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在缓慢进行恶化时,按照肾功能损害程度,可分为四个阶段:
1、肾脏储备能力丧失期。也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此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30--60毫升/分钟,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查正常或轻度偏高,此期虽然肾脏储备能力丧失,但肾脏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能力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2、氮质血症期。 此期肾小球滤过率25毫升/分钟,有氮质血症即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肾脏浓缩功能有轻度损害,病人可有轻度临床症状,如多尿、夜尿增多、轻度贫血等,容易被忽视。此期如机体遇到血容量不足、感染、肾毒性药物等额外负荷,肾功能可迅速恶化,出现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
3、肾功能衰竭期。此期肾小球滤过率为10--15毫升/分钟,肾功能严重受损,病人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明显氮质血症、等张尿、代谢性酸中毒、水钠储留、低钙血症、高磷血症、明显贫血、食欲下降、轻度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容易发展为尿毒症。
4、尿毒症期。残存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15毫升/分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晚期。上述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更加明显,体内多系统受损而出现相应症状,尤其以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加明显。血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水电解质严重失调,明显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和高钾血症,血钙明显下降,血磷升高,容易危及病人生命。
慢性肾衰竭肾功能减退可分四个阶段: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清肌酐为133—177umol/L)、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是慢性肾衰的序幕,血清肌酐为186—442umol/L)、肾功能衰竭期(血清肌酐为451—707umol/L)、尿毒症期或肾衰终末期(血清肌酐为大于707umol/L)。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著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一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对已有的肾脏疾患或可能引发的原发病因,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进行早期普查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预防可能发生的慢性肾功能不全。(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防止慢性肾衰持续进展和突然加重对慢性肾衰鶒的患者,积极纠正脂质代谢紊乱、进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避免加剧因素,适寒温,避风寒。避免外感、感染.同时注意合理饮食和休息,以有效阻止病情进展,促进病情恢复。(三)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对进入终末期肾功衰的患者积极治疗健康搜索,以防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如高钾血症、心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等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中国人口如此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更应加强慢性肾衰的早期预防和延缓病程进展。(四)跟踪随访
慢性肾衰竭患者必须定期随访,就诊的频度应据病情决定,如有否高血压、心力衰竭及残余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加等。 孔医生建议大家,平时多参加锻炼,多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是有效预防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
慢性肾衰竭(CRF)时称尿毒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并进行性恶化,当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接近于正常10%~15%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状。(一)由于肾功能损害多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程度和特点,我国传统地将肾功能水平分成以下几期:1.肾功能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1/2时,血尿素氮和肌酐不升高、体内代谢平衡,不出现症状(血肌酐(Scr)在133~177μmol/L(2mg/dl))。2.肾功能不全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50%以下,血肌酐(Scr)水平上升至177μmol/L(2mg/dl)以上,血尿素氮(BUN)水平升高>7.0mmol/L(20mg/dl),病人有乏力,食欲不振,夜尿多,轻度贫血等症状。3.肾功能衰竭期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到20ml/min以下,BUN水平高于17.9~21.4mmol/L(50~60mg/dl),Scr升至442μmol/L(5mg/dl)以上,病人出现贫血,血磷水平上升,血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4.尿毒症终末期Ccr在10ml/min以下,Scr升至707μmol/L以上,酸中毒明显,出现各系统症状,以致昏迷。(二)美国肾脏病基金会DOQI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该分期方法,已为临床广泛认可和使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三期,早中终三期,可以根据内生肌酐的清除率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三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若肌酐清除率20-11ml/min为早期肾功能衰竭;肌酐清除率10-6ml/min为晚期肾功能衰竭;肌酐清除率小于5ml/min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