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主义的萌芽
1、十六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十六、十七世纪西欧各国进入封建制度解体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封建生产关系渐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产生。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又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在漫长的中世纪社会里,由于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因而不断改进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到十六世纪初,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进步。
首先,在动力技术上,人们逐渐以自然力取代人力和畜力,风车经过改进在磨粉业中广泛使用,特别是发明了一种在构造上与过去不同的上击水轮,安装在河流或水渠附近,利用水流落差冲击轮叶,推动轮叶旋转,来完成大量工作。因为上击水轮可以安装在远离河流的水渠上,这就突破了下击水轮只能安装在急流险滩的局限性。上击水轮的推广,在技术发展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采矿业可将其联结在起重机、重力锤等机械上来运送、压碎矿物,冶金业可用水轮带动鼓风炉的风箱,纺织业可以用水轮推动漂洗机等等。
动力技术的进步使冶金和金属制造业发生重大变化,水轮机鼓风能力大大超过了手风箱,因而使熔炉炉温增高,炉体增大,容量和效能都有提高,能将生铁炼成熟铁,甚至可得到一层薄钢,这是现代冶金技术的基础。冶金技术的变革,引起金属加工制造方法的改进,铸造法取代了锤锻法,可制造出较复杂的工具,如旋床、钻床、磨床、起重机、重力锤等,这些技术成就使最繁重的采矿业逐渐机械化,此外,人们还发现了炼铜和制造铜铅合金的方法。在纺织业中,从十四世纪开始广泛使用手摇纺车,使劳动效率提高了一倍,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又发明了小型脚踏纺车和脚踏织布机,使用脚踏纺车可使纺线、缠线两道工序同时完成,这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随着冶金和金属制造技术的进步,逐渐兴起了新的工业部门——军火工业。十四世纪前后,中国发明的火药、火枪传入欧洲,欧洲人开始铸造枪炮,十六世纪他们发明了轮机枪(由小钢轮与燧石相击而发火)和燧发枪(用弹簧作用发射,用燧石引火)。大炮也不断改进,最远射程可达2000多米。由于铸造枪炮需要更多的生铁、铜和钢,反过来刺激了冶金和铸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技术的进步比较缓慢,但受工业发展的推动,十六世纪在农业方面也有改进,铁犁逐渐推广,开始大片垦荒,增加耕地面积,在耕作制度上采用多田轮作制,耕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者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劳动的社会分工也更加复杂,十六、十七世纪,手工业的专业化分工大为加强,法兰克福有手工业行业190多种,伦敦有100种以上,巴黎有350种,以前作为农业副业的酿酒、缝衣、制面包等,这时也脱离农业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体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分离。
手工业专业化程度的加强,便产生了地区的分工,出现了地区生产的专门化,英国的绒面呢、尼德兰北部的船舶、西班牙托利多的刀剑、意大利米兰的甲胄等产品,不仅在欧洲享有盛名,而且远销世界各地。到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逐渐形成一些比较大的工业中心:伦敦、阿姆斯特丹、里斯本、米兰、威尼斯、罗马等,人口都在十万以上,巴黎甚至可达20万人。城市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引起城市对粮食和原料需要的增长,因而西欧各国出现了一些商品农业区,如荷兰的奶牛和奶制品,德国莱茵地区和法国香槟地区的葡萄和各种酒类,卡斯提的美利努羊毛等地方性农产品远近驰名,农村越来越广泛地卷入商品市场,为城市和市场的需要而进行商品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2、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的建立,在社会上和经济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货币和商品要转化为资本,二是直接生产者要与生产资料分离。商品和货币并非一开始就是资本,只有当小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在一部分人手中集中了大量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他就需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以增殖自己的财富,这样就需要能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在封建社会,农奴和依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手工业中的帮工和学徒受缚于封建行会,都不能成为自由劳动者,因此直接生产者必须从封建束缚和行会强制下解放出来,并且被剥夺得一无所有(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才能转化为雇佣劳动者。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条件,是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其表现形式为:强制剥夺直接生产者的生产资料,推销国债,提高赋税,实行包税制,在国内外实行武力征服、掠夺等等,表现在具体国家和地区虽不大相同,但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则是全部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英国的“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形态,马克思在仔细研究和分析了圈地的过程后,把它称之为“生产关系革命”。所谓圈地,主要是用暴力剥夺个体农民的份地。英国的圈地运动经历了两个高潮,一个出现在十五世纪后期,延续至十七世纪初,另一个发生在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前次是对农民份地的最初冲击,后者是最后消灭了小农,使小农赖以存在的份地制化为乌有,从而使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最终崩溃。
