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格律应注意什么?

简要回答
2024年11月19日 01:42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网友(2):

对于古诗词格律的概念问题,初学者往往出现一些模糊概念,甚至某些概念存在着一些误区。现就一些问题与大家做一探讨。

一.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历来的诗词理论家都把唐宋以后工整严谨的“格律诗”称作“近体诗”,而把南北朝庾信到《诗经》之间的诗歌,以及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约束的诗作(包含唐宋以来的此类诗作)称作“古体诗”。所以,有一些朋友甚至指摘“古诗里也有不工的地方”云云。这即是一种糊涂概念。汉以来的“乐府”、“柏梁体”、“长短句”乃至“古绝”、“古风”等,都不受“近体诗”的格律规矩约束,甚至还刻意的在音韵、对仗等方面和“近体诗”拉开距离。比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石壕吏》等等等等。我想,为了区别于“古体诗”和“近体诗”,五四以来崛起的现代诗作应该称作“新体诗”。学习古典诗词时,应该先弄清它是属于那种体裁(诗体),再分析作品的精华所在。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免得使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误入歧途。

二.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糊涂概念。

先说“一三五不论”。在创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五言诗中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一字如果用仄声时,句子就犯了“孤平”;七言诗中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同样犯“孤平”。可是创作时该位置恰好必须用仄声字。怎么办?形成这种情况,就可以用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作为补救办法:就是五言"仄平平仄平"句式;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仄平平仄平"。反之,若是仄脚句式,五言“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一三五不论”可平可仄的了。

另外,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 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学友们可仔细揣摩把握。
再说"二四六分明"。"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对句拗救)。七言由此类推。 "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三.关于古今诗韵与平仄的问题。

诗韵与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平仄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吟唱起来仰扬顿挫,充分展现诗词的艺术感染力。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古、今声韵在发展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按古韵讲,平仄的划分是把古四声“平、上、去、入”的“平”声划为“平”,其它“上、去、入”则为“仄”。按今韵(也称新韵)讲,就是汉语拼音,现代四声即是汉语拼音的“一、二、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和阳平为“平”,上声和去声为“仄”。

诗歌必须通过吟唱才能体现她的艺术美感。古韵和今韵差别很大,现代人极少能用古韵吟唱、欣赏古体诗词的。艺术离开了受众就会变得毫无价值。所以,本人极力主张依照今韵来创作诗词。当然,我并不是说学习古韵没有用处,继承和发展古典诗词这一国粹,还必须要掌握古人的创作方法,了解了古韵,才能更好地研究、发掘华夏古文化的精粹,更好地发展我们祖先传下来的艺术宝藏。

网友(3):

http://www.wcai.net/poetry/gelu/gelu00.htm
王力《诗词格律》,这本书是王道。

依个人混迹各大文学网站的多年经验综合而谈,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135不论,246分明,
2.奇偶句平仄相对,偶奇句平仄相连
3.避免“孤平”,“三平尾”,"三仄尾”
4.可以“坳救”
5.注意入声字,归入仄音,比如“白”、“别”等等。常用的也就100来个,背一下就可以了
6.绝句1.2.4句押韵,一般第一句尾字为仄声,仄可以不押韵;律诗2.4.6.8句押韵,第一句一般也押韵。
7.律诗中间两联对偶

网友(4):

平仄和押韵

网友(5):

http://www.wcai.net/poetry/gelu/gelu00.htm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 韵
第二节 四声
第三节 平仄
第四节 对仗
进去看,一定是你要找的答案。

或者到里面去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7466.htm

http://www.people.cornell.edu/pages/st292/gelu/gelu.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