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赵云的简介啊~~急急急急急!!!!!

2024-10-31 13:29:39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赵云(?-229),东汉末年,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云别传》中有言:
(1)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对相貌的重视大家在曹操与匈奴的故事中就可窥豹一斑,此乃赵云之才)

(2)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此处怎看不出公孙瓒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主不弃谓之不智)

(3)时先主亦依托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同床而眠,黄忠、马超有过这种待遇么,貌似非兄弟的只有诸葛了吧?可见其信任程度,后虽不听赵云劝谏强征孙吴,但此时利令智昏的先主连诸葛亮的意见都听不进去,怎会听赵云的?)

要说护少主这一事乃是赵云最大功劳暂且不论,却没说细致的地方。《云别传》曰:
(1)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刘备诸葛张飞赵云一起跑路的,缘何独赵云回返救甘夫人与阿斗,张飞却不念着刘备总裸奔说不过去?试问三五万人追着你跑的时候还有胆回去救个妇女小孩还能成功救回来的难度相比一场意外天降大雨带来的胜利——传说中水淹七军——谁难谁易,个人不敢妄评,但大家心里边想象看:这种人就算没有将才,难道也没有武力?)

(2)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能抗拒美色诱惑的人至少在三国中被提及的无人能出赵云之右,曹操、郭嘉貌似均好色,赵云能肯顾全大局而弃国色——虽然此时娶了也无妨大碍,此云之人品高于三国众生之一也)

(3)先是,与夏侯惇战于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无武力、无将才站夏侯惇可以生获敌将?未免说不通;念旧白先主活之,此重义;推荐为官,此识才;不用自近,此避嫌为公)

(4)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无有正直之名,如此雄伟英姿之人派之去管正直年少芳龄的孙夫人,那大耳朵有老,能不坏事?且对待孙权的妹妹,刘备的夫人依旧能秉公处理,此非表率?)

云别传》曰:
(1)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战后定民心,非将帅之才能有此远见?将、帅、并不只是打胜仗就可以,否则哪儿来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说法?此非大功,但有从高祖故事,风国库,远美色,难道不也是成功必备的条件么?)
(2)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 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 。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诸葛亮没有的空城计后世唱起来没完,这书中记载的“偃旗息鼓”就办不上台面?都说赵云谨慎之人,无此虎胆,安能拒曹于营之外?)
(3)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试问,先主欲讨孙权的时候,张大帅怎么没有出来劝阻呢,即便飞哥不在,诸葛也躲到一边去了,剩下一干费祎杨仪出来的没出来的乱七八糟的谋士怎么没有一个站出来说话呢?此战略眼光后人评价颇高,也能体现赵云远大的战略眼光,鲁肃怎么了,也仅此罢了)

5、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1):《云别传》曰: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史书记载魏延听闻诸葛另自己断后时抱头逃窜入蜀;而街亭打败时,赵云亲自断后而军队阵型不乱,将帅未缺,士卒几无损,古之将才,此足矣。闻说关羽会打仗,但最后却是骄傲自满送了荆州和自己的命,他最缺的难道不正是这个么?)
刘备不中用赵云情有可原——七百里连营让儿子辈的毛头小子烧得屁滚尿流,前半生大部分时间胳膊腿都不要地逃跑裸奔的人您要是说他任人唯贤,独具用将眼光我就真笑了;但是说诸葛不重用就有点过不去了。
(1)“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为何诸葛亮帅张飞与赵云却要分兵赵云?

(2)"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此时魏延也在,为何诸葛还要分兵赵云?这不是跟刘备不分兵则已,分兵必有关羽是一样的道理么?

6、有一条容易被大家忽视和误解的评价,也是《三国志》中得来的: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爪牙的含义与今日不同,古代是很好的褒义词,而灌婴、滕公两个人大家可以查史书这是什么样的人物:查阅《史记》,汉初的功臣之中,排位基本为:萧何、张良、韩信、曹参、周勃、陈平——此六人均为单独列传——而后就是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同传。就是说,夏侯婴和灌婴在武将之中,仅仅次于韩信之流,都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武略自不必说,就说文韬,这两个人都官至丞相、太仆,参与国家废立之事,这样的地位、功劳、才能和见识,岂是典韦、许楮之流所能望其项背?怕是文远、子孝之属,还要稍逊三分吧。穷三国一世,能担当“灌、滕之徒”四字的,也是凤毛麟角。

当然,如果我们只是看《三国志》中的《赵云传》,就会发现,其中对赵云的记述非常简略,只有区区150字左右,远不及三国同期的其他名将详尽。那为什么陈寿要将“灌、滕之徒”这么高的荣誉称号加给赵云呢?我认为应该是如下几种原因。