殖民掠夺是原始积累的另一要素,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英等国殖民者用最残忍的暴力手段掠夺亚、非、美洲各族人民,从十六世纪起的350多年间,他们从非洲掠夺黑人运往美洲卖为奴隶,奴隶贩子通过黑奴交易谋取暴利,这些金钱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并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此外,原始积累的方式还有商业战争、国债制度、现代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这些原始积累的不同形式,都是通过运用国家权力、运用暴力来促进封建生产方式的瓦解和资本主义方式的产生。
3、早期的资本主义关系
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在西欧,从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产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一直是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这个阶段通常被称为工场手工业时期。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最初的繁荣是在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尔,但发展最迅速的是英国。圈地运动加快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步伐,其中以毛纺织业最为兴盛。十三、十四世纪英国还是一个羊毛原料生产国,所产羊毛独占欧洲市场,由于羊毛原料充足,价格低廉,英国政府又鼓励外国织工移入本国传播纺织技术,同时,在与外商竞争中,英国采取措施,如征收羊毛出口税、禁止羊毛出口、禁止外国呢绒输入等,来保护本国呢绒业的发展。到十六世纪,英国从羊毛输出国一跃而成为呢绒输出国,呢绒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毛纺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由于呢绒销路广,需求量大,依靠作坊手工业的小生产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于是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大生产势在必行。
早在十五世纪,英国便有“呢绒商”在活动,他们握有大量资本,购买大宗羊毛原料,零售给农村家庭手工业者,经他们织成呢绒后由呢绒商收购,然后投入市场。“呢绒商”从供给原料到收购成品,把家庭手工业者纳入他的生产体系,切断他们同市场的联系,这就使家庭手工业者完全依赖于“呢绒商”,实质上变成受雇于“呢绒商”的雇佣工人,“呢绒商”则成为新兴资本家。这种新的生产组织便是农村中分散的手工工场。到十六世纪,英国毛纺织业中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非常迅速。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集中的手工工场开始出现。十五世纪行会手工业者的竞争使得阶级分化日益加剧,不仅帮工和学徒已沦为事实上的雇工,而且比较贫穷的行东也丧失了独立,富裕的行东运用手中的资本购买厂房、原料和工具,将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集中在工场里,按照统一指挥,从事分工生产,这些富裕行东完全脱离劳动,专靠剥削为生,成为新兴的资本家。但十六世纪时千人以上规模集中的手工工场为数不多,一般多在百人以下,英国直到十七世纪末,那种分散的手工工场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生产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工细、劳动生产率高,生产过程的分工、劳动和工具的专门化都有利于技术改进,是向机器生产过渡的重要阶段。但手工工场主对雇佣工人的残酷剥削,又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而且雇佣工人的工资极其微薄,1583年,英国采煤工一天工作12—14小时,工作只有六便士,而且工资的提高和物价上涨之比不成正比。此外,手工工场的劳动条件也十分恶劣,这也是为什么无产阶级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跟资本主义剥削展开不断斗争的原因。
在农业方面,十五世纪的英、法和尼德兰地区,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趋于衰落,资本主义关系开始萌芽,这种变化与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有关,商品经济到处瓦解了自然经济,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让位于货币地租。早在十三世纪末,货币地租在英国地租总额中就超过了2/3,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两极分化不断加剧,多数农民陷于破产,被迫出卖劳动力,少数人则富裕起来,购买土地,剥削雇工,变成经营资本主义农场的农场主,这个变革过程由于圈地运动而加速,圈地以后,有的贵族地主把大片土地改营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有的把土地出租给乡绅、富农或市民,自己坐收地租。