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应该这么理解:
最正规的做法是: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运载体(这里指质粒),会在将重组质粒导入表达宿主之前,先导入克隆宿主,然后从大量繁殖的克隆宿主中提取重组质粒,将提取出的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再进行电泳,观察电泳结果中是否存在切下来的目的基因片段,以此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运载体。如果电泳结果正确,我们才会把从克隆宿主中提取的重组质粒导入表达载体。
一般来说标记基因是质粒本来就有的,比如说一些标签基因(His标签或荧光蛋白标签),我们插入目的基因的时候会把目的基因插在启动子的下游,标签基因的上游,这样就会使得外源目的基因和标签基因融合表达(一起表达,注意插入的目的基因3'端不能有终止密码子,当然5‘端和中间也不能有),如果你插入的外源目的基因中存在终止密码子,那么其下游的标记基因就不会表达,说明我们插入的目的基因可能只表达了一段就终止了;如果你插入的目的基因的核酸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会导致下游标签基因产生移码(阅读框移位),将来标签基因就表达了和预期不一样的肽链,也就无法检测到预期标签基因的功能了。如此反着想你就可以知道标签基因的功能了。
DNA分子杂交可以在目的基因蛋白表达之前就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可以更早的从基因水平判断是否达到目的,在一些大量的实验工作中往往可以得到初步的检测确认。但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得到蛋白的表达,即时基因水平检测正确,也会有蛋白不表达的其他因素,所以最后以抗原-抗体检测为最可靠的依据。
标记基因一般是质粒上就有的
DNA分子杂交是为了判断DNA是否已经导入到质粒上
标记基因应该和目的基因连在一起倒入,如果本身质粒有标记基因则无法筛选了。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标记基因是人为加上去的,天然的质粒上没有.基因工程用的质粒都是人工改造的,带有标记基因.有公司专门做这个,提供人工改造好的质粒.做实验时只需导入目的基因.给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