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北分别与宜宾、乐山两市接壤,北连雅安、甘孜两地区,南与攀枝花市毗邻,东、南、西还与云南省相连接。
截至2014年,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凉山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155357人,占47.55%;少数民族人口为2377452人,占52.45%;其中:彝族人口为2226755人,占49.13%。
扩展资料:
1952年10月1日建凉山彝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1978年西昌地区并入。境内多高原山地,著名的有凉山。雅砻江流贯西部,金沙江、大渡河流经南北边境。
水力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有煤、铁、铜等。农产有玉米、稻、荞麦、圆根等。畜产以“建昌马”、“建昌鸭”驰名。特产虫草、天麻、贝母、党参、麝香、白蜡等。有机械、电力等工业。境内有成昆铁路纵贯。
凉山自古以来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进行管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凉山彝族
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也就是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北段,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北起大渡河,南临金沙江。
四川大凉山彝族的首府驻西昌市。辖1市16县(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四川大凉山彝族的水力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有煤、铁、铜等。农产有玉米、稻、荞麦、圆根等。畜产以“建昌马”、“建昌鸭”驰名。特产虫草、天麻、贝母、党参、麝香、白蜡等。有机械、电力等工业。境内有成昆铁路纵贯。
扩展资料:
凉山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汉代称越嶲郡,隋唐称嶲州,南诏时改为建昌府,元朝置罗罗斯宣慰司,明朝定为四川行都司,清朝设宁远府,中华民国时称宁属。公元1952年10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区(州级)成立,隶属当时的西康省。
凉山自古以来还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凉山地区的历史,是以彝族为主体,包括藏、汉、回、僳僳、傣、蒙古等民族在内共同发展的历史。在大小凉山,彝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人民长期交错而居,有着十分久远的友好历史。
而各民族族群文化之间,也在不断碰撞、交流、互渗、融合、变异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既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给凉山民族民俗文化带来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凉山彝族
四川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南至金沙江,北抵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 西连横断山脉。处在东经100°15′~103°53′和北纬26°03′~29°27′之间。 成昆铁路和川云国道纵贯全境,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
中文名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行政区类别:自治州
所属地区:中国四川
电话区号:0834
邮政区码:615000
面积:60,422.6平方千米
人口:4154827(2003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泸山邛海风景区、冕宁灵山风景区
凉山州辖西昌市、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盐源、木里藏族自治县共17个县 (市)。首府设西昌市。包括汉族、彝族、藏族、蒙古族、傈僳族、回族、纳西族、苗族等14种民族。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有海拔最高为5958米的木里县恰朗多吉峰,最低的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05米,相对高差为5653米。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
大凉山是中国西部山脉。在四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是大雪山的支脉。东北-西南走向。海拔2,000∼3,500米,个别高峰近4,000米。山地西侧美姑、昭觉一带为山原,丘陵起伏,顶部浑圆平坦,林牧业发达。东南侧为金沙江谷地,河谷深切,地面破碎。大风顶一带为大熊猫分布区。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大凉山为彝族聚居地区。大凉山以东为小凉山,以北为小相岭,以西为安宁河谷地。
大凉山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进行管理。
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西汉司马迁、蜀汉诸葛亮、元世祖忽必烈、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马可.波罗等都曾有凉山游历、活动的记载。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时,在会理举行了永垂青史的会理会议,并在冕宁与当地彝族首领歃血为盟。
凉山彝族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北分别与宜宾、乐山两市接壤,北连雅安、甘孜两地区,南与攀枝花市毗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