贵族地主与这种租佃者的关系,已不是过去那种按传统的封建惯例租地的关系,而是一种契约关系,双方依契约来维系关系,租约期满,土地才有可能被收回,这种租地在性质上已不同于封建地租,而是剥削雇工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资本主义地租。这种租地经营农场的人,称为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他们与贵族地主订立的租约一般都是长期的,即使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时租额仍不变,租地农场主靠这种牺牲贵族地主和雇佣工人利益的方法不断积累资本。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历史背景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个事件在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
(1)十五世纪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急速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开始从内部侵蚀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瓦解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商品交换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大量货币,这时西欧货币已经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白银同是欧洲各国和欧洲各国间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银就占有一切,黄金能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欧社会各阶层,尤其商人和资产阶级,非常热衷于追求金银、财富,然而欧洲大陆所产金银有限,于是他们把注意力转到了东方。当时欧洲流传很广的一部书《马可波罗行记》(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青年时代随其父叔到中亚、印度和中国等地经商,元世祖时在中国朝廷做官,在中国住了十七年。回国后,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战,威尼斯战败,马可波罗被捕下狱,在狱中他口述了在东方的见闻,由比萨作家罗斯蒂生记录整理成书,广为流传),该书对印度、南洋和中国的财富作了夸张描述,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上层分子到东方寻金的热情。
(2)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原来有三条:一条陆路,由中亚沿里海、黑海到达小亚;两条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东岸叙利亚一带,或先由海路至红海,然后由陆路到埃及亚历山大港。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不久又占领了克里米亚,控制了东西方间的传统商路,对往来于地中海区域的欧洲各国商人横征暴敛,百般刁难,因此,运抵欧洲的商品,数量少且价格高,而欧洲上层社会把亚洲奢侈品看作生活必需,不惜高价购买,这种贸易造成西欧的入超,大量黄金外流,于是西欧各国贵族、商人和资产阶级急切的想绕过地中海东部,另外开辟一条航路通往印度和中国,从亚洲直接获得大量奢侈商品。
(3)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发现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十五世纪西欧出现了适于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时得到普遍应用,欧洲人利用它来辩明地理方位,确定航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希腊的地圆学说在知识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以佛罗伦萨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最为坚定,他从大地是球形这一假定出发,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和中国,并绘制了概略的世界地图。总之,十五世纪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世界各地航海经验的积累,使欧洲的航海员敢于远离海岸,到从未去过的大洋里航行,从而导致新航路的开辟最终获得成功。
2、新航路的开辟
最先探寻通往印度航路的是葡萄牙人,从十五世纪初开始,葡萄牙的贵族阶级在专制王朝的支持下,为了寻找黄金,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于1415年占领了非洲西北角的休达城。七十年代,葡萄牙人到达加纳,发现那里黄金丰富,后被欧洲人称为黄金海岸。八十年代到达刚果和安哥拉,每次出航都带回大批贵重物品。这种情况对西班牙人是个刺激,为了同对手竞争,西班牙朝着另一方向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其结果是开辟了横渡大西洋的欧美航线,发现了美洲大陆。意大利人哥伦布根据地圆学说,认为从大西洋到一直西航可到达印度,西班牙国王采纳了他的意见。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于10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瓦特林岛,他认为所到的地方是印度,把遇见的土著居民叫做印第安人,然后继续南航,到达古巴、海地,于1493年3月返回西班牙,这是哥伦布第一次航行,随后哥伦布出航又发现了一些岛屿。
就在哥伦布探航期间,意大利人阿美利哥&S226;味斯普奇考察了南美洲东北部海岸,他返回后绘制了最新地图,并出版了《海上旅行故事集》,书中断定这个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后人用他的名字给新大陆命名为“阿美利加洲”,但哥伦布最先到达的南北美洲间的岛屿后来一直叫西印度群岛。
