火力可以算是顶峰了

IS-3是苏联投入实战的最后一型重型坦克 是二战最后几个月才投入战场的 基本结构与IS-2相同 但是炮塔重新设计为龟壳形 车首改为箭簇状 车体的避弹外形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上 虽然实战中与虎王照面的机会不多 相关文献记录也比较少见 但是凭借厚重的装甲和122mm炮 基本可以认为已经超过了虎王 是当时最强的战车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 它其实属于是50年代的坦克 是超越时代的产物 他的出现使盟国的其他成员认识到 美英的装甲力量已经落后苏联近十年
(我依然要诟病苏联的铸造工艺 因为有文献记录过 400m的距离上 豹式G型曾今击穿过IS-3的前装甲 理论上 豹式需要钨芯弹100m以内才有可能 太丢脸了 )

最后就是老鼠了 关于鼠式这类超级战车的研发起始于 在战败边缘的希 特 勒开始相信占星术和超级武器扭转战局的说法
也就有了V2飞弹之类的东西
而老鼠也并不是德国的终极战车 仅仅是投入实战而被人们所知道
其实还有更恐怖的存在 并且好像是有实车的
这个坦克的代号是E100 是一个前后左右都是300mm装甲 两百多吨 能跑40多km/h的怪物
具体参数 请去网上查吧 我也是好几年前看的介绍 我就简单说下
E100是作为鼠式坦克的竞争车型 一并交给希 特 勒定夺的
但是在各项参数完美的情况下 希 特 勒却NC的选择了鼠式投产
E100的则在 厂商等各方努力下 缓慢的进行试验车的制造 (炮塔和底盘实在两个地方完成的 )
到德国战败 底盘(包括发动机等全套) 和 炮塔(包括火控)在各自的工厂已经完成 且都被美军缴获
我看过一张美军工程师拿20cm钢尺量车体尾部装甲的厚度 感觉那厚度比300mm还多....
然后就没有后续了 不知道两样最后有没有拼在一起 .....

制造一辆虎王坦克:需要30万个工时 35万马克
制造一辆虎式坦克:需要28万个工时 30万马克
制造一辆豹式坦克:需要15万个工时 18万马克
中后期 苏联坦克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恢复
制造一辆IS-2坦克:需要05万个工时
制造一辆T-34/85:需要03万个工时
也就是说德国每生产一辆豹 苏联可以生产3辆IS-2或5辆T34
每生产一辆虎 苏联可以生产5辆IS-2+1辆t34
每生产一辆虎王 苏联可以生产6辆IS-2或10辆t34

保守估计 鼠式坦克的的工时是虎王的1.5倍 过45万工时 不算下去了

记得有书算过 一辆德国坦克被击毁 一般要拉5辆盟国坦克去陪葬
也就是说后期 虎王也好 虎也好 在击毁4~5辆坦克后基本就淹在群里了 然后“轮 奸”致死

鼠式唯一投入的一次实战是有记录的 大概是击毁了6~7辆坦克以后就因为炮塔机械故障弃车 被俘了

网友(2):

德国重坦:
过于精密,难于维修,装甲厚重,主炮犀利
苏联重坦:
简单粗糙,便于维修,装甲倾斜(易跳弹),主炮平庸
英国重坦:
机动极差,装甲厚重,主炮平庸,难于维修
美国重坦:
机动极高,装甲平庸,主炮先进,主炮犀利
没有最厉害之说,只有战术之运用得当

网友(3):

当然是德国了,纳粹的陆军装甲部队罕逢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