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024年11月30日 12:42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中心思想: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祖国人民和党所给予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课文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扩展资料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乔羽先生作词,刘炽先生作曲,刘惠芳演唱的歌曲。该曲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

2002年,该歌曲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上被选为课文。

参考资料

让我们荡起双桨_百度百科

网友(2):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鱼儿是自由自在的,可它们竟 羡慕我们的生活,更体现了少年儿童的欢乐、幸福。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不是谁安排的,是我们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但是没有祖国的安定团结,当然不会有我们小朋友的幸福生活。花朵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的温暖,党就是太阳,有了党的关怀, 我们少年儿童才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最能在人生道路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融入了时代,抓住了时代的精髓,合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它体现了纯正的情感和高尚的灵魂。

扩展资料: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抒情的二部曲式合唱,表现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描绘了新中国的花朵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唱歌的欢乐景象。

1955年,《让我们荡起双桨》播出后,影响很大,后来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

2002年,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上被选为课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让我们荡起双桨

网友(3):

课文的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主旨: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祖国人民和党所给予的。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55年,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祖国的花朵》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1955年7月的一天,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电影中的小演员和群众)来北海公园体验生活,作曲者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并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途中突发灵感,于是就在这“犀牛望月”小小的半岛一块大石头上,刘炽以腿为桌开始了他的写作。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部分和童声二部合唱部分完成,又用了十几分钟加以修改,将歌曲逐渐完善。刘炽让导演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后唱给大家听,孩子们听后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乐曲真切的表现了孩子们的心情,趣味和欢乐与幸福,刘炽这才感到满意。


参考资料:让我们荡起双桨-百度百科

网友(4):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反映了一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心态。展现了那个时代少年儿童这个年龄特有的活泼和朝气。它主导积极和光明,具有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还因此呈现出一幅新中国各年龄段人们团结一致、互为联系的美好图景。

扩展资料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乔羽先生作词,刘炽先生作曲,刘惠芳演唱的歌曲。该曲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2002年,该歌曲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上被选为课文。

1955年,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祖国的花朵》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1955年7月的一天,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电影中的小演员和群众)来北海公园体验生活。

作曲者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并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途中突发灵感,于是就在这“犀牛望月”小小的半岛一块大石头上,刘炽以腿为桌开始了他的写作,《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部分和童声二部合唱部分完成,又用了十几分钟加以修改,将歌曲逐渐完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让我们荡起双桨

网友(5):

课文的主旨: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祖国人民和党所给予的。

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深刻贯彻落实了毛泽东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与政治、人民和生活等的关系。而为了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方方面面的巨变,以及对各阶层、各民族、各年龄段人民的关注,当时的电影界也投拍了大量表现这方面内容的电影,作为祖国未来的少年儿童,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影主角,并有了《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