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推动各国掀起了一个新的海外扩张浪潮。葡萄牙不甘落后,早在1486年,葡萄牙人迪亚士航行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7年,达&S226;伽马率船队沿迪亚士走过的路线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北上,靠一个阿拉伯航海员的领航,于1498年5月22日到达印度卡里库特港,新航路终于开辟成功,达&S226;伽马满载香料、丝绸回到葡萄牙,获得的纯利超过航行费用的六十倍,这在欧洲又引起极大震动,西班牙贵族尤其眼红。
1519年9月,由于在本国受不到重视而投效西班牙国王的葡萄牙人麦哲伦作环球航行,船队到达南美东海岸后沿岸向南,穿过南端的海峡――后被称为麦哲伦海峡,向西进入一片海洋,由于沿途风平浪静,于是船员称之为太平洋。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企图征服各岛屿,结果被当地居民杀死,其余船员经过印度洋,绕好望角北上,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这样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宣告成功。
3、早期殖民征服和掠夺
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发现后,处在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没落贵族和商人,在各国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征服和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先于其它欧洲国家进行征服和掠夺的,两国把他们最先到达的地方都宣布为本国属地,结果为争夺属地两国发生了争执,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是出面调停,双方于1494年6月签订条约,在佛得角群岛以西2220公里处,从北极到南极划出一条分界线,称为“教皇子午线”,条约规定该线以西所发现的非基督教国土归西班牙所有,以东属葡萄牙。当麦哲伦航行抵达摩鹿加群岛后,对该岛归属问题发生矛盾。1529年,双方在萨拉哥撒再订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的地方,划出另一条分界线。根据这两次协议,西班牙几乎独占了美洲,葡萄牙则将亚洲和非洲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殖民地瓜分。
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不久,西班牙人就开始侵占美洲大陆。在十六世纪头十年,首先占领了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岛,在海地岛的圣多明各和牙买加、古巴、波多黎各等岛屿建立了殖民据点,然后进一步侵占广大的中南美洲。到十六世纪中叶,除葡属巴西外,北起墨西哥,南至阿根廷南端合恩角,整个中南美洲大陆基本上被西班牙人征服,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十分卑鄙残忍,其中对墨西哥和秘鲁的征服最为典型。(科泰斯、皮萨罗的征服活动)
西班牙人征服中南美洲以后,在那里设立殖民政府,派驻总督,实行直接统治,随后西班牙人大批移民。到1574年总数就达15万,西班牙贵族、僧侣、商人和其他冒险家在那里霸占土地,成了大地产的主人。原来土地上的主人则沦为农奴或奴隶,殖民者在种植园和金银矿中推行奴隶制度,残酷压榨和剥削印第安人,造成印第安人口锐减,例如:1503年西班牙入侵牙买加时,岛上居民约30万,1548年时则几乎绝迹。到十六世纪中叶(1541年),据估计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被消灭了1500万人。
由于印第安人大批被虐杀,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从十六世纪起,殖民者开始从非洲贩斥黑人,运往美洲为奴。十六世纪内,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奴约90万,十七世纪约275万,十八世纪约700万,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运到美洲的黑人共达1500万,加上猎奴和贩运中死亡的人数,非洲损失人口约6000万至一亿,由于奴隶贸易获利丰厚,因此西欧各国殖民者展开了激烈竞争。十六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垄断了这项贸易,后来荷兰一度夺得垄断权,但不久它的地位又为英、法所取代。
美洲大陆沦为殖民地后,西班牙每年有两支船队,在春夏两季开往美洲,满载黄金、白银等,由军舰护航回国。十六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从美洲流入西班牙的黄金有5500公斤,白银24万6千公斤。十六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中将近83%归西班牙所有,葡萄牙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而它侵略的对象却是文化发达人口稠密的东方大国。因此它很难直接占领如此广阔的领土,不得不采取建立军事据点,控制海运,保护商站,以垄断东方贸易的政策,它不但在公海上抢劫其它国家的船只,还经常劫掠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群岛沿岸居民。十六世纪他们从非洲抢走了27万6千公斤黄金,掠夺了大批象牙和奴隶,每年都有大批物品被运回里斯本,然后以垄断价格卖给欧洲商人,获得惊人利润。
