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024年11月27日 15:30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依靠生活动来创造衣、食、住、行等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促使人们要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关心自己的生产成果与生产它们所消耗生产资料的比例,讲求效益,力求少投入、多产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劳动过程进行组织和规划,同时对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进行观察、计量、记录、计算和比较,从而也就产生了融合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最初,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它是由生产者凭借记忆,或是简单的记录,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出等事项记载下来。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过程日
(二)会计的发展和计算。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日益社会化,节约劳动耗费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日益增强,并且难度越来越大,对会计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会计从早期实物数量的简单记录和计算,逐步发展成为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综合地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会计的技术和方法,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以及广泛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渐完善纵观会计的发展历程,会计从其产生到现在,大致经历3个阶段。1.古代会计阶段古代会计阶段是指从会计产生到15世纪50年代这段时间。在我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会计”一词,并且有为王朝服务的会计,如“司会”。当时会计基本含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记录,又有岁终的综合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会的核算,从而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定期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册,并实行单式收付记账,也出现了对“会计”一词精辟的解释,如战国时期鲁国的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到了宋朝出现了“四柱清册”,即管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中的初结存新收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中的本期收入)开除(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中的本期现代会计
(三)近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阶段主要是指西方从15世纪50年代产生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开始,到20世纪0年代末出现的第一份代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会计研究公报”为止的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复式簿记的书籍—《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其中有一章专门论述簿记,对复式簿记及借贷记账法做了全面系统的描述和总结,标志着近代会计的产生,是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完成,以及以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点的股份公司的出现,要求在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中以“自由职业”身份出现的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产生了,1854年,在英国的苏格兰成立了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同时期在中国,也有相关的会计理论和技术出现。明末清初,在“四柱清册”的基础上又设计了“龙门账”,并且在规模较大的工场手工业,已专设“账房”,设置账簿,考核费用、成本润。清代学者焦循所著的《孟子正义》一书中,会计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
(四)现代会计阶段
还是会计实践都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股份公司大量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从而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反映和传递信息之外,还要进行规划、控制、分析并参与经营决策。随之传统会计被划分为以对外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财务会计和服务于内部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另方面,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数学、现代管理学与会计的结合,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会计在操作方法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十分重视会计工作,于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先后制定了许多统一会计制度强化了会计工作的组织、规范和指导。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使我国的会计工作进入了法制的轨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这表明了我国在会计核算法规体系、宏观会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及一些主要核算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与改革,并逐渐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会计的国际化已势在必行。2006年财政部在总结我国会计规范和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发布了一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使我国的会计从理论到实务都迈进了国际化轨道。此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及解释,进步丰富和完善了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总之,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促实践的逐渐丰富和完善。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网友(2):

中国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为适应统治阶级管理经济的需要,官厅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周朝还制定了一些财计管理制度,如收支报告制度、交互考核制度,以及宰夫所行使的就地稽察制度等。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以“入、出”为记帐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帐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帐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秦汉时,还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帐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帐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编辑本段隋唐至宋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会计、审计和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以及审计与会计之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各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比部,和行使财计监察的御史台及御史监察制度,以及后来宋代的“审计司”、“审计院”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视。唐宋时期计算各项赋税收入的计帐户籍制度,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的岁入岁出预算制度,财物出纳保管制度,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呈递“上计簿”的上计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已成为封建统治者加强经济控制的基本财计制度。唐宋时期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和“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是按照“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这“四柱”特定的格式,定期结算帐目的一种会计方法。“四柱清册”是以“四柱”为基本格式,以“四柱结算法”为基本方法所编制的一种会计报告。“四柱结算法”的创立、运用和发展,“四柱清册”编报形式的产生、运用,是唐宋时代在会计方法方面的重大贡献。“四柱结算法”是系统反映国家经济和私人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它集中归结了中式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中式会计方法体系的核心与精髓,为中国会计从单式帐法向复式帐法的演变奠定了初步基础。从世界范围讲,“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实在-旧管)的建立、运用,比西式簿记中的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得多。在唐宋时代,会计分析工作也有了进展,如在唐朝的《元和国计簿》和宋朝的《元佑会计录》中,就有计帐、户籍的分析,国家财政收支的对比分析,以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专门分析。宋代的《太平经国之书》和《玉海》,则是汇集会计史料的重要著作。在这一时期,中国民间会计也得到了发展,中国早期的金融业──柜坊,典当业──质库,以及为商业服务的货栈──邸店等行业也运用四柱结算法。
编辑本段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和产生,在民间商界产生了中国固有的复式帐法:①“龙门帐”。它把全部经济事项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和资本)四大类,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处理帐目。龙门帐的特色表现在年终“合龙”结算方面。凡进项减去缴项等于存项减去该项者,为“龙门相合”,否则为“龙门不合”。②“四脚帐”,又名“天地合帐”。此种帐法有两种结册编制,一为“彩项结册”,相当于近代的“损益计算表”;一为“存除结册”,相当于近代的“资产负债表”。“四脚帐”的试算平衡,勾稽全部帐目是在“存该结册”上进行的,该册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天方,下部称为地方。凡上、下两部分数额吻合谓之“天地符合”,否则为“天地不合”。在当时,这两种帐法代表着中国会计的先进水平。
编辑本段近代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会计出现了中式会计的改良和借贷复式簿记的引进同时并存的局面。清末,蔡锡勇(?~ 1896)《连环帐谱》(1905)一书,为中国引进借贷复式簿记之开端;谢霖(1885~1969)与孟森合著的《银行簿记学》(1907)一书,为引进借贷复式簿记创造了条件。1908年大清银行创办之时,即采用现金收付复式记帐法,为中国改良中式簿记之先声。
编辑本段中华民国时期
  大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借贷复式簿记,中小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中式收付簿记。30年代会计师徐永祚(1891~1959)发起了改良中式簿记运动,拟订《改良中式簿记方案》(1933),但未能广泛推行。与此同时,会计师潘序伦(1893~1985)通过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图书用品社编著、出版多种会计书刊,使借贷复式簿记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此外,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过会计法及其他一些会计法规,但未能贯彻执行。   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从此,中国会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网友(3):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友(4):

随着劳动者在生产当中,不断的发展,有了记帐的说法,所以产生了会if。

网友(5):

http://wenku.baidu.com/view/bd1cf81bc5da50e2524d7f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