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的兴起,人类战争形态开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战争转变。那么这两种战争形态到底有何不同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作战主导要素不同。机械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物质力量。机械化战争中,杀伤破坏方式主要是武器的射程、速度和杀伤力等化学能和机械能,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军队人力以及坦克、飞机、大炮和军舰等武器装备的品种和数量。从两次世界大战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等,打的无一不是物质和能源。二战期间,交战国生产的军用飞机多达70余万架,其中,前苏联就达到8000架,欧洲主要国家和美、日的作战飞机也都达到了几千架;航空母舰多达l40余艘;潜艇达到了1500余艘,耗费物资和能源之巨大是空前的。与之相反的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信息,物质力量退居次要位置。在信息化战争中,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拥有制陆权、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和制电磁权。而要有这些权,就得先拥有制信息权。制信息权是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它能使敌军的物质力量在战场上失去效力,使已方的战斗力得到倍增。在“海湾战争”中,从物质力量来看,交战双方相差无几,伊军兵力54万,坦克4280辆,装甲车2800辆,火炮3200门;多国部队兵力52.7万人,坦克2200辆,装甲车2800辆。然而,由于多国部队掌握了制信息权,战场上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形,伊军在短时间内损失了86%的坦克、55%的装甲车和80%的火炮。
作战指挥控制不同。机械化战争的指挥控制,是横向连接的树状结构。这种指挥控制网络就像大工业生产按行业、按流水线建立的控制体系一样,其特征是金字塔状,下面大上面小,所有来自前线的敌我双方的情报信息,必须逐级按照官职大小向上汇报,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命令也按照这样的树状模式逐级下达到前线或基层。这样,只要增加作战部队的数量,就必须扩大指挥机关的规模和层次。信息化战争的指挥控制是扁平状的网络结构。在纵向上,从最高指挥机构到最基层分队所形成的逐级控制关系虽仍然存在,但是,单兵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成了指挥体系的最小层次。在横向上,各指挥系统间的横向联系更加紧密,它不仅包括平行指挥机构之间的联系,还包含非同一层次间指挥机构的横向联系;不仅包括不同军兵种各层次指挥机构的联系,还包括同一军兵种平行指挥层次指挥机构间的联系。坦克还是机械化时代的坦克,加装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后,光学、红外等探测装置所发现的目标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存储和处理,能够经由无线数据链路发送给战术局域网络,战术局域网络经由战区局域网络可进行全球通播,从而连通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陆海空三军部队。这就使得指挥机构变少、指挥效能增大、抗毁能力提高。
作战总体效能不同。机械化战争中,作战是单一武器系统之间的对抗,战斗力是靠装备数量的累加来形成和保持的,“数量越多作战效能越高”;战争的胜利是靠一个个独立战斗和战役的集合来实现的。而在信息化战争中,数字化网络把分散配置和单独作战的部队连接在一起,把一个个小系统连接为中系统,继而又连接为大系统,加之武器的射程、速度、杀伤破坏力的发展,武器命中精度的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集中了作战威力和作战能力。比如:侦察部队发现目标后,可将目标数据、图像等信息直接实时地传输给武器射手,对目标实施快速打击,从而提高了作战效能和命中精度;陆军坦克部队在遇到敌人装甲部队或强火力点的拦阻时,可直接将目标参数通报给海军或空军,召唤远程精确打击火力进行支援,从而使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整体作战效能增强。
不会吧 学习还学这个了!看来要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