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从事殖民侵略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由于他们国内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工业发达,国势发达,可用商品和大炮打开西、葡殖民帝国的大门,所以逐渐在亚、非、美各地排除了西、葡势力。荷兰人对殖民地的经营主要通过贸易公司,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以印尼为主要活动区。1621年又成立西印度公司,垄断美洲和西非贸易。他们对殖民地的掠夺手段和西班牙、葡萄牙一样野蛮、残酷。英国的殖民活动开始于十六世纪晚期,主要是一些工场主和商人集资组织贸易公司,从事固定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扩张。从1613年开始,英国以印度为主要殖民侵略对象,不断渗透其势力,但与葡萄牙势力发生抵触。于是英国采取结好印度王公共同对付葡萄牙人的策略,排挤了葡萄牙人,并继承了他们的权益,随后英国插手印王公间的内争,借机扩充势力。但十七世纪末以前,英殖民者只能采取蚕食政策扩大力量,因为莫卧儿帝国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具有一定制止力量。
4、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后果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大陆的发现,对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的直接后果,首先是殖民制度的建立,新兴的欧洲资产阶级抱着发财的欲望,纷纷到亚、非、美洲进行殖民,疯狂掠夺资源,侵占土地,建立血腥的殖民统治,用征服、奴役以至消灭殖民地人民的办法积累资金,他们夺得的财宝,纷纷流入宗主国,并在那里转化为资本,西欧资产阶级利用这些资本扩大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但对殖民地来说,殖民统治的建立,使殖民地各国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和发展,大大滞缓了该地区的社会进步。
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还引起了两场革命。①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原来封建行会手工业生产已大大不能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因而市场的扩大,刺激了正在萌芽中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使意大利的商业城市逐渐丧失了独占东方贸易的地位,日趋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和国家,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如荷兰、英国,因处于有利位置而在世界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十六世纪二十至七十年代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十七世纪之后安特卫普的地位才逐渐被阿姆斯特丹和伦敦所取代。②价格革命。由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突然增多,仅在十六世纪之内,欧洲黄金数量从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增加一倍多,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增加达两倍多,而这些金银是用殖民地人民廉价劳动力开采的,成本极低,因而引起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导致西欧各国城乡雇佣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生活更加困苦,而新兴资产阶级及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和上层富裕农民却从谷物上涨中获得好处,所以“价格革命”也是资本积累的因素之一,它一方面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者,另一方面加深了对劳动阶级的剥削,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地位。
5、对哥伦布远航美洲的评价
一种意见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如果站在印第安人的立场上评价他,必须全盘否定,理由是:1、哥伦布发现新航路,虽然在一定限度的历史时期内是必要的、进步的、必然的,但他给印第安人带来的是屠杀和掠夺,根本没什么功劳可言。2、资本主义虽然比印第安人的社会制度先进,但没有哥伦布的发现,他们终究也要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3、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发展,不关印第安人的事,印第安人没有义务用千百万人的骸骨去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种意见认为,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新大陆,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过推动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2、它所产生的后果是殖民掠夺的开始。3、对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哥伦布的实践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动摇了天主教世界观的基础。
第三种意见认为,对哥伦布航行和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意义,既要予以充分肯定,也要对其所表现的海盗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
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政权是尼德兰
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英国
但是资本主义最先产生是在意大利罗马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