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对象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那么,美国是否真心要帮助苏联和东欧国家重建?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什么拒绝援助?接受有什么不好?要搞清这些问题并不困难。简单地说,马歇尔计划表面上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但是美国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英法排挤苏联。至于东欧国家,则最好通过马歇尔计划从苏联的铁拳下争夺过来,使美国在欧洲与苏联的对抗中处于绝对优势,同时又有利于欧洲的统一和经济重建与复兴。否则,亦排斥东欧国家。
、“马歇尔计划”出台目的
美元到头来都会在美国花掉”,“在当前西欧大量需要美国货的情况下,美元很快就会回到美国来”,“这笔钱是在美国国内花掉,用来购买美国农民在农场上和工人在工厂里生产的东西”①。由此认为,马歇尔计划推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是为了发展美国经济。李申也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马歇尔计划表面上的目的在于通过美国的“援助”来恢复遭到战争重创的欧洲经济。实际上真正目的“在于以借复兴欧洲经济为名,利用西欧的经济困难,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进而夺取西欧市场,保障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资源的权利”[8](p.82~83)。李申认为,二战后美国成为全球性的军事和经济第一强国.对外经济扩张、扩大国外市场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迫切需要。东欧国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通过本国人民艰苦奋斗以及苏联军事、经济上的帮助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使美国战后势力范围和市场大大缩小。因此,美国只有把目标放在西欧和拉美其他地区。但是,西欧因经济混乱导致政局不稳,这也给美国在西欧的投资蒙上一层不安的阴影。因此,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通过“援助”竭力使西欧的经济得以恢复。
双重因素说。当前史学界一种较为盛行的观点认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又有经济的因素。资中筠认为,马歇尔计划具有双重相互关联的目的。西欧能不能迅速地从战争的废墟中站立起来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在“冷战”之初,实质上关系到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衰以及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竞赛谁胜谁负的问题[10](p.387)。而陈乐民在《战后西欧国际关系》一书中认为:“马歇尔计划5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11](p.85)提出:“‘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抗衡苏联;同时,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以控制西欧、乘人之N的意图也是很明显的”[11](p.83)。
总之,关于马歇尔计划出台的主要目的,无论是意识形态说、经济扩张说、控制西欧说还是双重因素说.都是服务于美国的战后全球战略利益的。因为“复兴欧洲乃是关系美国称霸全球的全局问题”[12](p.61)。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称霸全球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