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一直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更能真切地认识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确实存在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成长环境和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而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形成影响更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是造成学生个体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有的学生缺乏在校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和应有的知识基础及能力,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不好,没有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当然,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在适宜的学习条件下,基础和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可以慢慢地赶上来,从而使这种差距逐步缩小。比如,我在要求学生选择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时,就指导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基础薄弱的同学应该选择以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主的资料,而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则应该选择综合性较强、以能力训练为主的资料。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对基础薄弱、成绩较差的同学加强辅导,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快进步,缩小了他们与学习成绩优秀同学之间的差距。在平时的课堂提问中,我也注意根据问题难易程度的不同来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回答出有关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基础差的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又可以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能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他们都能不断地进步。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对基础较差和学习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尤为重要。而教师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就有可能伤害基础薄弱、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成长发展失去应有的动力之源。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也不可能)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的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的差异可能会不断加大,因为能否更充分地从教师的因材施教中受益,最终还是由学生的基础和潜能所决定的。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当前的班级授课制,的确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扬长避短,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我们的教学进度、深度和广度尽可能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尽量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最大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经验、智能等,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我们需要注意监控学生的发展过程并适时纠偏。首先,我们要适时适量地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次,我们要注意监控并掌握学生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学生的行为表现出现了偏差,要及时指导教育他们做出改正。第三,作为教师,我们应彻底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切不可厚此薄彼,要认识到因材施教的精神实质就是有教无类,每个学生都应得到公平的对待。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并克服当前在因材施教方面存在着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把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对立起来。班级授课作为教育发展的历史产物,主要是追求规模效益,表现出集体授课、统一要求、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特征。班级授课与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但通过互补可以消除。遗憾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人由此走向极端,把因材施教与班级授课对立起来,在认识上和实践中产生了种种偏差。
误区之二,把因材施教和大多数学生对立起来,只定位在少数学生身上。长期以来,许多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而课堂教学之外需要施教的学生只是少数,如果把每个学生都做为因材施教的对象,那么班级授课岂不变成了老式的私塾教育,这样班级授课的价值和意义还体现在哪里呢?此外,还有的老师在情感、心理上对学生亲疏有别,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极少数“优等生”身上,对他们寄予厚望,屡屡用赞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这种做法对所谓“差生”造成的伤害。
误区之三,认为因材施教难度大,难以实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认为,因材施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施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学教的内容是广泛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是复杂多样的……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因材施教的变化性和艰巨性,都给我们因材施教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因而使我们中的不少人对因材施教产生了畏难情绪,以致在教学实践中只重视班级授课,只在班级授课上下功夫,而忽视了因材施教。
总的说来,尽管我们教师队伍中的少数人对因材施教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认识,但是,时代要求我们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只对“尖子生”情有独钟,而对“差生”抱着爱莫能助的思想。我们应该牢记《学记》中的一句话“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自觉地把因材施教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