第一,他的功绩和官职虽然不如关张马黄四人的,甚至也不如后来的大将魏延,但除了这五人,其他人的功绩却是远远赶不上赵云的。之所以《赵云传》中的记述相当简略,并非赵云没有上乘表现,仅仅是因为陈寿著《三国志》时,对史料的取舍极为严格,所有不能得到证实的史料都弃而不用,所谓宁缺勿滥,所以在《赵云传》中仅仅写进了能够查实的几件事。比如在攻打益州时,表现非常出色的黄忠,陈寿的记述也非常简略:“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而并没有记述黄忠如何陷阵杀敌。而对赵云的记述则是“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则说明赵云是诸葛亮手下的主要将领,并立有战功——益州不是赵云和魏延两个人攻下来的,先后数年,大小数十仗,其他的将军自然都出了大力,大都立有战功,但由于篇幅或其他的原因,陈寿都没有详尽记述,比较而言,对赵云的记述已经算是较多的了,说明在这次战役中,赵云的表现应该是比较突出的。而其他的战役,也是同样如此。

第二,赵云所擅长的作战方式可能不适合蜀汉的具体情况。赵云是常山真定人,而真定当时接近塞外,其地之人多擅骑射,赵云应该也是一样,更为擅长骑兵突阵。赵云到刘备手下后,就先是“为先主主骑”,就是说,在刘备手下统领骑兵。但是后来由于刘备的发展一直不顺利,在广陵与袁术作战时,竟然因为粮草不济而达到“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的地步,战马自然也就全部充了兵粮了。而刘备到了襄阳后,由于地理和综合实力的因素,刘备也没有建立起强大的骑兵。这样,赵云实际上就成为了刘备的后备人才。而到了蜀中后,蜀多山地,适合步兵发展,而且战马的来源也很有限,有限的骑兵又要优先给曾经指挥过大的骑兵兵团作战的马超,因此赵云实际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实际是无兵可带的光杆司令。虽然如此,赵云还是偶露峥嵘,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力和再造能力。在蜀汉后期,赵云就不仅仅统领骑兵,而成为一个全兵种的合格统帅了。

第三,陈寿在著《赵云传》时,虽然采用的史料非常有限,但他知道的赵云事迹其实是非常多的,但由于无法找到官方的资料来佐证,而他又非常严谨,因此只得弃而不用。但他在心里,对这些事迹却是认同的,他对赵云的才华、德行都是极为推崇的,而赵云的功绩之所以不显,是因为和李广一样:“无功缘数奇”,所以才在最后的评语中将其称为“灌、滕之徒”。 而裴松之所引注的《云别传》,则是对这句话的极好的注解,这就说明,陈寿对赵云的这句评价,也得到了裴松之的认可。
因此,就史书来分析,赵云的文韬武略,在三国之中都是上上之选,虽不能与公谨之流争锋,退而与兴霸、妙才比肩,还是绰绰有余的。
萧常《萧氏续后汉书》: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赦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给予了赵云三国最优的评价)

牛运震《读史纠谬》:赵云别传载云从先主本末及辞赐田谏东征,皆卓然识大体。   

钟惺《史怀十七卷》: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独名将而已。   

范光宙《史评》:然则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岂名将云乎哉?

张溥《历代史论》(论赵云伐吴之言):其明大义,断大策,同于鲁肃,然度先主不能听也。

徐奋鹏: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之完人欤。

王夫之《读通鉴论》: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

陈允锡《史纬》(论赵云谏东征):此策甚高,备不从以取败,天不祚汉也。

朱轼(即朱可亭)《史传三编》:故孙膑减灶而虞诩增灶,赵奢增垒而赵云开垒,虚实强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异变也。

卢弼《三国志集解》: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於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姜维: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 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这条评论很重要,当时刘禅追封先人时,赵云无可非议地被众人举为同四虎将同等的地位,可见子龙于人心之重。)
最后,有人说赵云一身没有斗过名将,且看:赵云虽三十合才败张合,而马超二十合败张合。但仔细看清楚的话:“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邰。邰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合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赵云独战有兵之将,马超纯粹但挑。值得一提的是,赵云在次之前以被许楮.于禁.李典三人围攻过,形势上也处于下风。又看汉水:云大怒,骤马一枪,又刺死焦炳。杀散余兵,直至北山之下, .见张合、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张.徐两位仁兄,想必在乌林吃了不少苦头吧。不知道吕布张飞,打败过什 么名将呢?..赵云杀败的将领怎么会成了垃圾了呢??? .第一个就许楮 .第二个是张颌 .第三个高览 .第四个张秀 .第五个曹洪 .斗败过徐晃,吓退曹营第一猛将张文远(三国志后注---魏传,国之将者恶来,次之文远也!意思是我们国家最厉害的是典韦,后者就是张辽) .其他的还有很多,比如河北名将鞠义.难道赵云斗的不是名将?? .马超和曹洪打了50回合才赢,赵云20合败曹洪哦~~ .定军山单骑救黄忠!刚出道就败文丑!

网友(2):

赵云(?-229),东汉末年,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

赵云 字:子龙 出生地: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逝世日期:229年 职业:将领主要成就:长坂救刘禅、定益州郡县代表作品:《驳成都屋舍园田分赐诸将议》封爵:永昌亭侯谥号:顺平侯历属势力:公孙瓒,刘备

网友(3):

赵云(?-229),东汉末年,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