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城市经济体制
的形成和改革问题
(1)1949年~1956年城市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
①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国营经济。
②合理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得以恢复和发展。
③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破除旧制度的残余。
④1953年开始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私人资本主义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通过赎买政策,实现社会主义改革。
(2)弊端的出现:
建国初期的调整和改革,虽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但所形成的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3)新时期城市经济的调整和改革: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并逐步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②党的十四大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城市经济体制提出新要求。
(4)启示:
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调整和完善。
建国初期,依据马克思主义和斯大林体制,用强制手段建立了国家垄断一切的体制,改革后,对外宣传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实暗用黄老道家思想休养生息清静无为的思想。
原因和结果:被历次运动折腾怕了的中国人,借着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机会,部分地回归了黄老道家休养生息清静无为的政治路线,禁锢了已久的民间活力便如火山般地喷发出来,除了持续的经济增长,思想界也活跃起来
附金庸和邓小平关于黄老道家思想的对话:
查:中国的传统政治哲学,是盼望国家领导人“清静无为”。共产党人当然不能“无为”,要“有为”。但领导人心境清静一些、工作清静一些,还是好的。
邓:担任领导的人,不能出太多的主意。如果考虑没有成熟,不断有新的主意出来,往往要全国大乱。政治家主意太多是要坏事后。领导人宁静和平,对国家有好处,对人发有好处。查先生对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还有什么可以谈谈的。
·懒得要死。考试不会去背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