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耳能听到的信号都是模拟信号,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没有发明数码音频记录格式(CD)之前,我们听到的唱片(LP)、磁带都是以模拟信号记录的。当CD数码记录格式出现之后,由于数码信号方便保存、记录、处理,因此,采用数码格式记录的信号越来越多,例如: VCD、MP3、MD、DVD等。数码格式记录信号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听感上没有模拟记录方式的节目源自然、好听,总有一种生硬的感觉。这是由于数字信号要是按照模拟方式来记录,这样势必造成数据量非常大,因此,对模拟信号采用数字格式来记录就必须要进行压缩,压缩是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律来进行的,根据奈氏定律,原则上只要在一个信号周期内采两次样,就可以回复原信号。如果信号都是正弦波或方波原则上是可以完全恢复的,但是,由于音乐信号有很丰富的谐波,这样在高频部分要丢失许多信息(例如小提琴、钢琴的泛音);采样频率越低,丢失信号越多,声音的数码声越重(越生硬),这也就是MP3没有CD好听的原因(同时也是CD没有SACD好听的原因)。数码声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数码信号都是方波信号,而经D/A所恢复的模拟信号都是有方波组合而成,根据富里叶变换可知,方波信号是由基波和非常丰富的高次谐波组成,虽然在D/A之后都有滤波电路,但是高次谐波总是难以百分之百的滤干净;二是在数字信号的转换中还存在一种"时基误差(jitter)","时基误差"会使音质变坏;三是数字信号还存在一种独有的"互调畸变"现象,因而会产生的量化噪声;四是数字信号在读取、存储中还存在着"误码"问题,"误码"的结果就是产生信号失真。因此,这四种原因使我们在听感上会产生那种生硬的"数码声”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简单说就是晶体管的声音-偏冷色,欣赏纯音乐的话还是电子管-偏暖色,温暖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