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辛弃疾词风异同 苏轼的词风是怎样的

2024年11月28日 13:40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苏轼之旷,辛弃疾之豪,作家的个性风格表露无遗。词风格多样,豪放与婉约各领风骚,作为豪放词风的代表性作家,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作为豪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他们的词风有不同的特色。苏轼、辛弃疾同属豪放派词人,但苏词在豪放中蕴有清旷之意,较偏于洒脱疏朗,旷达雄放;而辛词则在豪情之外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具体如下:
首先,创作手法不同。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首先将奔腾的长江与飞逝的历史相交织,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对雄伟江山的赞美和对英雄人物的追怀。飞逝的流水自古就与流逝的时光紧密相联,而苏轼在此将二者相交织,在空间的壮阔和时间的纵深中,通过写景营造出惊心动魄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引出英雄人物周瑜,追忆其生前事迹,更加衬显出周瑜的风流潇洒、雄姿英才。当年周瑜年仅三十四岁,却已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此时作者已是四十七岁,华发早生,理想尚未实现,而且又被朝迁贬谪。作者在与英雄的对比中陷入了一种深深的痛苦之中。但禀性开朗、超脱的苏轼却不愿过多地用痛苦来折磨自己,于是一句“人生如梦”,使他澎湃的内心情感得以平静。词中通过写景来营造氛围,突出英雄形象,再通过两相对比表现诗人的情感。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重点用叙述的笔法,将千百年来曾在此地出现过的风云人物一一追忆,他们或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或兵败身亡、无所建树。追古思今,以英雄自期的辛弃疾,面对满目疮痍的山河和历史上的成败兴亡,更加觉得责任重大,不由得豪气冲天,道一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发了自己长期受到压抑的慷慨情怀。词中重点是用叙述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虽然也有写景,但同样是面对长江,作者没有突出去写景,而只是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地勾勒景物,以千百年不变的景串起千百年变化了的人,而不是像苏词中那样写景是为了大力渲染氛围。前人说“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是对苏、辛二人的创作手法差异性的绝佳评价。
其次,意境不同。由于两者创作手法不同。形成两词在意境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苏词中,无论是描写景物,还是追忆英雄事迹,都是为作者抒情服务。雄伟的江山,英雄的伟业,激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然而在理想(
历史)
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作者的豪情却化成了一种悲怆。作者在词中把景物描写与人物感情的抒发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雄伟开阔、慷慨悲凉的意境。我们读这首词,仿佛仍能听见作者那催人泪下的叹息声。苏轼这种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的作词方法,给
我们创造了一个大气磅礴、景象雄伟的诗意境界,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反观辛弃疾的词,却又是另外一种境界。词中虽没有主人公的直接抒情,但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叙述一个个典故,联系时事,非常明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整首词中充溢着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生活的向往。它营造出的是一种如长河落日般的雄浑悲壮、如建安诗歌一般气韵沉雄的意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主义激情令人振奋,令人鼓舞,更令人深深体味到一种愈挫愈奋的慷慨豪情和昂扬斗志。)
由此可见,苏轼的词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而辛词则是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英雄主义的主题。

网友(2):

苏轼
1.苏轼的词.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
2.苏轼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可分为三类1)抒情词.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2)咏物词.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3)农村词.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五首,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3.苏轼词在风格上的突破.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辛弃疾
1.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济南)人.辛弃疾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他20多岁时,曾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并受当时义军统帅耿京的派遣,与南宋朝廷联系,试图里应外合,协同作战.后南下,任江阴签判,在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2.辛弃疾词的分类.辛弃疾的词集名《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爱国词.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2)农村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化解现实中的痛苦.代表作有《清平乐》(茅檐低小)等.(3)闲适词与言情词.代表作有《西江月·遣兴》和《祝英台近》(宝钗分)等.辛弃疾词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贯串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
3.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4.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相同之处: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处1)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2)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5.辛派词人.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如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被称为辛派词人.