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关内关外以深圳特区管理线分界,也称为特区内和特区外。
1982年6月,深圳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修筑了一道管理线,称为“二线”。这道线把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内外,俗称关内和关外,这条管理线就是深圳特区管理线。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范围确定了。这个特区比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大多了,它的范围是根据深圳一带的地理特征,以梧桐山、羊台山脉的大岭古、打鼓嶂、大洋山等山脊划线,面积有300多平方公里。
二线全长84.6公里,东起大鹏湾的码头,西至珠江口的姑婆角码头。管理线设置仔角、盐田、沙湾、布吉、白芒、南头6个联检站、29个耕作口、163个岗楼、165个涵洞。共有85个单项工程,总预算1.15亿元人民币。二线的管理单位有口岸办、海关、特检、武警七支队、武警市支队。
扩展资料:
深圳特区管理线的历史意义:
二线自1986年启用,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这一决策对促进深圳经济特区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保持特区内良好的社会治安,保证改革开放政策在特区内的顺利实施,减轻边境一线的压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关二线撤消或北移的问题,2000年6月国务院组成了国家体改委、公安部、国家海关总署人员参加的调研组,在深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结果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并不影响深圳的经济发展,深圳经济的成功经验已充分证明这一点。
特区内外税收政策没有什么差别:一是海关税一样;二是国税一样;三是地税一样,国家并没有什么倾斜政策,不会制约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因此,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暂时不能撤,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利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圳特区管理线
简单说,深圳关内(特区内)指“深圳经济特区”,关外(特区外)指“深圳经济特区”以外的深圳辖区。
关内包括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区,关外包括宝安,龙岗2个区。
特区内和特区外之间有一道关线隔离开来,从特区外进入特区内需要经过深圳经济特区边防检查站(也称为二线关,即相对于海关这样的一线关来说的),非深圳户口的进入特区内需要办理边防证或者深圳暂住证,深圳户口的凭身份证就可以了。如从宝安区进入特区内就需要经过“南头关”,从龙岗区进入特区内就需要经过“布吉关”。
请看看深圳的大事记就对它有个大致上的了解啦: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5周年大事记
1979年2月 国务院发布38号文件,提出在若干年内把深圳建设成为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建设成为新型的边境城市
1979年11月 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直属省领导
1980年5月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搞好特区建设,并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从此,深圳正式定为“经济特区”
1980年8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对外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
1988年11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包括财政计划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2年7月 全国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通过决议,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制订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我在深圳工作过几年,对深圳还是比较了解和有一定感情的,虽然现在已不在深圳了。
深圳分关内和关外,即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关内就是所谓的市区,包括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和盐田区,比较繁华,聚集了大量的写字楼、大型商场和休闲娱乐场所,环境比较漂亮,很多建筑都是代表国际大都市的象征。关内的治安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在关内上班的人一般都是高学历或高能力的,素质都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关内上班是比较好的 选择。我当时在福田的华强北和罗湖的人民南路上多班,都是我比较向往的地方。
关外就包括宝安区和龙岗区,绝大部分是工厂,环境跟关内是没法比的,有的地方很脏很乱,有的地方还将就了,治安上面也不如关内了,因为大都是工人, 学历、素质等方面都相对不是很高。所以打架斗殴还是比较多的,抢劫、强奸、杀人时件都是比较多的。
哪好哪坏,相信兄弟都一目了然了吧!
深圳关内和关外,就像德国的东西柏林一样,建立的柏林墙,以深圳市中央的高山为界,设立了关卡、铁丝网、围墙,防止关外的国人随意进入关内。常情请参考朝鲜的开放的特区新义州。
关内的深圳是1979-1997年的样子工程,建设必须是最漂亮、治安必须最好的,发展必须是最好的,投入必须是最优惠的,把大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面资本主义的香港人看,社会主义的大陆城市不比资本主义的香港差。同时,想去关内的国人,必须持有边防证、家属、家乡官开出的担保书等等证件,才能进关内工作、居住、做生意,防止你们偷渡香港去。
关外是97年之后才发展起来的郊区,现在深圳关内基本是市区,关外是工厂区。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关内和关外的关卡、铁丝网、围墙都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