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什么经常有大地震

是地理位置还是巧合原因?
2024年11月03日 06:19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是因为地理位置,四川省位于地震带,尤其是四川西部,位于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所以地震多。

中国大陆都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洋和澳洲位于印度洋板块,而四川恰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由于因而必板块下面的软流层导致板块的运动,造成板块的挤压和碰撞,从而造成地震。

印度板块的挤压力进行传递,从而作用于该区域的Y字型三大断裂,西北方向的鲜水河断裂、东北方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南向的安宁河断裂带,致使四川产生很多的地震。

扩展资料:

四川省地震带是位于四川省的地震带,大多分布在东经104度以西地区,主要集中在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金沙江地震带、松潘-较场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理塘地震带、木里-盐源地震区、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等。

鲜水河地震带。从甘孜县起,经炉霍、道孚、康定等县,到泸定县南部为止,全带都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是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强的一条地震带。

该地震带上曾发生过8次7级和7级以上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786年康定泸定间7.3级别地震。

龙门山地震带。从青川县起,经北川、茂县、绵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宝兴等县市,到泸定县附近为止,呈东北-西南方向展布,与龙门山脉大体一致,带内曾发生过6.0-6.9级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

2013年4月20日,北京时间8时02分位于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强震,其为龙门山地震带南段。

参考资料:四川省地震带-百度百科

网友(2):

为何四川地震那么多,在全国各省中排列前3,科学家给出正解!

网友(3):

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目前地震死难人数还在上升,在巨大的天灾背后,很多人疑问为什么这一次依然是四川受难?之前有一种说法是“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那么雅安这次的大地震为何还会发生?

01、四川为何地震多发?

找一张中国地图,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天府之国”最为直观的印象。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如果将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图中,大致能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

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投图步骤,可得出第一步推论: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这个来自经验的推论虽然简单,但实际上,已经抓到问题的实质了。因为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

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那么,为什么青藏高原要提供这么大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大的断裂系统呢?原来,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个结果,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与盆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02 汶川地震后,“四川数千年无大震”是谬误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震中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5.12大地震的动力来源,就是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并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产生的长期能量积累和突然释放。所以自然就有了“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四川要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又在几千年之后”这样的说法。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汶川地震把震源点上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和流体压力释放差不多了,在这个点上2000至3000年不会有大震了,这并不等于说整个四川三千年就不震了。相反,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映秀-宝兴-泸定)、石棉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以及四川盆地内部的龙泉山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南部,因汶川大地震发生,应力反而增加。2008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认为,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压力增加,而雅安震中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

即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北川-青川断层(275千米长)和灌县-安县断层(100 千米长)上。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青川断裂、江油-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5.12地震系列的活动。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

根据地震学家嵇少丞的通俗说法,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应成为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而绝非什么“安全地带”。

03 这次的地震是汶川的余震吗?

雅安芦山距离汶川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左右,许多网友可能会问,这次雅安地震会否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

所谓余震,是指跟随在主震后发生的一连串地震。主震发生后,断层上的应力分布会产生改变,在应力再调整的过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余震。余震与主震通常发生在同一个破裂带上,比主震的规模小。余震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只能在地震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才算,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余震才是地震的常态。据《自然》杂志2009年11月5日发表的文章表明,许多最近发生的地震都有可能是几百年前大地震的余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了规模宏大的地表破裂带,但其方向是从汶川向东北方向展开,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的中-北段以及前山断裂的中段展布。芦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并不位于汶川地震破裂带上,因此有专家认为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余震,而是龙门山断裂带上一次新的主震。

然而,有时主震造成的应力变化会不局限于主震所造成的破裂面上,这个现象称之为库仑应力转移。汶川地震后,如前所述,不少专家就认为地震使得库仑应力向龙门山断裂带南部转移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就认为,本次地震与汶川地震有一定的关联。到底雅安地震能否算作汶川地震余震,可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04 此次地震与三峡大坝有关?

采石、采煤和钻探等各种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地震,水库并不特殊首先理清一个概念,“地震”这种天灾只是一个结果,是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它的概念说的很明确,地震的诱因是有内外两种力的。

三峡等水坝常受质疑的原因也在于此,由于蓄水产生的压力,会增加额外的地壳应力,水坝沿线的地震活动也会略有增加。当然,这一点也不是中国独有,科学家早就发现建于1935年的胡佛水坝在建成10年间内,附近的地震活动是有增加趋势的。

除饱受指责的水坝外,能够诱发地震的人类活动还有很多。包括采煤、采石、石油钻探和向地下注入废水。而人类引发地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今年二月朝鲜核试验时造成的4.9级“非天然”地震。

网友(4):

找一张中国地图,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天府之国”最为直观的印象。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如果将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图中,大致能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
四川地形图,图中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
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投图步骤,可得出第一步推论: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这个来自经验的推论虽然简单,但实际上,已经抓到问题的实质了。因为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
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那么,为什么青藏高原要提供这么大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大的断裂系统呢?原来,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个结果,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与盆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可以找四川地形图看看)

网友(5):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第一,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第二,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第三,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